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
“嗨,你瞧!”下班剛到家,我先生老伊就神秘地打開一個袋子讓我看,我以為里面有什么稀罕之物,原來不過一瓶蜂蜜!看他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十分不解,這蜂蜜有啥講究?有什么值得高興的?
“這是我的當事人送的,我?guī)退k好了退休手續(xù)!”老伊自豪地說。
事情是這樣的:奧地利·薩爾茨堡有個56歲的土耳其裔老師,因哥哥在月亮湖游泳淹死而傷心欲絕,巨大的刺激導(dǎo)致耳鳴幻聽,6年來日夜不得安生,吃不下睡不著。此前他是個非常活躍的積極分子,業(yè)余組織土耳其人俱樂部,熱衷于文學(xué)和音樂,現(xiàn)在,他幾乎喪失了工作能力,為此求助于老伊。老伊在奧地利·薩爾茨堡洲殘聯(lián)工作,為各種有困難的人做心理咨詢和法律咨詢。了解此人的狀況后,老伊為他進行心理疏導(dǎo),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找他談話,為他提供法律依據(jù)。經(jīng)過諸多努力,終于幫他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xù)。奧地利人正常的退休年齡是65歲,要提前退休可不容易,為了感謝老伊,這位土耳其老師送了一瓶家釀的蜂蜜給他。
雖然我很喜歡這種天然蜂蜜,但還是奇怪,這樣的簡陋東西怎可以作為正式禮物送人?是不是有點太隨意了?若是換我,如此草率還不如不送。
老伊一聽就急了:“他們家的經(jīng)濟狀況已經(jīng)不堪重負,哪有錢送重禮?再說,即使他們要送,我能收嗎?這是違背職業(yè)道德的?!?/p>
老伊顯然誤解了我的意思。他不知道,有的人對禮品文化是很講究的,個別人甚至對禮物過分講究,生怕他人誤以為自己誠意不夠。
“既然人家這么困難,你連這瓶蜂蜜也不該收。”我說。
老伊認真地解釋道:“禮輕情意重,這是他的心意,我如果不收,會給他造成心理負擔。”
老伊在他的職業(yè)生涯里,接觸的都是老弱病殘,收到的各種各樣的禮物,有時是一盆植物,有時是兩瓶果醬……老伊把這些禮物都當作人們對他工作的肯定和嘉獎,每次收到它們時,喜悅之情就溢于言表。老伊自己就是殘疾人,他對這些弱勢群體的苦楚特別感同身受,也格外珍惜他們的禮物。
在奧地利人看來,送禮是必要的。奧地利的禮物文化講究心意和美感,往往形式大于內(nèi)容;禮物可以較為隨意或便宜,如果送太貴重的東西,反而變味了。
奧地利對于禮物贈與和交換行為本身的重視,同我們一些人觀念中的禮品文化有所出入,他們可能更多去重視物品內(nèi)涵價值本身,認為太便宜的東西拿不出手,甚至在個別人看來,禮物越貴就越有檔次。但在奧地利,他們并不在乎禮物的貴賤,送出的禮物絕不能留著價格標簽,否則就是嚴重失禮。收到禮物,奧地利人必須熱情洋溢地接納,當面打開,及時表達喜愛和欣賞之情。自然,如此行為也會衍生出這樣的問題:送禮和收禮似乎只是履行一種交流感情、禮尚往來的義務(wù),儀式感很強,往往演變?yōu)樾问街髁x,甚至成為負擔。
在商務(wù)或公務(wù)活動中,奧地利人認為,給商業(yè)伙伴或公務(wù)人員送重禮是忌諱的。由于我沒有加入奧籍,常常要辦延簽手續(xù),我和老伊決定給簽證官送茶葉,贈送的茶葉包裝本身就非常漂亮,鐵盒外面還有大木盒,畫著中國元素的圖案,足具東方風(fēng)韻。
不料,老伊把漂亮的包裝盒統(tǒng)統(tǒng)拿掉,只用一個普通的紙袋裝了鐵盒,面對我的不解,說道:“那么漂亮的包裝,人家會怕,因為政府公務(wù)人員不能收貴重的禮物?!蔽艺f:“這茶本來就不便宜,我們漂洋過海地帶來,就更貴了,這樣一來,豈不貶值了?”老伊說:“給簽證官送禮只是表達友好的心意嘛,讓氣氛更融洽。”
果然,到了辦公室,簽證官愉快地收下“寒酸”的茶盒和簽證材料。雖然郁悶這些老外不懂茶文化,但我也能理解他們只受寒酸禮物的行為。在奧地利,政府和民眾對于貪腐的容忍度極低,在這種情境下,政府官員往往會對貪腐行為避之不及,接受精美包裝的禮物,既與奧地利禮品文化相悖,還帶有涉貪涉腐的嫌疑,簽證官們又如何會愿接受我們那包裝漂亮的茶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