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娜
華燈初上,奔騰的兩江倒映著重慶城今夕的繁華。隨著城市的更新和發(fā)展,歷史和故事也如江水一般,稍縱即逝,亟需從時間長河里打撈上岸。
身處南山的黃桷埡,如隱居在鬧市之上的老者,多少年來,俯瞰著山下的煙云變幻,卻始終從容不迫地守護著自己的一磚一瓦,飽經(jīng)滄桑的同時也“疾病纏身”。所幸,他的堅守換來了南岸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的關注,在垂危之際迎來了一次小心翼翼的“搶救”。
2019年1 0月,“搶救”后的黃桷埡老街容光煥發(fā)地重新出現(xiàn)在世人眼前。那些埋藏了數(shù)十年、數(shù)百年的故事,又在這個時空中呈現(xiàn),娓娓道來。非救不可的老建筑承載著重慶A的年代記憶
黃桷埡老街不長,但在時光更迭中卻遺留下175棟老建筑,其中掛牌的歷史建筑就有15棟。它們散落在600多米長的老街上,構(gòu)成了一部黃桷埡的近代建筑史。
時光深處,每一棟建筑背后,都承載著某位歷史人物往昔的風采。
明末清初,反清復明將領張京在黃桷埡安營扎寨;清同治年間,云南商人王熾在黃桷埡老街開辦“天順祥商號”;清光緒年間,商界翹楚李耀庭捐資在黃桷埡老街開建云南商會館;民國時期,著名詞人趙熙為自己在黃桷埡的屆所題字“靜廬”,一個后來叫三毛的女子出生在黃桷埡的一個四合院……
盡管這些建筑曾在歲月中滿負塵埃、傷痕累累,經(jīng)過悉心修繕后,今日它們終究又熠熠生輝地屹立在青石板路兩側(cè),守護著黃桷埡。
這當中,最亮眼的當屬李奎安故居,建筑面積達720平方米。沿著青石板路爬坡上行的游客,走近這棟百年老建筑時,都忍不住感嘆一句:真是氣勢恢宏!
走進李奎安故居,條石青磚、雀替掛籠、雕梁畫棟,每一個角落都能帶你進入當時的時空,濃濃的年代感,依稀可見“三界名人”當年極具格調(diào)的生活場景。
可在2017年之前,這里卻是一派破敗、簡陋的景象:兩層樓的私家宅院擠著20幾家租戶,走廊、天井旁臨時搭建的廚房、廁所彼此“打架”,多年的煙熏火燎已讓建筑失去了本身色彩,漏雨和排水不善導致木材腐蝕嚴重,甚至連建筑本身的木質(zhì)框架都已出現(xiàn)歪斜,儼然一座危房。
一座歷經(jīng)坎坷的百年木結(jié)構(gòu)建筑,能在城市化進程中留存下來已屬不易。從歷史意義和建筑價值來講,這又是一棟非救不可的珍貴建筑。
南岸區(qū)政府把這個棘手的工作交辦給了南岸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并給黃桷埡老街的保護方案定下一個調(diào)子:堅持對歷史負責,充分尊重歷史文化。南岸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為此專門組建了修繕團隊,他們通過數(shù)不清多少次的實地探訪,拜訪老住戶,調(diào)閱歷史資料,虛心請教專家,始終用心用惰傳承歷史文脈,始終堅持細心保護、不搞大拆建,為重慶留住年代記憶。
這是一份努力保護老街文脈的初心與情懷。
這種情懷,溫暖又綿長,那是一種對老街的懷念。
青石板上的絕美詩行,是留給我們的繾綣,勾起無盡的念想;唱不盡的橄欖樹,直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
而這份初心與情懷也對修繕團隊提出了極大挑戰(zhàn):如伺在歷史傳承和建筑安全中找到微妙的平衡點?
千年老街重煥光彩
比金錢和時間更重要的,是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建筑保護的一絲不茍。
為了堅守初心,施工中的每一塊選材、每一道工藝都精益求精,耗時較多。比如,李奎安故居的那三壁老磚墻需要按原貌保護,但有的部分已經(jīng)在風化,輕輕一碰,整堵墻都可能倒塌。為了保障安全,修繕中要小心翼翼地將這部分推掉,另外找相同的老磚來填補。推的角度、力度都經(jīng)過再三研究,既不能損傷到旁邊任伺一塊正常的磚,又不能殘留任伺一塊已風化的磚,精細程度可想而知。
條石、磚墻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損毀嚴重、有安全隱患的木結(jié)構(gòu)只能用新木料按原來的樣式重建。
最大的難題是那些老雕花板,原本用的是極易腐朽的杉木,加上住戶常年煮飯的煙熏火燎,修繕前有的雕刻圖案都看不清了,搖搖欲墜。
為了重現(xiàn)當年精美的雕花,負責修繕工作的團隊在一個月內(nèi)飛了6次浙江,與當?shù)丶夹g(shù)精湛的工匠溝通雕花方案。今天呈現(xiàn)出來的雕花,既最大程度保留了原來的圖案,又融入了同時期經(jīng)典的圖案,每一厘都堪稱藝術(shù)品。
李奎安故居是老街的“鎮(zhèn)街之寶”,僅此一項的修復就歷時一年多,嚴重影響到整體項目的進度,開街時間一拖再拖。
老街風貌改造共有175棟房屋,每棟房屋的改造都在踐行工匠精神,以挑剔的眼光不放過任何一個施工角落和細節(jié)。雖然這是以犧牲進度為代價,但換來的是初心的堅守、文脈的延續(xù)。
千年老街,重煥光彩。
黃桷埡老街在修復修繕的過程中,沉心靜氣搞規(guī)建,以居民建筑原貌修繕為主、少數(shù)歷史建筑還原復建為輔,實現(xiàn)了在傳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傳承,達到了科學更新、新老融合、風貌協(xié)調(diào)、品位提升的實際效果。
歷史雖然早已遠去,但每一棟老建筑都是歷史的傳誦者。在黃桷埡這條老街上,悉心守護的每個老建筑,都在無聲地將歷史傳遞到現(xiàn)在和未來。
每一個從黃桷埡老街經(jīng)過的重慶人,都會在青石板的石痕上回想起年少和青春。這里,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重慶人的記憶。如今,記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