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摘 要:近年來,飲料中甜味劑的存在逐漸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者和民眾的普遍關注。本文圍繞飲料中的多種甜味劑,針對LC-MS技術、HPLC技術以及IC技術等在飲料中甜味劑的檢測和應用做了深入分析,指出飲料中甜味劑的來源和危害,并詳細闡述了各種檢測技術的原理和應用。
關鍵詞:飲料;甜味劑;檢測技術
甜味劑作為一類重要的食品添加劑,主要用于增加或改善食品甜味感、提升品質(zhì)。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企業(yè)獲得更大利益,近年來我國飲料行業(yè)愈來愈多得將含甜味劑的香精香料添加至飲料中,導致飲料中甜味劑超標?!妒称诽砑觿┦褂眯l(wèi)生標準》GB 2760-2014嚴格限制了飲料中添加糖精鈉、紐甜等合成甜味劑的量,但市場上這類甜味劑屢見不鮮[1]。為規(guī)范飲料生產(chǎn)行業(yè)、促進行業(yè)發(fā)展,建立了多種有效合理的飲料甜味劑檢測手段,主要有LC-MS、HPLC、IC、GC等。
1 飲料中常見的甜味劑
1.1 安賽蜜
安賽蜜為人工合成甜味劑,白色結(jié)晶狀粉末,甜度約為蔗糖130倍,具強烈甜味、易溶于水、人體內(nèi)不代謝且不吸收,具有熱、酸穩(wěn)定性等特點。對人體尤其對老人、孕婦、小孩肝臟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危害。
1.2 糖精鈉
糖精鈉屬于食品添加劑,具有甜味口感,對人體無實際營養(yǎng)價值。過量食用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吸收能力,國家限制了糖精鈉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量。
1.3 紐甜
紐甜呈白色結(jié)晶粉末,也屬于功能性甜味劑,且甜味純正,甜度比蔗糖甜7 000~13 000倍。在瞬時高溫的條件下具有熱穩(wěn)定性,無能量提供。
1.4 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俗稱蔗糖素,是唯一以蔗糖為原料的功能性高倍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600倍,具零能量、高甜度以及酸、熱和光穩(wěn)定性等特點,被認為是目前最理想和安全的甜味劑。
1.5 甜菊糖苷
甜菊糖苷為白色結(jié)晶粉末,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等有機試劑,具有耐熱性、耐鹽性和穩(wěn)定性,甜度可達到蔗糖的200~300倍,是我國衛(wèi)生部、輕工業(yè)部批準使用的最接近蔗糖口味的天然低熱值甜味劑。
1.6 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屬于非碳水化合物類的功能性低聚糖,常溫下為白色結(jié)晶粉末,熔點為248~250 ℃,其甜味高、熱量低,甜味純正,主要應用于飲料、糕點和配制酒等。
1.7 甜蜜素
甜蜜素是食品生產(chǎn)中常用的無營養(yǎng)甜味劑,甜度可達到蔗糖30~40倍,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和乙醚,酸性條件下分解,堿性條件下較穩(wěn)定。
2 飲料中甜味劑的檢測方法
2.1 LC-MS
LC-MS主要由色譜、質(zhì)譜和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組成,質(zhì)譜采用ESI負離子模式,不同質(zhì)荷比離子依次到達檢測器,檢測其對其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氣相色譜-質(zhì)譜技術具有較高分辨率、高靈敏度及較抗干擾能力。
孫棣等[1]建立了飲料中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等甜味劑的LC-MS檢測方法,結(jié)果顯示,4種甜味劑在5~100 ng/mL范圍內(nèi)呈顯著線性關系(R2≥0.998 6),檢出限為0.001~0.02 mg/kg,回收率介于82.7~117.6%,RSD1.1~4.6%。隨著LC-MS技術日益完善,該法快速靈敏,顯著縮短檢測周期和成本,使用頻率逐步提高。
2.2 HPLC
HPLC法前處理過程相對較為簡單,采用高壓、高效固定相及高靈敏度檢測器,比較樣品與對照品色譜峰保留時間及譜圖,測定多種甜味劑成分,該法線性范圍、回收率和精密度均可滿足分析要求,適于多種甜味劑的快速、準確檢測。有研究人員[2]利用HPLC進行分析,測定飲料中的糖精鈉、阿力甜、紐甜等,回收率均≥87%,RSD≤3%,結(jié)果準確可靠。該檢測方法在飲料甜味劑檢測中應用廣泛,檢測周期相對較長。
2.3 離子色譜法(IC)
IC法中所用的流動相通常為酸、堿或水,相關人員[3]以3倍S/N作為檢測限,確定甜蜜素、安賽蜜、糖精鈉最小檢出濃度分別為0.035、0.083、0.092 mg/L,標準曲線相關性較好。該法適用于飲料中甜味劑的檢測,線性范圍廣,分析速度快、靈敏度高。
3 結(jié)論
飲料中的甜味劑主要包括糖精鈉、甜蜜素、安賽蜜與紐甜等,主要來源于企業(yè)生產(chǎn)飲料過程中添加或者原料中香精香料攜帶等途徑,主要依靠HPLC、HPLC-MS、IC等進行檢測。HPLC法在我國飲料甜味劑分析中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檢測周期長;IC法前處理簡單,分析速度快;HPLC-MS法檢測周期短、可靠性強、靈敏度極高,實際檢測過程中需借助多種分析檢測手段定性和定量分析樣品。
鑒于飲料中甜味劑對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檢測技術對于標準的制定具有參考作用,但飲料中甜味劑前處理效果會對后期分析和檢測具有一定影響,飲料中甜味劑的分析與檢測技術需不斷完善,為食品質(zhì)量監(jiān)控提供更加有效和準確的信息。
參考文獻
[1]孫棣,馮永渝,梁桂娟.飲料中甜味劑的檢測及其來源的探討[J].中國釀造,2015,34(7):142-146.
[2]王勇.飲料中甜蜜素的檢測-離子色譜法[J].食品安全導刊,2015(6):102.
[3]高玉婷,張鵬,杜剛,等.人造甜味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8,39(7):28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