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江健三郎文學體現(xiàn)出來的“希望性”

2020-09-10 07:22:44成曉琳
今古文創(chuàng) 2020年8期
關(guān)鍵詞:大江健三郎再生存在主義

成曉琳

【摘要】 大江健三郎在199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文學界掀起了研究大江文學的熱潮。大江文學主要以“殘疾兒的共生”“原爆問題”等為核心,此外,文學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希望性”也是貫穿大江文學的主題之一。魯迅先生對大江健三郎的一生有很大影響, 魯迅的《故鄉(xiāng)》以及小說中關(guān)于“希望”的話語,更是讓大江對“希望”一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內(nèi)心也一直有“希望”這樣的星星之火,所以大江文學作品里的“希望性”是有跡可循的。縱觀大江健三郎的文學世界,大江文學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成是在絕望中不斷尋求“希望”的過程。

【關(guān)鍵詞】 大江健三郎;希望性;魯迅;存在主義;再生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8-0017-02

縱觀大江健三郎的創(chuàng)作生涯,文學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希望性”,也是不可忽略的主題。本論文將通過《拔芽殺仔》《優(yōu)美的安娜貝爾·李寒徹顫栗早逝去》這兩部小說,從而更深層次地分析大江文學的希望所在。

一、大江文學中的“希望性”論述

大江健三郎1935年出生于日本四國島,這個小村莊也成了大江文學的主要舞臺。村莊曾經(jīng)發(fā)生的暴動以及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年代的大江,在少年時代所感受到的絕望與恐懼,深植于內(nèi)心,對今后的文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從1943年開始經(jīng)歷阿婆以及父親的死,讓大江陷入對死的恐懼中。在戰(zhàn)爭進入最后階段,面對戰(zhàn)后的狼藉,也曾感到絕望。在教室里,灌輸?shù)娜w人民對天皇的絕對服從,愿意為天皇而死的這種決心進一步加深了大江對死的恐懼與絕望。戰(zhàn)敗之后,大江健三郎幡然醒悟到,神一樣存在的天皇也是人,從中感受到了震撼與失望。這一系列絕望的感受,也注定了大江文學的走向,他是關(guān)注社會問題的文學者,也是不斷從各樣絕望中尋求希望的文學者。

“希望”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大詞典里的解釋如下所示:1.盼著出現(xiàn)某種情況或達到某種目的。2.指美好的愿望或理想。第一種意思是“希望”的動詞性質(zhì),可以理解成大江健三郎尋求希望的一種主觀能動性。第二種意思是“希望”的名詞性質(zhì),即大江健三郎在自身的生活背景下所希冀的一種美好愿望或是理想。正如1960年訪華回來的大江健三郎親自對妻子說:“生個孩子吧,未來還是有希望的”。由此可見,“希望”一詞對于大江健三郎而言,是其一生以及文學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主題。

二、《拔芽殺仔》所體現(xiàn)出來的希望性

《拔芽殺仔》(1958年)是大江健三郎的第一個長篇作品。學生時代的大江,對于魯迅所提及的“希望”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因此在前期作品中很少能看到“希望”的火苗,而這部作品則是能隱約看到“希望”的代表作。作品講述了一群被拋棄的少年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過程,并且最后結(jié)尾部分,逃跑的少年最終沒有被殘暴的村民殺害,也正是從另一角度體現(xiàn)了希望的曙光。

(一)《拔芽殺仔》中的“少年”形象

大江文學作品中所出現(xiàn)的少年形象便是希望的象征。大江在中國所做的多次演講中,都體現(xiàn)出對年輕人抱有的希冀,他認為年輕人才是希望的代表,因此可以說《拔芽殺仔》中的“少年”形象詮釋了大江文學中的希望性。

感化院的少年(問題少年),被母親遺棄的朝鮮少年“李”,守護母親尸體的小女孩,被官兵追殺的“逃兵”,他們一起構(gòu)建了真正屬于自己的烏托邦小世界。這正是感化院的少年所體現(xiàn)出來的希望所在。其實這是一群被社會所拋棄的孩子,一群在大人眼中的問題少年,這是一群父母都不愿意親自來認領的親生骨肉,甚至“我”父親,讓感化院來收留年幼的弟弟。感化院可以說是絕望的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一個小小世界。然而這群少年在種種歧視與批判中,用自己身上最原本的善來感知這個世界,拼命地在這個無情的世界中尋找希望。

“逃兵”,雖然是人人唾棄的“逃兵”,但是從和平的意義上來講,他是為了和平,為了避免更多的殺戮而選擇了“逃兵”這一角色,也體現(xiàn)出對“和平”的一種希望。他是成年人,但是他卻不用有色眼鏡來看待這一群問題少年。在第六章《愛》中,“我們”和“逃兵”的關(guān)于戰(zhàn)爭、死的對話中,“逃兵”考慮很久之后所說的“我……不愿意打仗,不愿意殺人?!边@樣一句話,讓讀者從另一層面上理解了“逃兵”的選擇。此外,“逃兵”在救治患上傳染病的小女孩時,所展現(xiàn)出來的威嚴與冷靜,(感化院的少年們)感受到他是“英雄”。從“膽小鬼”到“英雄”這一角色的轉(zhuǎn)變,也體現(xiàn)出來了對于和平,對于未來的一種希望。

“我”最終沒有像村民們妥協(xié),選擇了逃亡,選擇逃入森林。這樣的一種“逃亡”,看似是懦弱的行為,然而表達的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不妥協(xié),在村民們回到村莊以后,再次選擇逃走,最后在村民們的殘酷折磨下死去的“逃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再次彰顯出大江在絕望中努力尋求曙光,尋求希望的主題。

(二)死亡背景之下“向死而生”的主題

作品從環(huán)境描寫開始進入故事的主題,而這一環(huán)境的描寫處處遍布了死亡的氣息,也正是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斑@是殺人的時代,像永不停息的洪水一樣的戰(zhàn)爭使集團的瘋狂泛濫于人的情感、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森林、街道和天空。在惡意纏上鐵絲網(wǎng)的大門外側(cè)會出現(xiàn)剛餓死的女人,瞬間倒在領隊的教官面前。”①關(guān)于死亡環(huán)境的描寫,暗示著眼前的絕望,而大江健三郎筆下的少年正是在“死亡”這一大背景之下不斷地尋求希望,主人公“我”便是希望的代表。

三、《優(yōu)美的安娜貝爾·李寒徹顫栗早逝去》所體現(xiàn)出來的希望

《優(yōu)美的安娜貝爾·李寒徹顫栗早逝去》(2007年)是在大江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第一次正面寫少女,主人公“櫻”便是希望的代表。講述了電影女明星少女“櫻”在事業(yè)達到巔峰之際,知道了自己幼年時候慘遭美國軍人蹂躪的事實之后一蹶不振。后來經(jīng)過森林里女人的幫助,通過飾演農(nóng)民暴動中的女英雄這部電影,并在絕望中尋找到了希望的故事。這部作品通過表現(xiàn)“櫻”于絕望中尋找到希望的過程,作者對苦讀苦思半個世紀的“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也得出了自己的結(jié)論,為處于絕望中的人們帶來了希望。②

(一)在絕境中尋求希望的“櫻”

正如大江健三郎所說的,這是第一次從正面描寫女性的作品,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最后選擇積極樂觀去面對人生的“櫻”,也映射出了大江的心態(tài),就是無論在何種境遇下都不要放棄去尋找希望的思想。現(xiàn)實生活中,對殘疾兒子“光”的接受以及養(yǎng)育的過程,也是大江健三郎審視自己,直面人生,換個方式再活一次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尋求希望,倒不如說是在創(chuàng)造希望。他從心理上接受殘疾兒子的那一刻起,其實就是把自己放到了深淵的最底部,想要重見光明,就必須去努力的創(chuàng)造一切可能和希望。在黑暗中不斷尋求希望的心路歷程,繼而折射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用大江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希望的理解。我想只有切實感受過悲傷絕望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絕望中的希望,從而無限地放大希望。作品中的主人公“櫻”正是經(jīng)歷過深不見底的絕望之后,才能在森林中女人們的幫助之下重見天日。大江健三郎和他的女主人公“櫻”都確信可以將那座“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令人絕望的鐵屋子砸開,確信希望“是不能抹殺的”,如同大江在動筆寫該小說前的一次講演時所引用的那樣,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其實,當大江健三郎在文本里為“櫻”于絕望中尋找到希望的同時,就已經(jīng)打破了那間“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鐵屋子,就已經(jīng)在黑暗中發(fā)現(xiàn)并擁有了希望和光明。③

(二)女性形象描寫方式的轉(zhuǎn)變

大江健三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與女性有過度交往,而對自己一生有影響的也就是母親、妻子、祖母和妹妹等人。比如在照顧光的生活中,與其說是自己選擇與“光”共生,倒不如說是自己作為妻子的助手與“光”共生,在撫養(yǎng)光成長的過程中,妻子所給予大江的力量與希望是無窮的。

縱觀大江健三郎的文學世界,從80年代開始,“雨樹”系列文學中,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一些女性形象。大江健三郎作品中對女性的描寫,很多都是積極向上的表述,有韌性,敢于在絕境中進行反抗,從而尋求希望。大江借助這些有力量有活力的女性形象,也表達出了自己的希望。

然而,大江文學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從側(cè)面描寫來切入的。在《優(yōu)美的安娜貝爾·李寒徹顫栗早逝去》這部作品中,第一次從正面來描寫“櫻”這一努力尋求希望的少女形象。從側(cè)面到正面描寫的轉(zhuǎn)變,也映射出大江健三郎心境的轉(zhuǎn)變,不斷沖破絕境的女性形象也是大江健三郎積極向上的思想表述,通過分析大江文學中女性形象描寫方式的轉(zhuǎn)變,也讓讀者再次看到直面人生、超越現(xiàn)實、尋求曙光的大江健三郎。

四、結(jié)論

從《拔芽殺仔》中的“少年形象”、向死而生的主題,以及《優(yōu)美的安娜貝爾·李寒徹顫栗早逝去》中的主人公“櫻”、女性形象描寫方式的轉(zhuǎn)變等視角中,體現(xiàn)出了大江健三郎不斷從絕望中尋找希望的過程,從而也看到大江文學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希望性。

注釋:

①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全作品1》,東京,新潮社,1966年版。

②大江健三郎:《諾獎就像介紹信》,新華網(wǎng),2009年1月19日。

③許金龍:《“始自于絕望的希望”——大江健三郎文學中的魯迅影響之初探》,魯迅研究月刊,2009年11月。

參考文獻:

[1]楊偉.論大江健三郎文學中的“少年”形象[J].國外文學,2002.2.

[2]霍士富,王晶.“反抗絕望”的生命哲學——大江健三郎《形見之歌》與魯迅《希望》比較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

[3]大江健三郎著,王新新譯.大江健三郎自選隨筆集[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9.

猜你喜歡
大江健三郎再生存在主義
大江健三郎:父子當共生
潤·文摘(2018年12期)2018-05-14 09:01:45
“自在的存在”:惡心·荒謬·自欺——論大江健三郎《個人的體驗》之虛無存在
《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
紅十字騎士的死亡與再生
試論在高?!爱a(chǎn)、學、研”中發(fā)展現(xiàn)代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25:32
大學化學實驗用氟離子選擇電極的再生處理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6期)2016-07-12 09:48:04
Nogo受體拮抗劑對神經(jīng)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
擁有自己的生活
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7
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
集贤县| 盐城市| 广安市| 平罗县| 武定县| 临澧县| 延寿县| 张掖市| 若羌县| 绥芬河市| 沙湾县| 普宁市| 梁河县| 仪征市| 浦城县| 临清市| 中卫市| 集贤县| 泗洪县| 法库县| 东莞市| 凭祥市| 忻城县| 郑州市| 梅河口市| 鄂托克旗| 集安市| 龙井市| 两当县| 靖宇县| 离岛区| 光山县| 汾西县| 屏山县| 门源| 平潭县| 雅江县| 宜良县| 稻城县| 扶绥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