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楚品品,宋帥,蔡汝健,楊冬霞,卞志標,勾紅潮,李艷,蔣智勇,李春玲,閆鶴
(1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廣州 510640;2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動物衛(wèi)生研究所/廣東省畜禽疫病防治重點實驗室/農(nóng)業(yè)部獸用藥物與診斷技術廣東科學觀測實驗站,廣州 510640)
【研究意義】副豬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屬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桿菌屬,短桿狀的革蘭氏陰性(G-)菌[1]。HPS感染者的癥狀是一系列炎癥反應,如多發(fā)性漿膜炎、關節(jié)炎、腦膜炎等[2-3],使豬致病甚至死亡,死亡率可高達 50%[4],每年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巨大損失?;谀壳暗难宸中头椒蓪PS分成15個血清型,其中5型最普遍且表現(xiàn)高毒力[5-8],證實HPS的毒力因子有外膜蛋白(Omp)、莢膜多糖(Cps)、脂多糖(LPS)、轉(zhuǎn)鐵蛋白、菌毛等[9]。LPS被證實是一種內(nèi)毒素,能致使機體發(fā)炎,嚴重時可導致敗血癥[10]。LPS結(jié)構由三部分組成,即類脂A、核心多糖和O-抗原多糖[11-12],HPS合成的LPS因缺少O-抗原多糖部分,也被稱為脂寡糖(LOS)[13]。而類脂A屬于LOS的活性部位,是以葡萄糖胺二糖為主體,上面含有多條?;?,lpxM基因編碼形成豆蔻酰酰基鏈的轉(zhuǎn)移酶,屬于其潛在的毒力因子。雖然目前對HPS的毒力基因有一些研究,但對于其致病機制研究的還不夠透徹,進一步挖掘 HPS的毒力基因?qū)ι钊胙芯科渲虏C制進而防控HPS感染具有重要意義。【前人研究進展】ANDREY[14]等研究對鼠疫桿菌 lpxM 基因缺失對其毒力和疫苗潛力影響,該基因缺失后阻斷了其合成六?;念愔?A,在小鼠模型中驗證毒力和疫苗保護效力時發(fā)現(xiàn),缺失株的LD50無變化,但其毒力有2.5—1.6倍的降低,免疫保護效力有明顯提高。HAUTEVILLE[15]等發(fā)現(xiàn)弗氏志賀菌的兩個 msbB(lpxM)基因?qū)ζ浣閷У难装Y反應和破壞腸道的上皮細胞具有重要作用,將該基因鈍化后能減少刺激人單核細胞TNF-α的分泌和削弱對上皮屏障的炎癥破壞作用。XU[16]等研究了lpxM基因?qū)η葜虏⌒源竽c桿菌毒力等一些生物學特性的影響,結(jié)果lpxM缺失對生長速率和對抗雞血清殺菌能力無影響,但對雞巨噬細胞系的入侵及存活能力顯著降低,動物試驗中也發(fā)現(xiàn)了缺失對動物器官的入侵能力降低,以上結(jié)果表明 lpxM 基因?qū)毎亩玖捌渌锘钚跃哂幸欢ǖ挠绊?。目前,對HPS的LOS合成相關基因研究有很多,包括多糖合成相關基因galU和galE[4]、rfaD和rfaF[17]、lgtB和lex-1[13]、lgtF[18]、rfaE[19]等,這些基因的缺失對HPS的毒力、生長、生物被膜形成、血清抗性及對細胞的炎癥作用具有一定的影響。上述研究為lpxM基因缺失對HPS生物學功能影響奠定了基礎?!颈狙芯壳腥朦c】雖然 lpxM 基因在對多數(shù)G-菌生物學特性特別是毒力具有一定影響,但該基因?qū)PS影響的研究未見報道,lpxM基因?qū)PS的生長、毒力等生物學特性的影響還未知,故需要對此展開研究?!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驗證 lpxM 基因缺失對HPS的生長情況,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殺菌能力、對RAW264.7細胞毒力及對臨床上常用的13種抗生素和多粘菌素B敏感性部分生物學特性的影響,為研究lpxM基因的功能,揭示HPS的致病機制及開發(fā)HPS的基因工程弱毒疫苗奠定一定理論基礎。
5型地方分離株副豬嗜血桿菌H45由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動物衛(wèi)生研究所豬病研究室分離保存;大腸桿菌 DH5α感受態(tài)細胞購自北京鼎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AW264.7細胞、自殺載體PK18mobsacB和輔助質(zhì)粒 pCas由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動物衛(wèi)生研究所豬病研究室保存。本研究于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動物衛(wèi)生研究所2019年上半年完成。
胰蛋白胨大豆瓊脂(TSA)培養(yǎng)基、胰蛋白胨大豆肉湯(TSB)培養(yǎng)基和結(jié)晶紫購至廣東環(huán)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TaqPCRMaster Mix、T4DNA連接酶、DNA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購于大連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卡那霉素(KanR)購自北京鼎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細菌基因組提取試劑盒、質(zhì)粒小提試劑盒、膠回收試劑盒及純化試劑盒購自美國OMEGA公司;細胞毒性LDH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Promega公司;抗生素藥敏紙片購自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本研究所用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表1)。
表1 引物序列Table 1 Primers sequence
1.4.1 重組片段的制備 以副豬嗜血桿菌 SH0165(GenBank登錄CP001321.1)在NCBI上公布基因序列為參考,設計 lpxM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引物,并在上下游同源臂加上酶切位點和USS序列,以H45基因組為模板通過 PCR擴增上下游同源臂片段,質(zhì)粒pCas為模板擴增卡那抗性表達盒,以這3個片段為模板通過重疊延伸PCR得到同源重組片段M-UKD。
1.4.2 重組質(zhì)粒的構建 將同源重組片段 M-UKD和載體PK18mobsacB雙酶切,純化后用T4DNA連接酶過夜連接。將連接好的質(zhì)粒熱擊轉(zhuǎn)化進大腸桿菌DH5α感受態(tài)細胞,并涂布于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平板的TSA平板(50ng·μL-1,下同)上,PCR和雙酶切測序鑒定重組質(zhì)粒是否構建成功。
1.4.3 自然轉(zhuǎn)化法構建缺失株 利用構建好的重組質(zhì)粒PKM-UKD自然轉(zhuǎn)化進H45構建lpxM基因缺失株,轉(zhuǎn)化方法參考文獻[4, 20-21]中構建HPS自然轉(zhuǎn)化法。其步驟大致如下:將轉(zhuǎn)化用的受體菌H45接種于TSA(含10%新鮮牛血清和0.1% NAD,下同)平板活化,37℃恒溫烘箱過夜培養(yǎng)。將過夜培養(yǎng)的菌用3 mL TSB洗下,調(diào)整其OD600為0.9—1.0。取20 μL菌液于 1.5 mL EP 管中,加入 20 μL cAMP(8 mmol·L-1)作用10 min,然后加10 μL(約1μg)質(zhì)粒,混勻后作用10 min;同時以10 μL無菌水與細菌混勻,作為陰性對照。把作用后的菌與質(zhì)?;旌衔镛D(zhuǎn)移到TSA平板上,直徑約1 cm,平皿正置于37℃培養(yǎng)5 h后用200 μL TSB洗滌菌體并涂布于含卡那霉素的TSA抗性平板上,37℃倒置培養(yǎng)得到轉(zhuǎn)化子,PCR鑒別是否發(fā)生了 lpxM基因的缺失。
挑取活化的基因缺失株 H45-△lpxM和野生株H45于5 mL含相應抗性的TSB培養(yǎng)基中,37℃,220 r/min培養(yǎng)12 h左右,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計調(diào)節(jié)兩株菌的OD600值保持一致;按1﹕100的比例轉(zhuǎn)接至200 mL含相應抗性的TSB培養(yǎng)基中,連續(xù)培養(yǎng)16 h,每間隔1 h測定其OD600值,繪制時間t-OD600的曲線。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較參考文獻[1, 4],做一定修改。準備潔凈玻璃試管分成3組,1組空白組和2組試驗組,每組3根試管,每支玻璃試管中加入 3 mL TSB,試驗組中每個試管中各加入60μL的H45或H45-△lpxM,空白組只加培養(yǎng)基,將試管靜置于37℃培養(yǎng)箱中靜置培養(yǎng) 24h,移除菌液并用蒸餾水輕輕沖掉游離菌體,室溫下用3 mL 1%的結(jié)晶紫溶液染色5—10 min后用流水輕緩沖洗至少3次,至沖洗液變?yōu)闊o色為止,將試管倒置晾干后觀察結(jié)果(拍照),每根試管用1 mL 33%(v/v)醋酸溶解,并630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
2003 年,Cousin 等[9]將 ASCs 注入骨髓功能缺失的小鼠體內(nèi),發(fā)現(xiàn)其造血及淋巴系細胞的生成得以恢復,并在體外實驗中促進髓系細胞分化。此后,大量研究證實 ASCs 主要通過細胞間接觸作用于多種免疫細胞并調(diào)控免疫分子,發(fā)揮復雜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并總體起到劑量依賴的免疫抑制作用 [10]。
抗血清殺菌試驗參考文獻[22],方法如下:血清來源于3—4周齡未感染HPS的健康小豬,血清過0.22 μm濾膜除菌,置于-80℃保存。取部分血清于56℃水浴鍋滅活補體30 min,得到滅活血清。取100 μL滅活或沒滅活血清分別與 100 μL 菌液(107—108cfu·mL-1)混合(菌液﹕血清=1﹕1),37℃,150 r/min振蕩培養(yǎng)1 h,梯度稀釋涂布平板進行計數(shù),每個樣本設置3個平行。
RAW264.7細胞培養(yǎng)至良好狀態(tài)后轉(zhuǎn)移到96孔板中(105Cells/孔)培養(yǎng)過夜,第二天分別用H45或H45-△lpxM(MOI=10, 106cfu/孔)刺激,不加菌作為陰性對照,作用時間為6、12和24 h,每個時間點收取細胞上清液并使用 LDH檢測試劑盒進行細胞毒性檢驗,每組做3個平行。
使用 Kirby-Bauer 紙片擴散法(K-B法)進行抗生素敏感性試驗[23-24]。本試驗使用的抗生素為臨床上常用的13種抗生素及多粘菌素B,分別為氨芐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噻吩、頭孢氨芐、頭孢唑林、頭孢拉定、頭孢噻肟、慶大霉素、多西環(huán)素、磺胺二甲異噁唑、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恩諾沙星。實驗步驟為,菌液復蘇和傳代,涂板、貼藥敏片,37℃倒置18—24 h,讀取抑菌圈直徑,每個藥敏片做3個平行,耐藥結(jié)果根據(jù)藥敏標準判定。
Word和 Excel軟件用于數(shù)據(jù)的初步統(tǒng)計以及作圖,統(tǒng)計學分析和作圖使用GraphPad Prism 7。
以H45基因組為模板,PCR擴增lpxM基因上游同源臂(489 bp)、下游同源臂(593 bp),以pCas為模板,PCR擴增卡那抗性表達盒(909 bp),重疊延伸PCR將上游、卡那抗性表達盒、下游同源臂連接得到重組片段M-UKD(1 991 bp,圖1)。
將 M-UKD和 PK18mobsacB雙酶切后過夜連接,轉(zhuǎn)化 DH5α,挑取抗性平板上長出的單菌落搖菌,小提質(zhì)粒進行雙酶切鑒定,得到1 991 bp的重組片段M-UKD和5 719 bp的載體片段(圖2),將酶切的片段進行測序,將測序結(jié)果與目的序列進行比對無誤后確定 lpxM 基因的重組質(zhì)粒構建成功,命名為PKM-UD。
圖1 重組片段的構建Fig.1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fragments
圖2 重組質(zhì)粒PKM-UKD雙酶切鑒定Fig.2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KM-UKD by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利用 3對引物對抗性平板上長出的轉(zhuǎn)化子進行PCR鑒定,以構建好的重組質(zhì)粒為陽性對照,鑒別其是否發(fā)生了目的片段的缺失(圖 3)。第 1對引物lpxM-up-EcoRI-F/lpxM-down-PstI-R進行擴增,H45擴增得到1 622 bp的條帶,H45-△lpxM擴增得到1 991 bp的條帶,說明909 bp的卡那抗性表達盒替代了lpxM基因的540 bp部分片段,H45發(fā)生了lpxM基因部分片段的缺失;第2對引物kanR-F/R擴增,H45擴增不到條帶,而H45-△lpxM擴增得到909 bp的條帶,說明卡那抗性表達盒整合到染色體上;第 3對引物sacB-F/R進行鑒定,兩者均不能擴增到條帶,說明質(zhì)粒在缺失株內(nèi)發(fā)生消除。最后,用引物HPS-F/R鑒定該缺失株是否為HPS,結(jié)果顯示可擴到條帶(圖4),說明在卡那抗性平板上長出的轉(zhuǎn)化子是HPS。結(jié)果表明關于H45的lpxM基因部分片段缺失的缺失株H45-△lpxM已經(jīng)構建成功。
圖3 lpxM基因缺失株的鑒定Fig.3 Identification of the lpxM gene deletion strain
圖4 鑒定是否為HPSFig.4 Identification of the HPS
圖5 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長曲線Fig.5 Growth curves of wild and deletion strains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結(jié)果如圖6,從左到右依次是H45、H45-△lpxM和空白對照靜置培養(yǎng)24 h后生物被膜產(chǎn)生的情況,圖6中顯示缺失株產(chǎn)生的生物被膜弱于野生株H45。測定OD630值(圖7),H45的OD630值為0.237,而H45-△lpxM只有0.173,說明lpxM基因的缺失使得H45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減弱。
如圖 8,H45在缺失 lpxM基因后在 50%的豬血清中存活能力顯著降低,由16.1%降到了0.71%,說明缺失該基因后導致 H45抵抗血清補體殺菌能力降低,lpxM基因可能與HPS抗血清殺菌的能力相關。
結(jié)果如圖9,H45和H45-△lpxM刺激RAW264.7細胞后均能引起細胞死亡,作用時間為6、12和24 h,H45對細胞的致死率分別為 6.63%、10.86%和22.17%,H45-△lpxM對細胞的致死率分別為2.62%、6.35%和18.01%,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兩者對細胞毒性越來越大,但在3個時間點H45-△lpxM對細胞的毒性均低于H45,說明lpxM基因可能與HPS毒力相關。
圖6 生物被膜形成Fig.6 Biofilm formation
圖7 生物被膜OD630值Fig.7 Biofilm OD630 value
圖8 血清存活能力Fig.8 Survival of HPS treated with porcine serum
圖9 細胞毒性試驗Fig.9 Cell cytotoxicity test
H45和H45-△lpxM對13種臨床上常用抗生素和多粘菌素B的藥敏結(jié)果如表2,兩者均對頭孢噻吩等10種抗生素和多粘菌素B表現(xiàn)敏感,但是抑菌圈直徑存在一定的差異,大多數(shù)抗生素后者的抑菌圈要大于前者,說明后者對抗生素的敏感性更高,對氨芐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和磺胺二甲異噁唑這 3種抗生素,兩者的敏感性有較大差異,缺失lpxM基因后,菌株對氨芐西林的耐藥性由中介(I)變成敏感(S),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和磺胺二甲異噁唑由耐藥(R)變成了敏感(S),說明lpxM基因?qū)45的抗生素耐藥性具有一定的影響,但具體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表2 藥物敏感性結(jié)果(抑菌圈直徑mm)Table 2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antimicrobial zone diameter mm)
血清5型的HPS屬于強毒株,能引起豬產(chǎn)生一系列炎癥反應甚至死亡。LOS是 HPS的一個毒力因子,而類脂 A是 LPS活性部位,其結(jié)構影響著LOS的毒力[13]。類脂A是以葡萄糖胺二糖為主體,含有多條酰基鏈和磷酸基團,而 lpxM基因編碼的酰基轉(zhuǎn)移酶LpxM負責類脂A合成的最后一步,即將豆蔻酰(C14)酰基鏈連接到葡萄糖胺二糖 3′-位點上,得到完整結(jié)構的類脂A[16,25]。類脂A上?;湹臄?shù)量影響LOS的結(jié)構,繼而影響其毒力。本研究以自殺性質(zhì)粒 PK18mobsacB為載體構建了關于lpxM基因缺失的重組質(zhì)粒,通過將重組質(zhì)粒自然轉(zhuǎn)化進HPS得到基因缺失株,繼而比較了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長情況、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殺菌能力、對RAW264.7細胞毒力作用和對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過生長曲線的測定,發(fā)現(xiàn)8 h前缺失株生長速度明顯慢于野生株,7 h時野生株的OD600為0.8223,H45-△lpxM只有0.5473,8 h之后野生株和缺失株生長情況達到一致。前期明顯慢于野生株,后期達到一致,說明lpxM基因的缺失對H45的生長情況具有一定影響,該基因的缺失影響 LOS合成繼而導致 HPS生長變慢,這也與大腸桿菌 lpxM 基因缺失后生長情況變化情況一致[25]。
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能反映菌株毒力,生物被膜產(chǎn)生能力越強可認為菌株毒力越強,生物被膜能幫助細菌抵御不良的環(huán)境的危害,使其逃逸于宿主的免疫系統(tǒng)和抗生素的作用,最終導致其抵抗能力增強[26]。目前的研究證明影響 HPS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基因有vacJ[27]、galU和galE[4]等,本研究首次證實lpxM基因與HPS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相關,該基因的缺失導致能力減弱。
血清抗性在HPS先天性免疫防御中發(fā)揮巨大作用,被認為是HPS的一個毒力機制,LOS和多糖的合成蛋白CapD參與其對血清補體的抗性[28-29]。根據(jù)之前的研究證實 HPS的lgtB和lex-1[13]、galU和galE[4]等基因?qū)ζ淇寡鍤⒕哂幸欢ㄓ绊懀狙芯恳渤醪阶C實lpxM基因?qū)PS在50%豬血清中的抗性具有一定影響,該基因缺失能降低其在血清中的存活能力。
細胞毒性可能不是 HPS用來增加血腦屏障通透性的機制,HPS和其分泌的 LOS均不能對豬腦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PBMEC)產(chǎn)生毒力[30-31]。而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HPS對RAW264.7細胞具有一定的毒力,并且缺失LOS合成的相關基因lpxM后,對細胞的毒力降低,說明LOS合成的相關基因lpxM對 HPS的毒力具有一定影響,但具體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lpxM基因是關于類脂A合成的最后一步基因,而類脂A是細胞膜的主要組成部分,多粘菌素B的作用機制是破壞細菌細胞膜的磷脂結(jié)構[25]。HPS防治的過程使用大量抗生素,導致耐藥性產(chǎn)生。本研究展示lpxM基因缺失對臨床上常用的13種抗生素和多粘菌素B的影響,缺失該基因?qū)Ω鞣N抗生素敏感性提高,部分抗生素從耐藥變成敏感,結(jié)果與文獻[16, 25]中l(wèi)pxM 基因缺失導致大腸桿菌對一些抗生素敏感性提高的結(jié)果一致,說明 lpxM 基因可能與菌株對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相關。
本研究成功構建HPS的5型地方分離株H45的lpxM 基因缺失株,通過部分生物學特性比較結(jié)果顯示,lpxM基因缺失對 HPS 生長速度具有一定影響,生長前期抑制其生長,降低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殺菌能力和對RAW264.7細胞毒力,提高對氨芐西林等多種臨床上常用抗生素和多粘菌素 B的敏感性,對少量的抗生素敏感性甚至發(fā)生變化,從耐藥變成敏感,這些研究結(jié)果對進一步探究 lpxM 基因功能及揭示 HPS的致病機制和相關基因的弱毒疫苗開發(fā)提供一定的科學試驗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