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麗
【摘 要】 目的:探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相關性。方法: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108例,分為妊娠期高血壓組和DIC組,并隨機挑選正常妊娠產(chǎn)婦為正常組,每組各54例。取研究對象的靜脈血加入含0.3mL濃度為109mol/L的枸櫞酸鈉的試管中混勻,進行檢測。比較三組凝血指標、血小板指標。結果:各組研究對象凝血指標比較,妊娠期高血壓組PT值、APTT值低于正常組,F(xiàn)ib值、TT值、D-D值高于正常組(P<0.05);DIC組產(chǎn)婦PT值、APTT值、TT值、D-D值均高于正常組(P<0.05),F(xiàn)ib值低于正常組(P<0.05);與正常組比較,妊娠高血壓組和DIC組PLT值明顯降低,PDW、MPV值明顯升高(P<0.05)。結論: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在產(chǎn)前對凝血指標以及血小板等進行檢測,能夠預防妊娠期高血壓并發(fā)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對其臨床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產(chǎn)科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該疾病對母嬰的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1]。其主要病理是全身小動脈痙攣性收縮,能夠造成腦內(nèi)出血、心臟衰竭、腎功能衰竭、損害肝功能等疾病,還會給胎兒造成發(fā)育緩慢或者窒息死亡等危害[2]。誘發(fā)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主要因素是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以及血管細胞因子的合成及障礙,妊娠高血壓是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的主要誘發(fā)因素,多數(shù)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凝血因子活性增加,凝血功能保持亢奮狀態(tài),若妊娠高血壓診治不及時,造成病情惡化,極易造成DIC的發(fā)生[3]。妊娠期高血壓合并DIC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皮膚發(fā)生淤點或瘀斑,生殖道出現(xiàn)血量大而且不易凝固,除此之外,還會發(fā)生休克、血管栓塞癥狀等。本研究主要探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相關性,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108例,分為妊娠期高血壓組和DIC組,并隨機挑選正常妊娠產(chǎn)婦為正常組。其中,妊娠高血壓組54例,平均年齡(21.38±3.62)歲,孕周31~38周,平均孕周(36.71±0.24)周;子癇組54例,平均年齡(22.79±3.58)歲,孕周32~37周,平均孕周(35.93±0.62)周。正常組54例,平均年齡(21.86±3.77)歲,孕周30~37周,平均孕周(35.88±0.73)周。三組產(chǎn)婦在年齡以及孕周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真空采血管進行靜脈血采集,采血量為2.8mL,加入至含0.3mL濃度為109mol/L的枸櫞酸鈉的試管中,輕度搖晃,使其混合均勻,3000r/min離心15min,取其血漿成分進行檢測。使用血凝儀對三組研究對象的凝血指標進行檢測,主要檢測指標為:P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Fib(血漿纖維蛋白原)、TT(凝血酶時間)D-D(D-二聚體)。除此之外,利用血細胞分析儀對血小板指標進行檢測,包括PLT(血小板計數(shù))、PDW(血小板體積分部寬度)以及MPV(血小板平均容積)。
1.3 觀察指標
1)凝血指標。觀察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PT值、APTT值、Fib值、TT值以及D-D值,并進行比較。2)血小板指標。對PLT、PDW、MPV的值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研究對象凝血指標比較
各組研究對象凝血指標比較,妊娠期高血壓組PT值、APTT值低于正常組,F(xiàn)ib值、TT值、D-D值高于正常組(P<0.05);DIC組產(chǎn)婦PT值、APTT值、TT值、D-D值均高于正常組(P<0.05),F(xiàn)ib值低于正常組(P<0.05)。見表1。
2.2 三組血小板指標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妊娠高血壓組和DIC組PLT值明顯降低,PDW、MPV值明顯升高(P<0.05)。見表2。
3 討論
妊娠高血壓疾病與DIC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血液改變與DIC患者類似,具有亞臨床DIC的過程,隨著疾病的深入發(fā)展,逐漸轉(zhuǎn)化為DIC患者,其嚴重危害孕產(chǎn)婦以及圍產(chǎn)兒的生命安全[4]。在本研究中,各組研究對象凝血指標比較,妊娠期高血壓組PT值、APTT值低于正常組,F(xiàn)ib值、TT值、D-D值高于正常組(P<0.05);DIC組產(chǎn)婦PT值、APTT值、TT值、D-D值均高于正常組(P<0.05),F(xiàn)ib值低于正常組(P<0.05),說明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容易誘發(fā)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提前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能夠降低DIC的發(fā)生概率,降低死亡率。在本研究中,與正常組比較,妊娠高血壓組和DIC組PLT值明顯降低,PDW、MPV值明顯升高(P<0.05),說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凝血活性較高,隨著疾病的發(fā)展,止血功能變化隨之嚴重,另外,其血小板有明顯的降低,造成了止血功能的變化[5]。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具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隨著妊高征的發(fā)展,DIC發(fā)生的概率也隨之增加。妊高癥征病理主要是血管內(nèi)皮出現(xiàn)損傷,通過內(nèi)皮細胞進行合成以及釋放的縮血管活性物質(zhì)逐漸增多,血管對其反應性增加,與此同時,舒血管活性物質(zhì)逐漸減少,血管對其反應性降低,其減弱了血管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致使患者全身小動脈出現(xiàn)痙攣,致使血壓升高。除此之外,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的凝血因子較正常妊娠期高,凝血功能也相對亢進,通過上述病理以及生理的改變,造成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形成[6]。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存在高凝狀態(tài),在產(chǎn)前對凝血指標以及血小板等進行檢測,能夠預防妊娠期高血壓并發(fā)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對其臨床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春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漿止凝血分子標志物水平變化的意義[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06):139-141.
[2] 劉鵬,蘇德淳,楊光,等.急性主動脈綜合征并發(fā)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臨床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7,(11):1083-1086.
[3] 閆瓊瓊.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血小板、凝血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血栓與止血學,2018,24(02):243-245.
[4] 吳怡,代維棟,符喬珊.LRRFIP1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29(05):92-95.
[5] 胡劍苗,王青.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并發(fā)癥對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1):5272-5274.
[6] 俄洛吉,張長存,王桂花,等.2007-2016年西寧地區(qū)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fā)病情況、危險因素及妊娠結局的調(diào)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03):64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