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遠征,周偉
(1.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 300461;2.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深中通道是連接廣東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大橋,是世界級超大的“橋、島、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路線起于廣深沿江高速機場互通立交,與深圳側連接線對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翠亨新區(qū)馬鞍島上岸,終于橫門互通。主體工程全長約24 km,沉管隧道段全長6 845 m,采用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100 km[1]。其中,預制沉管段長5 035 m,采用鋼殼混凝土結構,由32節(jié)管節(jié)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其中,E1~E22管節(jié)由桂山島預制場完成預制,采用浮運安裝一體船浮運安裝[2]。標準段管節(jié)尺寸為165 m×46 m×10.6 m,舾裝完成后自重約72 000 t,浮運吃水10.4 m。本文主要進行一體船帶165 m管節(jié)狀態(tài)模擬試驗,論證新建浮運航道寬度。
浮運船舶為世界首艘自航式浮運安裝一體船(以下簡稱:一體船),該船舶特點如下:
1)一體船主船體采用雙體船船型設計,兩側片體由4個箱型跨梁連接而成。
2)一體船本身具有自航功能,可滿足帶標準沉管浮運下深水靜水航速5 kn要求,并具備DP-1動力定位功能,能夠在帶沉管工況下抗1.6 kn橫流,最不利的情況可以抵御1.4 kn水流。
3)一體船動力定位系統具備航跡追蹤及偏移糾偏功能,輔助保持航跡。
一體船尺度及性能參數見表1,三維效果圖如圖1所示。浮運作業(yè)時一體船帶沉管狀態(tài)總排水量約為10萬t。
表1 一體船尺度及性能參數Table 1 The size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integrated vessel
圖1 一體船三維效果圖Fig.1 The 3D effect graph of integrated vessel
沉管在桂山島二次舾裝完成后,通過一體船拖航至隧道基槽進行沉放安裝,沉管浮運線路為:桂山預制場→榕樹頭航道→港珠澳出運航道→伶仃航道→新建浮運航道→安裝航道→隧道基槽處,航道總長約50 km[3]。
沉管浮運編隊在受限航道內浮運時,盡量減小航道與主流向的夾角,減少水阻力提高沉管操控安全度。根據港珠澳大橋施工經驗,航道軸線與流向夾角小于15°時沉管操控安全度高。新建浮運航道中灘區(qū)域受水深影響航道浮運難度較大。因此,該段區(qū)域浮運航道軸線與流向夾角需要控制在15°以內,經過對新建浮運航道區(qū)域流向監(jiān)測,漲潮流期間流向為352°,為保證夾角在15°以內,中灘區(qū)域航道方位角選擇5°,東槽、西槽航道方位角選擇根據中灘確定。新建浮運航道平面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新建浮運航道平面布置圖Fig.2 Plane layout of new floating channel
根據所在航道的風流情況設計試驗工況,即:根據自然環(huán)境及浮運作業(yè)窗口條件,以及該水域常風速、常風向確定試驗風速和風向;航道漲落潮方向,確定試驗流速和流向,模擬試驗工況見表2。
表2 模擬試驗工況Table 2 Simulation test conditions
1)根據本工程浮運線路方案及設計尺度要求,制作本工程所需要的航道、基槽和相關水域的電子海圖信息數據庫。
2)根據一體船性能資料,構建一體船操縱運動數學模型,進行模型校驗和精度分析。
3)設計一體船操縱模擬系統,進行一體船在航道內不同風、浪、流組合條件下的操控模擬試驗。
4)根據數模試驗結果論證新建浮運航道寬度合理性,分析航道浮運作業(yè)環(huán)境條件及航行速度等。
按照試驗工況,設置模擬試驗環(huán)境參數,開展模擬試驗。選擇具有相應等級船舶操縱資質的引航員或實船駕駛經驗的駕駛員,作為船舶模擬操縱人員[4],開展所有工況組合模擬試驗。采集模擬試驗數據,繪制模擬試驗航跡線,分析模擬試驗結果,為新建浮運航道設計和一體船浮運操控提供參考。采用船舶操縱模擬器進行試驗,獲得不同工況組合的模擬試驗軌跡,模擬試驗軌跡如圖3所示。
圖3 新建浮運航道模擬軌跡Fig.3 Simulated trajectory of new floating channel
采集模擬試驗過程數據,每6 s采樣1次,采集450組數據,繪制模擬試驗進程曲線(圖4),反應試驗過程中船速、舵角和風流壓差角變化,綜合反映船舶操縱難度。根據模擬試驗可知,工況一、工況四時,風流相互疊加,風流壓差角大,此時曲線變化明顯,一體船航行時操舵頻繁,操縱難度更大;工況二、工況三時,風流相互抵消,風流壓差角小,此時曲線變化較小,一體船航行時操舵較少,操縱難度更小。
圖4 新建浮運航道工況三進程曲線Fig.4 Process curve of new floating channel condition 3
模擬試驗進程數據見表3,新建浮運航道航行時,在漲潮流條件下,一體船平均航速可以保持在4.3 kn左右,平均風流壓差角范圍為6.7°~6.9°,平均舵角在 5.3°~7.3°。正確操縱船舶,可以順利通過該水域;在落潮流條件下,水流阻力較大,同時,船舶在該時段通過淺水區(qū)的擱淺風險加大,因此,建議漲潮時通過新建浮運航道。
表3 新建浮運航道模擬試驗進程數據Table 3 Process data of simulation test for new floating channel
同時考慮風流壓差角和航速要求,則頂風漲潮流為最佳工況,此時,船舶風流壓差角相對不大,平均為6.7°,可以在保持航速的同時,比較好的控制船舶位置,考慮淺水區(qū)水流阻力較大,推薦在工況二(頂風漲潮流)條件下通過新建浮運航道。
參考JTS 165—2013《海港總體設計規(guī)范》[5],單線航道寬度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W為航道寬度,m;A為航跡帶寬度,m;c為船舶與航道底邊線之間的富裕寬度,m;n為船舶漂移倍數;L為設計船長,m;γ為風、流壓偏角,(°);B為設計船寬,m。
考慮一體船操縱性能特殊,規(guī)范對其航跡帶寬度尚不明確,其航行時的船舶漂移倍數和風、流壓偏角等參數均無法確定。因此,本文采用模擬試驗獲得航跡帶寬度A,然后再計算所需航道寬度W。
根據模擬試驗結果,不同風、流工況條件下的最大航跡帶寬度為112 m,考慮左右兩側富裕寬度合計為1倍船寬,則對應所需航道寬度為187 m,新建浮運航道最窄段為200 m,能夠滿足一體船通航需要。其航跡帶寬度數據見表4。
表4 新建浮運航道模擬試驗航跡帶寬度數據Table 4 Track bandwidth data of new floating channel simulation test
1)沉管浮運作業(yè)前,按要求檢查一體船設備,確保一體船船機設備及助導航設備能夠正常運轉,避免出現舵機、主機、側推等動力設備故障,造成船舶失控風險。同時,更新最新海圖資料,提高船舶導航定位精度,確保船舶正確航行在預訂航線上。
2)根據沉管浮運作業(yè)要求,嚴格選擇浮運作業(yè)窗口時段并制定計劃,避免在風、浪、流超過限制以及不利組合的情況下進行浮運。同時,按要求配備經驗豐富駕駛員,保持良好船藝,謹慎駕駛船舶,安全通過連續(xù)轉彎及淺水區(qū)域等危險航段。
3)按預先制定的浮運計劃,做好浮運計劃演練,熟悉整個浮運過程,落實人員責任,做好指揮協調,保證整個浮運過程順利進行。同時,加強人員安全教育,梳理其中可能遭遇的危險,做好安全防范工作[6]。
4)遵守所在水域的通航管理規(guī)定,按照海事主管機構要求,申請進行交通管制。嚴格按照預定計劃,進入預定航道。同時,安排拖輪及海巡艇進行清道護航,保障水域通航秩序,確保浮運過程不受到其它船干擾。同時,在通過相應航道后,及時解除封航,恢復水域秩序。
5)制定船舶擱淺、失控等應急預案,做好應急資源配備,在突發(fā)情況出現時,立即啟動應急反應流程,采取措施將損失降到最小[7]。應急反應結束后,調查事故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做好以后的安全防范工作[8]。
通過模擬試驗方法,獲得一體船進行超大型沉管浮運時航跡帶寬度,進而論證超大型沉管浮運所需航道寬度,為超大型沉管浮運航道寬度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通過制定浮運演練計劃、應急預案等,為保障超大型沉管浮運安全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