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
摘要:就高速公路建設特點而言,其資金需求量大,建設周期長,人員設備投入多,政府財政投入有限,因此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高速公路建設,轉變傳統政府采購融資模式,才能有效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推動高速公路建設及發(fā)展。本文以PPP模式、BOT+EPC 模式、資產證券化(ABS)模式、地方政府債券融資模式以及私人融資模式進行比較,探索研究工程的融資模式。
關鍵詞:高速公路建設,PPP,投融資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全社會貨物運輸量呈現出增速強、運量大的特點,高速公路作為貨物運輸的關鍵行業(yè),加強高速公路建設是必然趨勢。為適應新常態(tài)下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及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需求,2004年以來我國積極推動投融資體制的改革,鼓勵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和融資方式的多樣化,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基礎設施領域。
一、PPP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yè)、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PPP模式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在:一是依靠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伙伴關系,可以有效降低項目的整體成本;二是具有效率優(yōu)勢,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率上,還體現在時間效率上;三是項目融資更多地由私營機構完成,從而緩解了公共部門增加預算、擴張債務的壓力。
二、BOT+EPC 模式
BOT+EPC 模式是指建設、運營、轉讓(BOT)+ 設計、施工、采購一體總承包(EPC)形式,通過工程項目公司的總承包模式,可以解決設計、建設、采購、試運轉整個過程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使工程項目實施獲得優(yōu)質、高效、低成本的效果,工程項目合同管理包含立項、勘察、設計、建設、驗收、竣工、結算的整個運作過程。
該模式的優(yōu)點就在于政府能通過該融資方法,借助于一些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企業(yè)(或機構)來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在“BOT+EPC”的管理模式下,總承包商既是投資方,又是施工方,是雙重身份,同時業(yè)主、總承包商、合作人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監(jiān)理的話語權難以避免的被削弱,無法真正做到有效地開展工作,為此,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三、資產證券化(ABS)模式
資產證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以下簡稱 ABS)作為一種資產收入導向型融資方式,是近二、三十年來發(fā)展起來的重要的金融創(chuàng)新方式之一。資產證券化通俗而言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fā)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四、地方政府債券融資模式
地方政府債券指某一國家中有財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機構發(fā)行的債券。地方政府債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訊、住宅、教育、醫(yī)院和污水處理系統等地方性公共設施的建設。地方政府債券一般也是以當地政府的稅收能力作為還本付息的擔保。地方發(fā)債有兩種模式,第一種為地方政府直接發(fā)債;第二種是中央發(fā)行國債,再轉貸給地方,也就是中央發(fā)國債之后給地方用。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地方政府債券又被稱為“市政債券”。
五、私人融資模式
PFI(Private Finace Initiative)私人融資模式,是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由公共部門購買產品和服務,具體來說,政府為項目發(fā)起人,公共企業(yè)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或運營,再由政府出資購買其產品或服務。在PFI模式中,政府通過放棄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所有權,來激勵私營部門參與公眾基礎設建設和運營,最終獲得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公共部門在合同期內以有償形式使用私營承包商提供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合同期結束后,根據合同約定,公共基礎設施所有權留給承包商或由政府收回。
六、投融資模式比較
傳統投融資模式中,政府不負擔項目建設貸款,而是將貸款風險全部轉移給項目中標單位,大大增加了標企業(yè)的資金風險。在現代投融資模式中,由于政府授予中標企業(yè)特許經營權,中標企業(yè)承擔的風險在項目運營階段大為減少,只局限于項目資產及收益的風險承擔。
從隸屬機構、出資比重、負擔責任、溝通交流、前期墊資、控制權大小這六個方面對 BOT、ABS、PFI、PPP 進行比較分析。
通過對比融資模式中的BOT、ABS、PFI、PPP 模式,可以看出 PPP 模式相比其他項目融資模式,其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協調程度強,信息溝通更為順暢,且風險分擔更為合理,PPP模式更適合高速公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