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大部分一線教師都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課堂中,減少小學生的陌生感。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與人們的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快拉近數學與學生間的關系,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重視度,使數學學習更具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生活情境化教學方面進行研究,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小學數學;?課堂;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科技不斷創(chuàng)新,人們接觸到的事物也逐漸增多,小學生通過互聯網、計算機等科技來認識這個世界,逐漸有了自己獨特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難以融入課堂,無法實現高效率的課堂效果。
一、簡述我國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的概念
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是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主要手段,雖然上述概念較為煩瑣,但其主要內容是講述生活情境教學的重要性。簡單來講就是對小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研究,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過程,通過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一種新的教學情境,增加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與小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買東西、認數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情境化教學能夠再現生活事件,幫助學生分解枯燥的數學概念,使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學習技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生活情境教學的重要性,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二、簡述生活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一)將實際問題運用到數學學習中來
首先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效果。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四則運算、圖形面積、分數的應用等一系列數學課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將數學內容生硬、枯燥地講解給小學生,小學生可能無法理解。即便教師通過大量的習題給小學生講解這些內容,但是被動的學習只能使學生解決這一個問題,卻無法靈活應用,無法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給小學生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幫助小學生理解,使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由淺到深,逐步加深數學思想的學習,借助形象的例子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通過情境化教學,提升小學生的認知度
一套完善的情境化教學能夠促進小學生科學地了解數學課程,使其了解得更加透徹,能夠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行為習慣,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借助生活情境中的實際例子進行教學,這樣能夠充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探索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案??梢酝ㄟ^所學的加減乘除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計算,尤其是在進行數據處理時,能夠更加準確和靈活。通過時鐘的學習,小學生能夠準確地認識時鐘,很快地計算出下午2點15分與下午7點20分之間相差多長時間。
三、生活情境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主要創(chuàng)設策略
(一)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習內容及學生的日常相聯系,才能為教師架構一個橋梁,將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相聯系,創(chuàng)建一個形式多樣、符合小學生實際情況或情境化的教學,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放到數學課堂中來解決,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需要小學生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觀察,找出哪些生活問題需要通過數學來解決,自己能夠運用哪些數學題來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非常積極,達到了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通過自主學習,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教學、不斷分析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要實時觀察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查缺補漏,不斷對生活情境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和建設,以此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通過生活資源,引導學生探究數學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常識、生活經驗進行自我探究,找出生活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環(huán)境的習慣,促使小學生熱愛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從小學生的心理、年齡階段、愛好特征等多個方面出發(fā),通過小學生已知的內容、熟悉的教材等提出針對性的生活情境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授不同內容時可以就地取材,如學習周長內容時,可以讓小學生量桌子的長寬,接著通過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探討如何求出周長。在這一過程中,既能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小學生建立團隊合作意識,最終實現教學目的。生活處處是資源,教師在教學時要不斷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觀察,利用小學生都熟知的生活情境,對復雜難懂的數學內容展開教學。一般情況下,越是小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使其不斷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猶如散落人間的“珍珠”,需要人們不斷發(fā)現,不斷積累經驗,教師作為“啟明燈”,需要不斷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并能通過生活發(fā)現數學思想,使他們真正領悟數學的真諦。通過生活情境能使學生解決生活問題,提升小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意識地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使數學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劉洪志.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8(35):44.
[2]朱劍鋒.淺談小學數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J].明日,2019(9):319.
桂平市木根鎮(zhèn)中心小學?廣西 桂平?覃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