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沒有聲音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
聲音,能為整座城市帶來鮮活生動的氣息。
每周劉瀟都會行走古城兩次,每次4個小時,周三跟朋友一起行走,另外一天自己獨自一人,丈量古城的腳步從2018年7月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基本沒停過。去年一年,劉瀟在這座城里轉(zhuǎn)了80多圈,且走且聽這座城的風吟:
“我看見山塘街后段兩邊房子都畫上了“拆”的圈圈,還把門窗用磚堵起來,我看見定慧寺巷路面被全部掀開,行人和電動車只能艱難地從兩側(cè)爬過,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將近半年,我看見臨頓路為了建地鐵把西側(cè)的樹全部砍掉了,留著與地面齊平的樹根。我聽見臘月北寺塔沙啞的風鈴,不如北塔東弄走出來的高跟鞋好聽;我聽見午夜十二點楓橋夜行絡(luò)繹不絕的船,船上家犬與岸上野狗間的對話;我聽見醋庫巷口外賣小哥們聊著路線、單數(shù)、待遇、福利、社保;我聽見吳趨坊音樂茶室此起彼伏的鬼哭狼嚎……”
沒有一種聲音,逃得過錄音師的耳朵。
陽春三月,正是走街串巷好時節(jié)。深入街巷,滿足的是視覺,也是聽覺。
劉瀟為我們選取了三段聲音:井邊的嘈雜,是最市井的聲音;北寺塔的風和著鈴聲,像是風和鈴的和唱;桃花塢一間理發(fā)店,傳來悠揚的笛聲——他覺得這些聲音,都特別姑蘇。
嘈雜也好,寧靜也好,都是生活的本來面貌。
低吟淺唱,皆是風情。
劉瀟,一名Bass手,也曾經(jīng)是錄音師、混音師和現(xiàn)場音響工程師。2013年辭去工作全心從事?lián)u滾事業(yè),2015年開始接觸當代藝術(shù),2018年開始創(chuàng)作個人作品,用當代的方式延續(xù)搖滾,自稱“行為搖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