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fā)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后,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就是這個道理。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既是啟蒙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因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可見,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為父母來說,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在家庭教育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那么為什么先天區(qū)別不大的嬰兒,長大后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是影響孩子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便是潛移默化。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這時最容易模仿大人的言行,要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那樣的人。誠實的家長才能培養(yǎng)出誠實的孩子;出口就說臟話的家長,不可能培養(yǎng)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長培養(yǎng)不出大公無私的孩子。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個性品質(zhì),家長自己必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為孩子樹立榜樣,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發(fā)揮自己獨特的教育作用。因此,作為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要以正直、有責任心、言行一致、守時惜時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當好孩子的“啟蒙教師”。
二、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包含三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第二,真摯的情感環(huán)境;第三,舒適的物質(zhì)環(huán)境。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是指一個積極向上、追求上進的富有文化色彩,或者崇尚知識、崇尚文化的環(huán)境;真摯的情感環(huán)境主要指父母及親友對孩子真摯的愛心和這種愛心的正確表達方式;舒適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主要指能為孩子提供使其健康成長的基本物質(zhì)基礎。其中,前兩點是一種軟環(huán)境,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環(huán)境。良好的環(huán)境是孩子成長成材的必要條件。父母要想培養(yǎng)出聰慧的子女,就必須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三、營造氛圍真誠溝通
1.要學會傾聽孩子說話。
記得有一位作家說過:“人最可怕的敵人,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痹谶^高的要求和不斷的批評下,有些孩子反而失去了信心和毅力。久而久之,甚至疏遠自己的父母,喜歡與同齡的朋友在一起聊天、玩耍,與父母沒有太多的溝通,彼此之間的共同語言也漸漸少了。父母越來越不懂得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孩子也不明白父母為什么一點也不理解自己,處處地管束著自己,覺得自己像那籠中鳥一般。其實,到了這種時候,父母與子女就應該需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拋開那濃重的“火藥味”,好好地交談一次,把各自心中的話說出來,才能彼此得到理解,才能重新?lián)碛幸粋€更溫馨更知心的家庭!家長往往習慣于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理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理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而忽略了與孩子的思想交流。
2.要學會寬容與約束
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學校提倡“多鼓勵、表揚學生”,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快樂的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yǎng)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zhì)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gòu)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家長與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對孩子不成熟的行為進行限制,并堅持正確的觀點,使平等尊重與適當限制相結(jié)合,有利于兒童獨立性、自信心與能動性的養(yǎng)成,具有直爽、親切、愛社交、能與人合作、講友誼、愛探索等特點。因此,父母要愛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學的教養(yǎng)方式和教養(yǎng)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從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個性差異出發(fā),因材施教,這樣才有可能達到你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加強德育教育,做孩子的的良師益友。
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身體差的人是廢品,能力差的人是次品,品德差的人是毒品。”這可見一個人的好品德是多么重要。同時,一個人品德好了,別人才更愿意與他相處,他才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所以,家長要時刻關(guān)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以身示范,做孩子的榜樣。
1.做一個有愛心的人。關(guān)心、愛護、尊重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
2.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特別是我們的家長一定要注意,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謊,因為你是他的榜樣。
3.做一個有自信的人。家長對孩子應以表揚為主,讓他樹立自信,讓他認為自己很能干,他學習起來就會更起勁。但是,如果孩子的確錯了,家長還是必須指出來,進行講道理或者批評教育。
4.做一個講衛(wèi)生的人,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5.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見到老師、同學或其他認識的人要主動問好,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
6.做一個會與人合作的人。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敝挥袑W會與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五、切記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具有重視子女教育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在兒女身上寄托著父母甚至幾代人未圓的希望與夢想?,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壓在了一個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從小就像一只身負重托的蝸牛,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艱難地爬行。他們要求孩子從小就按自己的意志發(fā)展,根本不考慮孩子自身的興趣、能力和其他個性特點。當孩子達不到自己期望的目標時,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就遷怒于孩子,大打出手。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除了在學校的學習之外,父母連孩子的雙休日都給霸占了,送孩子學音樂、學舞蹈、學書法……安排得滿滿的。這樣的事情天天照樣進行著,可憐的父母們,正在為塑造他們自己心目中的音樂家、舞蹈家、畫家、書法家……而忙碌著,他們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處早已播下了厭倦的種子!如此一廂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給兒童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家長的心態(tài)決定了孩子的成敗,如果過分強調(diào)孩子的成績,往往適得其反。家長對孩子說:“考試考不好就揍你?!边@些話往往令孩子心里更加緊張,一緊張什么都忘了,還能考出好成績嗎?其實,成長是一個過程,家長應該在乎孩子的每個過程,而不是只盯著那個結(jié)果。用一顆平常心,培養(yǎng)一個平常人。
總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為了家庭的幸福美滿,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