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有那么一類“酷愛學習”的小蟲,它們常常將書本吃得精光!你要問它是誰,恐怕有八成人不知道。
這類小蟲與我們常見的昆蟲不太一樣。它們沒有明顯的頭、胸、腹,也沒有雙翅,不能飛。它們的體長只有4~20mm,扁扁平平的,就像小魚一樣。在放大鏡下觀瞧,居然多毛、多鱗片。此蟲究竟叫什么?為什么愛吃書呢?
原來,此蟲名叫衣魚,屬纓尾目衣魚科,即古人所說的“蠹魚”“書蟲”,是一類靈巧、怕光、無翅的昆蟲,常見的種類包括毛衣魚和家衣魚。
衣魚是很原始的小昆蟲,在地球上已經(jīng)存在了約3億年。不同于大多數(shù)昆蟲的不全變態(tài)、全變態(tài)發(fā)育,衣魚屬于表變態(tài)發(fā)育。表變態(tài)是昆蟲變態(tài)的原始類型。表變態(tài)的昆蟲初孵幼體就已具備成蟲的特征,胚后發(fā)育僅是個體增大、性器官成熟等,成蟲期仍能蛻皮。剛孵化的衣魚是白色的,隨后身上會長出帶有金屬光澤的鱗片,看上去銀光閃閃,所以衣魚也叫“白魚”或者“銀魚”。
衣魚是個地地道道的“吃貨”。它們雖然對吃的東西并不挑剔,但最鐘愛的食物還是糖。而書——纖維素做的紙,還有淀粉做成的糨糊——正合衣魚的口味。藏身書籍的狹小縫隙間,它們倒是活得自由自在。因此,衣魚最著名的別稱就是“書蟲”。
愛書如命的古人,自然與吃書的衣魚“不共戴天”。他們找到了一種絕妙的對抗“書蟲”的方法,就是將一種叫蕓香草的植物放在自己的書柜中。蕓香草不僅能夠驅除“書蟲”,而且會發(fā)出一種淡淡的清香,“書香門第”中的“香”正是由此而來。
不過,“書蟲”可不只纓尾目的衣魚一類,還有嚙蟲、白蟻等類群。同時,衣魚的“口糧”也不僅僅是書籍,衣服、膠質、糨糊、絲絹制品、地毯等,都是它們不錯的選擇。
(摘自《少年科普周刊》2020年1月7日,丁丁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