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辈贿^明月大江,不過青山飛鳥。
山山水水,遇見多少風(fēng)流;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盡為金風(fēng)玉露。
汨羅江畔,草木莽莽,河水浩浩湯湯。一人煢煢孑立,極目望去,盡顯悲涼。曾記少年時,意氣風(fēng)發(fā),字字珠璣,香草美人。哪曾想在這如此寬闊山水之間,竟無絲毫退路!也罷也罷,與這流水相遇,也是冥冥之中注定。“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他縱身跳下,激起千層浪花,電光石火間,不忘朝故國凝望,目光似星火磐石。江,可懂我?
生死為國,九死未悔矣!
茅屋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大雨傾盆直下,斗室之內(nèi)竟無一絲干處。天色昏暗迷蒙,秋寒上涌。嗚呼!老者愁腸百結(jié),面色悲戚。他慢悠悠、顫顫巍巍地伸出雙手——瘦骨嶙峋、溝壑縱橫,竟不能握住一物!
想當年少年意氣之時,我也曾駕馭駿馬,“左牽黃,右擎蒼”,弓如滿月,直射天狼!“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依稀記得,在那鐵馬冰河的夢境,大敵壓城城欲摧,我鮮衣怒馬,手握重兵,擁坐江邊,指點風(fēng)云,談笑間,金兵灰飛煙滅,望京畿捷報頻傳……那些熱血噴涌的歲月,這般難以安眠的日子。江,可懂我?
生死念國,鐵馬縈夢!
北京城,低垂的天際如鐵鉛般凝重,遍野的衰草無助地搖曳。一男子慨然屹立于飄搖的城墻之上,掃視戰(zhàn)場,目光如炬。城外大兵壓境,萬馬齊喑。寂靜之中,一小兵慌張張地跑上前來:“于將軍,如何?”男子搖搖頭。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大明生死,只在今夜。他閉上眼,胸中江河奔涌,萬丈豪氣……
天地知我?江山懂我?
朝堂上,當人皆怯懦,準備各自奔逃之時,他氣沖斗牛,一聲怒吼,驚斷膽怯者退路,穩(wěn)定了大明根基。那聲吼,吼出了中華五千年的氣概!將永遠點醒人們:當你在酣然入睡之時,仍有惡狼虎視眈眈,居安,豈能忘危?面對并不堅固的京城,他置自己于最險之處。城外戎狄喧囂,勢在必得,而自己必將首當其沖!成,內(nèi)憂亦暗潮洶涌;敗,必將身敗名裂。國仇家恨,渾然忘卻自己,耳邊只有沉悶密集的鼓點、分外嘹亮的號角——那是雷云的迸裂,是枯火的升騰。
來吧,來吧!我于謙生為人杰、死亦鬼雄!這就是大明的英雄氣概,這就是大明的錚錚鐵骨!
鼓噪、號起、馬嘶、兵涌。血光飛濺,恍如江潮,也許,他又想到奔騰的江流——滾滾江水,驚濤拍岸,你會懂我的。
歲月悠悠,波光明滅,緣塵聚散,唯有明月大江亙古守望。江山更替,風(fēng)云變幻,世事莫測,它們遇見多少風(fēng)流?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明月大江,仍在靜靜流淌,閃爍著無數(shù)粼粼光點。它們穿過時光,化為永恒。它們閃爍著,跳躍著,前進著。它們滑過堅硬暗礁,趟過詭譎旋渦,迎著狂風(fēng),頂著暴雨,前行不輟,不退一步。這是什么?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是忠誠、是堅毅、是勇敢、是堅守!
你們向來是光榮的,匯成一條浩瀚的星河,這里繁星璀璨,這里隆起不屈的脊梁。讓我遇見你們,在今天;讓我遇見你們,在未來。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辈贿^,我總會遇見,遇見這些璀璨的精神,越過生死,跨過時間,來與我相遇。
【評點】
文章擬題精巧,“讓我遇見你們”,“你們”為何人?讀罷方知,“你們”為那些閃耀在歷史星河中的中華英魂,他們在作者生動的描繪下仿佛向我們緩緩走來,他們的人生遭際似乎就在我們眼前,這正是文章語言的魅力。歷史情形的再現(xiàn),詮釋了人物的獨特個性;經(jīng)典詩文的引用,讓偉大的精神更加熠熠生輝。多視角的解讀,亦讓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讓讀者超越時間和空間接受精神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