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陳洪綬(1599年-1652年)在一生53年中從青年時期開始對藝術進行學習以及創(chuàng)作開始到生命結束,他的藝術主要在生命中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本文主要著重闡述陳洪綬中期時繪畫,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浙江諸暨人,陳洪綬為前明崇楨間召入供奉不釋,后名益,高技亦益進書法道逸善畫山水尤工人物得李公麟法衣紋圓勁設色奇古,論者謂筆意在仇唐之上。陳洪綬工詩善畫,據(jù)《明詩紀事》有記載陳洪綬以畫得名亦能詩有憶舊絶句,云楓溪梅雨山樓,醉竹隖茶香佛閣,眠清福都成今日,憶神宗皇帝太平,年靜志居詩話章侯四齡就婦翁家見新堊壁登案畫漢前,將軍關侯象長八九尺,翁見下拜遂以室奉侯蓋繪事本天縱也,崇禎間與北平崔青蚓齊名號“南陳北崔”。陳洪綬的文學底蘊和藝術造詣是早期受到一定程度的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和現(xiàn)實生活不滿意的一種寄托和情緒的抒發(fā),這使他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達到過一定的高峰。據(jù)《壬寅銷夏録》不分卷稿本·宋馬遠松瀑圖軸·馬遠部分記載:按兩小字在竹間字小而加以剝蝕,觀者往往忽略舊籖遂,以為陳老蓮誤矣式,古堂書畫考有松泉圖清河書畫舫云上作五松一高士步行翩然一童子,攜翫隨后非此圖也,而董玄宰見松泉圖賞其清勁則此圖亦仿彿矣。這段話足以表明是對陳洪綬陳老蓮在繪畫藝術上的認可,說明繪畫具有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記載中也曾表示曾把南宋馬遠的繪畫與陳洪綬的繪畫風格很難分辨。但后來是怎樣逐漸走向畫工的呢?從他早期的經(jīng)歷有關。陳洪綬又本著男兒當自強的個性并離家出走,這就是來到浙江紹興的其中一個根本原因。
在早期陳洪綬的版畫作品《水滸葉子》是四十幅版畫精品,40
名梁山泊英雄塑造了正面形象,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反抗精神。這側(cè)面反映出陳洪綬的經(jīng)歷對他創(chuàng)作中的影響,在繪畫表現(xiàn)過程中是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也是表現(xiàn)出畫家的愛國抱負無處施展而投入到《水滸葉子》這幅作品之中。而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系列的作品正是陳洪綬壯年時期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
明代中期的城市文化在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的基礎上快速成長,重農(nóng)抑商的傳統(tǒng)在此時受到了動搖,棄農(nóng)從商成為時尚,甚至棄仕從商也大有人在。明初的“禁奢令”在此時已經(jīng)開始大量松動,奢華的風氣已經(jīng)成為江南城市生活的一個特色,生活的富裕使得城市中人們生活品質(zhì)出現(xiàn)提升,“晚明文人尤其重視人文美感的建立,認為食衣住行,居處坐臥皆要符合人文美感”購買力的增加使得對書畫作品的需求加大,同時受到文人們對品鑒文化的推崇,社會整體的鑒賞力得到提升,書畫家的作品已經(jīng)成為大家競相購買的商品。晚明時期的書畫交易已經(jīng)相當普遍,這也使得政治失意的文人放棄了仕進的念頭,為了自身生存,以書畫為業(yè)尋找謀生方法,尤其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富庶,為他們的交易書畫提供了較廣的市場空間。文人特有的文化素養(yǎng)也為他們販賣書畫提供了一重保障:一人以《十八學士卷》獻豪貴,甚賞之,許以百金,及閱畫中人,止得十七,卻還之。其人持卷泣于涂。遇白玉蟾,問以故,玉蟾舉筆題其上曰: 臺閣峰嶸倚碧空,登瀛久遺蹤。丹青想出忠良手,不畫當年許敬宗。詩字皆佳,仍獲百金。而商業(yè)出版不僅僅局限在坊刻,還包含坊刻和家刻中大量的應市場而從事編、刻、印、銷的部分,因而商業(yè)出版的單位和產(chǎn)品若是加上家刻的話,則要遠遠高于上述坊刻的統(tǒng)計數(shù)。借以提升個人的氣質(zhì),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書籍中插圖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作為圖書插圖的版畫在此時更是發(fā)展到巔峰,文人畫家的繪畫技法并不遜色于專業(yè)畫工,而繪畫出的作品往往帶有雅致的意趣,晚明社會審美整體是一個尚雅的情趣傾向。陳洪綬不僅對于版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十分熟悉,而且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符合社會大眾的審美意趣。版畫主要是依靠線條來構成畫面的主要輪廓,所以在版畫創(chuàng)作時,畫家的白描技法就是常用的手段。同時,畫家也從版畫的繪制過程中,并表現(xiàn)在自己的書畫作品中,不僅僅是繪畫技巧的改變,構圖的方式與內(nèi)容題材的造型等均在實踐中受到影響。陳洪綬繪制的版畫作品,在繪畫風格上保留有文人性格。陳洪綬在早期是學習藍瑛的繪畫,而藍瑛是民間畫工,這也是陳洪綬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了藍瑛的影響。1642年陳洪綬 經(jīng)過考試入國子監(jiān),他本想干出一番事業(yè),可是皇帝看中的卻僅僅是他的畫,而不是他的雄心抱負,讓他臨摹歷代帝王圖像,這使得他可以在臨摹中遍觀宮內(nèi)所藏的名畫,他的繪畫藝術大有進步。崇禎皇帝對他藝術更是欣賞,宣他做內(nèi)延供奉,其實這和陳洪綬來京的本意相去甚遠,本意是想改變國家安危。在苦悶之中寫了一首《問天》詩:李賀能詩玉樓去,曼卿善飲主芙蓉。病夫二字非所長,乞與人間做畫工。[ 明·陳洪綬 撰 陳傳席 點校]表達出現(xiàn)實和理想的苦悶,同時也是陳洪綬風格成為畫工的成因。
陳洪緩對同時代畫家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世時就畫名遠播:“朝鮮、兀良哈 (蒙古東部)、日本、撒馬兒罕(烏茲別克、烏思藏中部)購蓮畫, 重其值,海內(nèi)傳模為生者數(shù)千家”。從藝術
風格史的變遷來看, 陳洪緩的畫風對晚明以降的人物畫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三任”—任熊、任熏、任頤出現(xiàn)后,老蓮畫法更是風靡一時,僅到清末,直接或間接由陳派畫宗再傳三傳而得其法的著名畫家就達五十五人; 流風余韻,又澤及近現(xiàn)代畫壇, 如齊白石的人物便吸收了陳老蓮善于傳神、善于夸張的手法;當代名畫家程十發(fā)更進一步把老蓮獨到之處做了新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