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琬霓
摘要:湖南安化古稱“梅山”,是梅山文化的發(fā)祥地。安化黑茶蘊含著深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擁有“茶馬古道”、“萬里茶路”之美譽,其在清代中后期安化境內的經濟貿易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通過對安化黑茶現存碑刻解讀,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清代中后期安化村落社會歷史衍變過程、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狀況以及地方民間法規(guī)等重要信息。
關鍵詞:安化黑茶;碑刻;法規(guī);經濟社會發(fā)展
安化黑茶最早的歷史記載是在唐朝。北宋啟疆之初,安化茶葉“山崖水畔,不種自生”。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將、賴文政為首,組建兩支“茶商軍”大量販運安化黑茶。明末清初,晉商與安化茶人共同開辟了以安化為起點至中俄邊境恰克圖的“萬里茶路”,是一條縱貫中國、連接歐亞國際商貿大道,呈現“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的繁華景象。通過現存的安化黑茶碑刻解讀,清朝中后期,安化黑茶已經成為湘中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柱產業(yè)。
一、《永興茶亭碑》[1]
此碑現存于江南鎮(zhèn)橫石村永興茶亭。記載永興茶亭的修建歷史,對于研究永興茶亭的歷史文化與清代茶文化的發(fā)展具有參考價值。清光緒六年(1880)佚名撰文抄刻。一面有字,碑面123cm×60cm,面刻120cm×55cm,厚度7cm。青石質,楷書,陰刻。保存完好。筆者結合地方對文獻對碑文進行考釋,現將原文抄錄如下:
永興茶亭碑
竊以坡連三疊名山,表囗囗囗囗中國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當年規(guī)模已囗坡囗囗/新北市錯、喜此日,氣象頓新,雕墻峻守,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至于斯,渾似萬間廣廈,賢者囗/樂此頻聞,四座清淡熙而往穰而來,不乏囗驂之士,周如坻囗,如天無愁然路之人;然而/地可息肩梅難囗囗酒簾不遠,何須孕自三林茶灶,未思飲虛全七碗,試看囗囗囗囗/勝友如云,好將活火烹來渴者甘飲,地近芙蓉異產;請喜仙客之囗,路訪竹林賢時囗/高人之駕,山囗不俗四時光景,如新風月無邊一副圖書近古,此中有佳趣。囗心人載囗/來游,滿屋盡高朋,行意時攜琴高樂話離亭之況,味風笛數聲聲想前路之迢遙;河山萬里/醉翁興雅喜酉山挹夾之時,送客情多憶南浦銷魂之處。若使鷓鴣西唱江南客諒亦有/情常聞車馬聲喧,北斗木囗無佳韻此愿足矣!其利溥哉!剩余有佳景,十分亭成,不日洗去/渴塵乃觸茶可生風。是以錫藉百朋而芳垂萬載也。攜即矍銷懿,此舉之最良,囗囗不授杖,群公之樂善,各非喜雨。想囗公別具奇囗,曲引薰風,緬有虞更饒逸興,有客仍囗為子,/長子之快,足以凌云。他時撫羊公叔子之碑,愿人高以作賦。囗囗云囗、黃問囗敬撰。
會議條規(guī):四季茶水,潔凈均勻;亭屋勤掃,謹防丙丁;桑榆日暮,禁宿流民;諭諸造客,勿畫墻亭;典守不遵,刀囗他人。
總修:子愛、陳星海、黃元元、黃以囗。
協(xié)修:立登、昌遠、采上、翰蜚、陳遠五、陳拔群、梁云浦、蔣玉皆、蔣安囗。
石匠:囗安富、夏余囗。
囗匠:陳令囗。
光緒六年庚辰修歲夏月吉日
從上述碑文中發(fā)現,村民建茶亭,煮茶會友,其樂無窮,如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边@樣的情景足以讓文人流連忘返;這樣的佳境,足以讓商人“觸茶生風”。整個茶亭場景充滿熱烈、喜悅和“銷魂”之感,安化黑茶,四季茶水,已經是有靈性的“活物”了。由于茶亭規(guī)模宏大,建造奇特,最后規(guī)定“亭屋勤掃,謹防丙丁;桑榆日暮,禁宿流民;諭諸造客,勿畫墻亭”。其實,全國茶商早年已云集安化。乾隆年間《湘潭竹枝詞》有“上湘廣貨下湘鹽,舟到湘潭把貨添”,反映了各地州船載土貨而來添百貨而返的盛況。因轉口貿易大盛,清乾隆年間,湘潭又發(fā)展成為湖南最大的茶葉外銷集散市場,茶莊崛起,省內包括最大的茶產區(qū)安化茶葉多來此裝箱外運。乾隆《湘潭縣志》亦有記載:安化茶制成后,色深如鐵,茗香撲鼻,“今京師皆稱湘潭茶”,故“湘潭(茶)名久重京華”。道光元年(公元1820年)以前,山西商人來湖南安化就地加工花卷茶、芽尖、白毛尖、天尖、貢尖、鄉(xiāng)尖、生尖、捆尖等茶葉。每年約三萬老擔(合1720噸)左右,主銷山西、陜西等省。當時湖南安化茶園遍布,茶行林立,經濟繁榮,來往商人絡繹不絕,洞市座子坳碑刻反映了當時茶葉貿易的盛況。
二、《茶葉交易章程》[2]
此碑現存于安化縣田莊鄉(xiāng)高馬二溪村茶園。碑記茶葉交易章程,對于研究茶文化的發(fā)展與茶葉經濟的興旺具有參考價值。清道光四年(1824)佚名撰文抄刻。一面有字,碑面120cm×57cm,面刻118cm×54cm,厚8cm。青石質,楷書,陰刻。保存完好。筆者結合地方對文獻對碑文進行考釋,現將原文抄錄如下:
奉上嚴禁
欽加州銜署安化景正堂加五級紀祿五次/楊為諭禁事照法定茶彴元客商買/賣茶好聽取用銀水的概依照導稱法碼歷遵/奏定章程價值仍聽隨時評定外,其銀概用足県/九扣,每兩給實銀九錢,綴照庫評短三分稱用十六兩足給歸包,照原定法碼十四/出入彴戶;抽用照部例每三兩兩又取,不得另立名私,自囗取節(jié)奉。各大憲彴令聽諭,遵/照在案,因日久弊生彴有私改等多個報道稱,彴使低潮攙搭貨物等弊產販,有捆尖攙末,/潮濕弊端以致互相訐控并控。各大憲批示砝碼,勸県較準給發(fā)并委審糾結,仍/勸遵照舊章,取其各給申詳在案。茲秘產戶等呈請,請示須領法碼,前來除將經/前県劉囗換制較準貯庫法碼,發(fā)囗用外合彴,定示申禁為此,即彴商產戶人等知/悉嗣後買賣茶發(fā)紅包,務各遵照舊章,公平交易,銀用足紋紋,九兌元系,九五色九五兌,不/得攙搭低潮申色,扣水半年照庫評,短三分秤用十六兩法碼足給成包廿四維碼,毋許/輕人民幣匯率重稱苦累茶戶;彴戶抽用遵照部例:每三兩收取。毋許外立名色苛索等,囗囗囗浮用/等弊其產販不宜照依時價,不幾樣有意居奇,攙和潮濕捆尖等弊。自示之后,倘敢故違,一經訪聞或被告發(fā),定即嚴挐,訊實究辦,絕不姑寬,各凜遵毋違。特示!右仰通知。
道光四年八月初一日各鄉(xiāng)公囗
安化境內現已發(fā)現十余座與茶葉有關的石碑,有書“永禁假茶”、“永定茶規(guī)”等內容,但碑上書寫“奉上嚴禁”的僅此一處,“奉上”即奉皇上諭旨的意思,這一詞說明此地存在的可能是皇家茶園,碑文內容對這點也有所證明。碑刻最初文字只說明一個楊姓官員的職位,這與之前一些碑文略有不同。碑文內容主要是對茶園茶葉的質量、茶葉貿易和稅收進行了規(guī)定,首先,作為皇家茶園,茶戶提供的茶葉質量必須有所保證,不允許在其中摻假,茶戶必須嚴格遵守碑刻所列內容,其次,茶葉買賣必須用金銀交易,沒有銅錢交易,我們可以得知其交易規(guī)模、數額較大,是一般市民階級達不到的,第三,管理機構在管理過程中可以抽取一部分稅,這個稅收數額在碑文中有明確規(guī)定,除此之外,交易茶葉只能用官府正規(guī)的砝碼稱重,不能缺斤少兩,與平常的百姓貿易不同,百姓貿易至多設定稱的標準,實際上稱還是百姓自己私人的,不同茶戶所用稱也會有細微差別,但是《奉上嚴禁》碑中明確規(guī)定只能用官府的正規(guī)砝碼稱重,不用私稱,側面反映貿易的正式性。碑文最后是對人們的警告,發(fā)現違法行為,嚴懲不貸。
三、《茶葉禁碑》[3]
此碑現存于安化苞芷園。碑記茶葉販賣假一事,對于研究茶葉貿易及其經濟發(fā)展具有參考價值。清雍正八年(1730)佚名撰文抄刻。一面有字,碑面120cm×60cm,面刻112cm×58cm,厚10cm。青石質,楷書,陰刻。保存完好。筆者結合地方對文獻對碑文進行考釋,現將原文抄錄如下:
茶葉禁碑
碑以志禁,示不朽也。緣安邑僻處山民進黨當局,土薄民貧,我后鄉(xiāng)一、二、三等都所賴以完國課、活家口者,惟茶葉一項。歷年來,禁私販、革潮濕、較監(jiān)禁秤,從前諸憲之殷殷籌劃者止此一事為重,蓋誠有見于民命之所系,而不容忽視也。參選人至近歲,法令稍弛,奸詭之徒乘機將接辦,交通各行行和行行和行行和行的行,將客商銀錢領出,販賣桃、武、龍、沅、新、益各縣草茶,假充安茶交客,致本地產茶盡遭擱塞,三年不得一售者有之。利歸一人,害及萬戶,公私兩無所濟,窮愚掣肘難堪,雖婦人小子無不切齒而痛恨矣。本年正月,幸逢署憲許來為我邑福星,剔弊除奸,靡所不至,合情呈懇,隨經出示,不許搬販外縣茶等。更奉新憲鄭侯,下車問民疾苦,軫念穹黎,復行嚴飭,如有奸棍仍蹈前轍交通私販者,即指名稟究?;突凸α?,罔不恪遵。但恐日久弊生,爰集通鄉(xiāng)煙戶起費伐石勒碑,以垂永久,庶仁侯之良法美意與江水長流,而我等產茶人世世子孫,皆得有以祛其害而蒙其休也。謹志:一、禁外縣販子裝載假茶混安賣雜賣。二、禁各行不許通同奸徒領出茶商銀錢越境私販。三、禁行買茶不先產戶,擅買販茶。四、禁小籠包看秤斗不講公平,大秤小斗。五、禁本地人等販運異屬草茶,壅塞本地。六、禁產貨茶戶摻假,朦混外省客商。七、禁船戶裝載私販假茶入境。八、禁賣茶須青元各半,不許使用低潮。以上八條,秉公互查,如有違禁射利及借端滋事者,公同送上法懲。
雍正八年庚戌十月望日良旦四鄉(xiāng)公立
石碑講述茶葉是當地百姓賴以維生的產品,介紹了當時茶業(yè)出現的主要情況。因為茶業(yè)是當地“民命所系”,所以官府十分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迨至近歲”,“法令稍弛”,有奸邪詭詐之人乘機作亂,牟取暴利,導致“利歸一人”,損害到了大多數百姓的利益,當時民眾都對此痛恨至極。到了這一年的正月,恰巧碰到了賢良官員,剔除懲罰奸人,陳列了一系列禁令,如不許販運外縣茶葉,還詢問民生疾苦關心百姓,嚴加整治,又擔心時間一久恐怕亂象重新滋生,所以召集各鄉(xiāng)各戶一同商討,刻立石碑,希望后世子孫能夠遵守規(guī)則。最后碑文陳列了八條禁令,并且點明了懲罰措施,表現立碑及商討之人共同的希望和決心。
四、總結
以上所列碑文,多數都是地方官府或者中央所列,與茶業(yè)發(fā)展有關的各個方面,以產戶、商戶、行人旅客甚至是茶行機構為主體提出的一系列貿易規(guī)范和注意事項,除此之外,進行貿易的茶葉質量,交易金額,碑文都有涉及。從本質上來說,諸多碑文的設立就是政府對當地市場的宏觀調控,希望以規(guī)章制度對茶業(yè)發(fā)展進行保護和規(guī)范,手段就是刻碑立文。市場本身是“看不見的手”,政府宏觀調控是“看得見的手”,“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tǒng)一、相互補充、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才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龍仕平:湖南石刻集成·安化碑刻[M].長沙:岳樓書社出版社,2020年版。
[2]《湖南日報》:“在深山險坳之中,發(fā)現“奉上嚴禁”碑和直徑8厘米神秘’古茶樹王’”,2011年2月
[3]陽建安、王以戩:明清及民國年間安化茶業(yè)章程及相關禁碑捐碑等集錦(資料).“生活在洞市”公眾號獨家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