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在社會各界掀起的一場反對食品浪費的行動中,吃播攤上大事了。
吃播,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吃東西直播”。它興起于日韓,又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差不多在2016年左右在國內開始火熱。不少主播靠吃成名并吸引了大量粉絲。
當能吃成為一種職業(yè),吃播們不僅需要吃千奇百怪的獵奇食物,更需要吃重口味時面不改色;而吃播的最大奧義,還是在于吃得多。
8月13日央視在一檔新聞節(jié)目中直接“點名”直播行業(yè),指出“所謂大胃王吃播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8月30日,央視再次重拳揭秘,揭秘“大胃王吃播套路”。
與吃播假吃和催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嚴峻的糧食問題依然危害著世界上多達8.2億人的生存狀況;全球平均每9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面臨饑餓。
民以食為天,這本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莫讓吃變得傷風又傷身!
網絡上的大胃王吃播主們,為了視頻拍攝出來的“震撼效果”,往往搞大場面,到處都是肉,甚至是整只牛羊。面對如此多的食材,其實他們根本就吃不完。
先吃后吐、邊吃邊吐,也是大胃王視頻圈中心照不宣的套路。
在央視報道中,一位美食博主就曾透過親身實踐,講述了一支大胃王視頻是如何完成的。在保證場景不變的情況下,多次間隔進食,再透過視頻剪接,最終用30個小時實現了一次性吃完所有食物的效果。
先吃后吐、邊吃邊吐,也是大胃王視頻圈中心照不宣的套路。視頻里的大胃王看似吃完了擺在面前的30份面條,而且每一口都吃進了嘴里。但另一個角度拍攝的視頻中,塞進博主嘴里的面條,又被吐在了桌下的垃圾桶里。
后期剪輯,催吐、遮擋、特制餐具、鏡頭角度……在吃播圈子里,假吃早已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傊?,為了營造出“主播真的很能吃”的效果,吃播們可謂使盡渾身解數。
并且越震撼,播放量越高,收益越高。早在2016年,大胃王吃播剛在國內興起時,單條視頻超百萬觀看的情況就屢見不鮮。而吃播界的鼻祖韓國奔馳小哥,他曾經一個人吃過20碗炸醬面、50個雞腿、100串烤串。據說,依靠粉絲打賞,在電腦前吃一晚上飯,他能賺1500美元,此前因為涉嫌虛假宣傳自己銷售的保健品,他已被起訴。
另據《新京報》報道,有位頭部大胃王主播,一年的收入超過700萬元。在百萬級別的粉絲主播中,只要在直播中吃50人分量的食物,就可以獲得餐飲店或是食品公司等商家提供的50萬元收入。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兒童發(fā)展與家庭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蔡丹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吃播的流行或緣于社會感染效應,即有一些社會事件或有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引起別人的關注,從而進行傳播。
韓國奔馳小哥。
“越能觸發(fā)別人情緒的事情越容易引起社會感染效應。吃東西是人的本能,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最基礎的需要,大家都是喜歡吃的,所以之前就有‘吃貨的叫法。自己吃了之后,人們就開始看別人吃什么,在哪里吃飯。這時,我們考慮的不是吃飽的問題了,而是怎么吃出花樣,吃出個性,吃就滿足了更高層次的需要,象征了一種地位。”蔡丹解釋道,“網絡直播的強烈反饋(關注、點贊,甚至是批評)也會助長社會感染。此外,吃播還符合了人際吸引的一些特點——互補,因為自己吃不到或者吃不了,但別人能做到時是可以滿足自己某種需要和欲望的一種事情,尤其是人們在自己控制飲食或者有飲食障礙的情況之下,更喜歡去看別人吃。同樣地,對于吃播主而言,除了關注,他還可能得到經濟上的收益,同時滿足了心理上和物質上的需要。因此,即使明知風險,吃播們還是愿意鋌而走險?!?/p>
當然,網絡上也有人說:“吃播花自己的錢,買的食物,有權吃了就吐,又沒偷又沒搶?!钡谝曨l鏡頭背后努力催吐的吃播,可曾想過,世界上每年還有1億人因為糧食不足需要挨餓。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意味著水、土地、能源等資源的無效消耗。
正如央視評論所言,大胃王吃播本意是給觀眾分享美食、傳遞快樂,同時收獲粉絲和打賞,但靠大量進食吸引眼球,無形之中也用親身實踐傷害了自己的身體,也可能向網絡社群傳遞出過度飲食的不良示范。
而吃播的造假行為,更是對糧食的浪費,以及對粉絲的欺騙。6月24日,中國廣告協會就曾發(fā)布行業(yè)自律性文件《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了商家不得發(fā)布產品、服務信息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在央視揭露之后,各大視頻平臺積極采取措施,開展了一系列對于大胃王視頻的嚴格處理。一部分要求刪除相關視頻,情節(jié)嚴重的甚至會被封號處理!而不少大胃王視頻創(chuàng)作者著力抹去了大胃王的標簽,并相繼刪除曾經上傳的大胃王吃播視頻。
吃播野蠻生長的后果,便是同行間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以及觀眾越來越挑剔的口味——
原本能吃十碗八碗面的,加到一百碗八十碗;原本直播途中吐一次就行的,現在需要翻來覆去地吐了再吃、吃了再吐;原本吃熟食的,現在挑戰(zhàn)生食、活食;原本只是吃得多,現在還得吃得咸、吃得辣、吃得酸……
于是,浪費糧食之外,劍走偏鋒的吃播們更要面臨健康上的風險。據媒體報道,此前沈陽30歲的王先生直播吃烤鵝、燒豬等高熱量食物半年多,體重飆至280斤。在一次直播活動前,王先生突發(fā)疾病,經連續(xù)多天搶救無效去世。雖然是特例,但也頗具警示作用。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yī)師、減重代謝外科負責人周東雷教授告訴《新民周刊》,胃雖然是有彈性的,但如果吃進胃里的食物超過了胃可以容納的量,胃壁肌肉緊張,胃內壓力上升、胃腔增大、胃壁緊繃,人就會感到不舒服,“胃的功能相當于一臺攪拌機,把食物碾碎后方便人體消化吸收。如果一直負荷過度,機器肯定會出毛病的”。
從紐約吃熱狗比賽開始,大胃王進入媒體視野。
臨床上,暴飲暴食會引發(fā)急性胃擴張,大量未消化的食物和粘稠發(fā)酵液體形成積氣積液,使胃部極度膨脹和擴張,可以使胃擴張而占滿整個腹腔?!凹毙晕笖U張會導致機體嚴重脫水,有效血容量減少、周圍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也可能引起胃破裂、感染性休克引起死亡?!敝軚|雷進一步說明,“而長期吃一些新奇獨特的東西,會攝入過多異種蛋白,引起過敏,從而誘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你吃的時候不注意,當發(fā)病時想要看就可能為時過晚了?!?/p>
另外,催吐對胃腸的刺激更大,周東雷表示,嘔吐的發(fā)生是靠胃部的急劇收縮把食物擠出食道來完成的,“會引起胃穿孔、胃黏膜撕裂、食道撕裂等等。反復嘔吐還會引起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如果不及時保養(yǎng),久而久之容易出現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對營養(yǎng)的吸收能力也會下降”。
在同濟醫(y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yī)學博士宋利格看來,過量飲食是目前對健康影響最不好的一種生活方式。她告訴《新民周刊》,高脂油膩飲食容易誘發(fā)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情況。若是長期暴飲暴食,則可能會發(fā)生一些常見的代謝綜合征,包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 、脂肪肝等,隨之而來的腦梗、心梗等風險也會變高。
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正處在上升階段,基本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此類疾病,而每5例死亡中有2例死于此類疾病。
網上有醫(yī)生就認為,前文提到的王先生,在成為吃播之前體重就高達200斤,并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的問題,雖然一直在吃藥控制,但開始直播后這半年內暴漲的80斤體重,很明顯讓他本就脆弱的循環(huán)系統出現了致命損傷,最終以腦干出血的形式奪走了他年輕的生命。
如果將一天要吃的食物放在一個盤子上,那么有一半應該是蔬菜,1/4是主食,還有1/4的優(yōu)質蛋白。
周東雷認為,那些吃多少都不胖的吃播主,以及生活中那些告訴你“吃不胖”的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或許存在少數人生理代謝速度會快一些,或者運動量稍微多些,但那些吃不胖的人往往也是患有疾病的,如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Ⅱ型糖尿病、胃腸道疾病及一些其他原因也會使人偏瘦”。
周東雷發(fā)現,臨床上,這些年與吃有關的胃腸道疾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盡管這些年胃癌的發(fā)病率有所下降,但患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而腸癌,近年來在中國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尤其在大中城市已躍居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第一位,成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佩琪。
“如果是假吃的話,那就是食物浪費?!彼卫駨娬{,飲食的質量遠遠比數量更重要,健康的飲食一定是“三低”:低油、低鹽、低糖的,“如果將一天要吃的食物放在一個盤子上,那么有一半應該是蔬菜,1/4是主食,還有1/4的優(yōu)質蛋白”。
最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在這些“大胃王”中還有一個年僅三歲體重就已經高達70斤的小女孩——佩琪。而從30斤漲到70斤,才只有短短一年半時間。
據了解,佩琪出生于2017年,還不到兩歲的時候就因為“吃飯香”而火遍了全網。起初,佩琪的父母只是為了分享她吃東西時候的視頻,但隨著佩琪的名聲越來越大,他們就開始利用這種方式賺錢。除了喜歡刻意標明佩琪的年齡和體重以外,佩琪的父母還喜歡刻意炫耀女兒的食量。報道稱,自2019年開始,佩琪的吃播視頻大多都是漢堡、炸雞等熱量比較高的食物。
“看到這條新聞時,覺得這個家長有點到病態(tài)了?!辈痰ず敛豢蜌獾刂赋?,三歲女孩的平均體重應該在30斤左右,個別情況也就35斤左右,“現在這個小女孩是整整翻了一倍。從最基本的兒童身高體重等發(fā)育情況來看,她已經遠遠超過了‘不正常的范圍,更不要說正常范圍了”。
孩子已經到極度不健康的狀況之下,為何家長還不收手,蔡丹分析,或是因為別人的關注加上經濟收益強化了父母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已經超出了對孩子身體健康的擔心,“我看到這個媽媽說還要讓孩子吃到100斤,我真是嚇死了。很明顯,父母在養(yǎng)育過程中沒有起到基本的教養(yǎng)責任”。
在多次被網友們指責“不考慮孩子的健康”、“不是親生父母”以后,佩琪的媽媽站出來解釋說:“拍視頻只是為了分享生活,不是為了博眼球,我們也并不缺錢。佩琪出生的時候就是巨大兒,她一直都很能吃,我們也沒辦法”。
但實際上,在一則視頻中,佩琪曾多次跟父母要求“飽了,別弄了好不好”,但父母并未停止,繼續(xù)給她喂食。
“爸爸媽媽給到孩子的應該是溫暖、支持、保護和接納,這種相互的依戀關系是產生積極健康心理的要素,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健康的人格。反之,若父母給到孩子的是負面的拒絕、懲罰、嘲笑和冷漠,孩子的心理便會得到創(chuàng)傷和扭曲,繼而引發(fā)情緒問題,如哭鬧的時間會比別人長,到了幼兒園之后,會表現出欺負孩子、跟小朋友打架,再長大一點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做作業(yè)、缺課、撒謊?!痹诓痰た磥?,小佩琪的身體顯然已經不健康了,但心理上是不是有問題,還要看她接下來的發(fā)展。孩子在童年時非常需要他們父母的支持,“眼下馬上要做的就是帶小朋友去做身體上的檢查和治療,讓她盡快恢復到正常孩子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