董晴
素材點撥
數(shù)學對于許多中學生而言是令人頭痛的科目,而對于談方琳來說卻是一個無比美妙的世界。即便在科創(chuàng)方面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但談方琳卻覺得自己根本沒資格炫耀。她想在數(shù)學的世界里盡情探索,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她的理想與情懷,正是當今這個“流量時代”里不少青少年所缺失的精神底色。
2019年10月底,上海的一位女生火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匯聚了全球65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等頂級科學獎項得主,被稱為“全球最強大腦”的聚會。15歲的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一(10)班學生談方琳,從2018年到2019年都是最年輕的參會者。
之所以受邀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因為談方琳是“中學生英才計劃”的一員。受家庭的熏陶,談方琳從小就對數(shù)學感興趣。她目前最出眾的成績是在讀初三時憑借課題“斐波拉契數(shù)列與貝祖數(shù)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這一課題也獲得了“第 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一等獎。她的研究項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數(shù)列和貝祖數(shù)”的聯(lián)系。
2018年,談方琳曾與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澤克面對面交流。“弗蘭克教授說保持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面對科研難題時的勇敢無畏都很重要。”“和這些大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激發(fā)了我做科學研究的熱情。雖然學習任務很重,但我仍然堅持做一些數(shù)學上的小研究。”談方琳這么描述自己一年來的成長歷程。
周圍有一些同學追星,但談方琳說,她更喜歡追科學巨星。雖然科創(chuàng)獲獎無數(shù),已是“學神”的談方琳卻認為自己只是嘗試著做了一點小研究課題,根本沒有資格炫耀。對于研究路上會遇到的困難,談方琳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做研究肯定不會一帆風順,好的研究成果肯定是‘十年磨一劍,我將來愿意嘗試這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