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里說的破吉他并不是已經(jīng)壞了的吉他,或者價值并不算高、品質不太好的吉他,這里說的破吉他是我對很舊的吉他的一個不官方的民間叫法。
在我看來吉他很舊會有兩種原因:
第一種就是這支吉他隨樂手南征北戰(zhàn),歷經(jīng)了時間的磨難和上百場演出的洗禮,最后遍體鱗傷,給人一種歷經(jīng)滄桑的敬畏感。
第二種就是做舊。做舊這個詞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一般情況下這個詞多發(fā)在文玩古董行業(yè)或者是服裝行業(yè),比如我們經(jīng)常看到電視里某些鑒寶類的節(jié)目,舉起了大錘子二話不說就砸了誰家的“傳家之寶”,然后告訴對方這件寶物有科技做舊的痕跡,并沒有那么老;又比如某些戰(zhàn)爭場面的電影拍攝現(xiàn)場,“戰(zhàn)士們”身著歷經(jīng)滄桑磨難的舊衣服摸爬滾打在戰(zhàn)壕里,這些破爛的衣服也都是通過服裝設計師的人工干預變得特別有年代感。
但是樂器做舊或者更確切地說吉他做舊,似乎在很早的歷史當中并不常有,我不知道吉他做舊這個業(yè)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似乎也無從考證到底是從哪個品牌首先進行的,但我知道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往前推的話,那么做舊一定是和復刻分不開的。
復刻這個詞想必大家更加不陌生了,我們用吉他品牌Fender作為例子,1987年Fender成立了Custom Shop部門,就是從Fender工廠里挑出一些最杰出的琴匠,讓他們聚集在加州科羅納的Fender Custom Shop里進行工作。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shù)精良乃至史詩級別的吉他作品,無論是制作新的作品還是對舊琴進行再改裝,Custom Shop一直都是Fender最高品質的象征,復刻歷史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型號,或者是哪位影響樂壇的藝術家手中的吉他,也成為了Custom Shop里的一項重要的工作。
既然要復刻,那就要做到一模一樣,比如某位大師曾經(jīng)在某一個歷史性的搖滾演出中用了一把62年的吉他,到了如今這個年代,我們致敬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懷念他的音色和他用的吉他配置,甚至我們也想得到這樣一把吉他來對我們的心靈進行洗禮,那么,我們就需要Custom Shop這樣的制作團隊,用現(xiàn)代的制作工藝來復刻出那把62年的吉他,這種復刻不光是顏色和形狀上的復制,更細化到要用當年制作這把吉他所用的木料、工藝、電子元件等等。
如果碰巧這位大師用的這把吉他的琴身有一塊磕碰的掉漆,琴背面有一些劃痕……那么我們就要多一個工藝上的步驟,那就是做舊,畢竟每一個傷痕對于一個音樂人來說都是一段故事,我們真的不想錯過太多。
我想,做舊最早的雛形應該就是基于復刻的基礎上誕生的。
還是以Fender為例,讓我來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做舊的一些分類,F(xiàn)ender將做舊系列分為六類,那么我們從最輕的開始。
N.O.S.
N.O.S(New Old Stock)應該是最最最輕的做舊了,它會讓這支吉他起碼看上去是全新的,好像是一直陳列在一個博物館的櫥柜中,不會受到風吹日曬,也不會跟隨主人東奔西走留下很多年代的魚尾紋,你根本看不出它有什么使用痕跡,但就是能感覺出它自帶的年代感。
Closet Classic
Closet Classic應該是比N.O.S稍微舊一點點的做舊,好比那些被遺忘在琴盒里的吉他,它們已經(jīng)不是全新了,但也只是可能被彈過幾次而已,吉他的保存很好,磨損很少,最多也就是在護板上可能能看到一些撥片經(jīng)過的劃痕,或是塑料螺帽隨時光洗禮的開始泛黃,五金件螺絲的輕微生銹變色。
Lush Closet Classic
比起Closet Classic,這樣的做舊會更進一步,有一種進行過維修保養(yǎng)后重生的感覺,吉他的漆面可能會更多地在經(jīng)常使用或摩擦的位置產(chǎn)生一些細致的劃痕,然后一些輕微磕碰的凹痕等等??傊鼤屇阌X得它很好,但不新。
Journeyman Relic
這個級別的做舊基本就開始真的稱之為做舊了,做舊的程度好比一個巡演藝術家的愛琴,平時對他的樂器極度的愛惜,但頻繁的演奏和演出難免讓它出現(xiàn)了不可避免的破損和碰撞,比如小面積掉漆。因為愛惜吉他,即便是有在所難免的破損,其他地方還是完好如初的這種感覺。
Relic
這個做舊就是真的舊了,好像這只吉他經(jīng)歷了二三十年的巡回演出,各種酒吧音樂節(jié)出沒之后的正常磨損,劃傷、燒焦、碰撞,甚至琴頸也開始出現(xiàn)掉漆和變色。當你觸碰它的時候,會感覺到已經(jīng)彈了很多年了。
Heavy Relic
重度做舊的意思,是做舊系列里頂?shù)筋^的做舊,甚至用我開頭說的破字來形容也不為過,它有著超可怕的磨損和碰撞,甚至大修,以至于你能從它身上看到更換過琴頸配件,重新涂漆的痕跡。不過這類做舊也是最具有Fender Relic精神的器物,每一把都有著獨特的情懷和別致的設計。
從價格來看,你手中做舊的吉他越舊,意味著它的工藝越復雜,價格就越貴,畢竟做舊的吉他是要仿真到一把新琴完全變成了自然意外損耗后的模樣,這個難度可想而知,這就是吉他手們常說的:花錢買破爛,越破越值錢。
隨著做舊這個工藝被各種藝術家在舞臺中頻繁使用,人們似乎除了對藝術家演奏音樂本身的關注外,也更多地開始關注他們手中的設備,市面上也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專門以做舊為名的品牌,比如NashGuitars……拋開音樂本身,沒有人會說做舊的吉他不好,它那么的滄桑,那么的有味道,但做舊這個詞在大眾眼里總是叫好不叫座。
我們總能聽到一些樂迷在觀看某一場演唱會的時候,發(fā)現(xiàn)喜愛的樂手背著一把做舊的吉他進行演奏,然后高呼帥炸了等這樣的話。但如果真的讓大眾去花錢消費一把做舊的吉他,通常沒有什么人可以接受得了。
再通俗一點,就是大家無論從心里對做舊的吉他多么的賞心悅目,但如果真金白銀地掏錢,甚至是花更多的錢去消費一把本可以光鮮亮麗、一塵不染,但還沒出廠就被送進做舊車間“弄壞”了的吉他,還是很難過心里這關的。
那么,做舊是文化,樂器是商品嗎?想必大部分購買樂器的朋友還是會不自覺地把樂器歸納為一件大宗電器,購買的更多的是一個完成度。
你能接受吉他做舊和做舊文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