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秀梅
【摘要】教讀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基礎。唯有做好了“教讀”,學生才能夠高效“自讀”,才能夠游刃有余地“投身”異彩紛呈的課外閱讀。那么,對于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讀課文時,究竟應該教什么呢?本文將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教‘質(zhì)疑、教‘方法和教‘知識”等三個方面,展開深入探究。如此以來,立足于教讀課文這方舞臺,學生就會練好閱讀基本功,自如地閱讀自讀課文,進而游刃有余地“投身”課外閱讀,全面發(fā)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讀課文? 教什么? 教“質(zhì)疑”? 教“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0-0007-02
現(xiàn)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建構(gòu)了一種“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即“教讀——自讀——課外閱讀”。這一體系互為促進、互為保證、互為遞進。其中,“教讀課文”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內(nèi)心深處難免有這樣的困惑:“教讀課文應該教什么?”“究竟應該從什么角度切入才能發(fā)揮閱讀指導地位上的最大效益?”“是僅僅從技能技法出發(fā),還是應該融知識技能、語文素養(yǎng)和價值觀教育為一體?”“是僅僅關注知識層面,還是教‘方法,教‘質(zhì)疑,教給學生更多?”顯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稱道的。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如果不知道“教讀課文應該教什么”,那么,他們在教讀課文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xiàn)“眉毛胡子一把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等怪象。由此造成的學生的能力低下、課堂的費時低效和教師的無可奈何,也是得不償失的。此舉,又會導致教讀課文教學效益差強人意。有鑒于此,為了切實提升教讀課文的教學效益,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從根本上清晰地認識到:“教讀課文應該教什么?”下面筆者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緊緊圍繞“小學語文教讀課文應該教什么”展開深入探究。
一、教“質(zhì)疑”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遍喿x,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樣也離不開思考。對于每一位閱讀者來說,思考,源于自己心中的疑問。倘若閱讀者心中沒有任何疑問,思考也就毫無意義。唯有閱讀者心中出現(xiàn)疑問的時候,思考才變得有的放矢。這就要求,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要有良好的質(zhì)疑能力。善于質(zhì)疑,才能讀得更深;善于質(zhì)疑,才能悟得更透;善于質(zhì)疑,才能進入到言語的生命深處,發(fā)現(xiàn)更美的語文的風景和思想的風景。對于言語生命尚待豐富的小學生而言,因為質(zhì)疑而打開的言語世界愈開闊,愈能得到多方面的淬煉、滋養(yǎng)與鍛造。
然而,大部分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壓根就沒有任何疑問,而只是有口無心地閱讀?;蛘邇H僅提出一些雷同的毫無價值的問題,如“第一段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顯然,這樣的閱讀是一種低效,甚至無效的閱讀。長此下去,必將讀而無味、讀而無獲、讀而無“果”。正因為如此,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教讀課文時,教師要教會學生“質(zhì)疑”,即教師要指導學生圍繞課文內(nèi)容,提出各種各樣的、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或指向言語特點、或指向?qū)懽魇址ā⒒蛑赶蚓袷澜?、或指向情感大廈……總之是那些沉甸甸的,關乎全文重點的問題。以解決這些有價值的問題為契機,學生對于教讀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更加準確透徹,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顯著提升。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這一課為例,在課堂伊始,教師首先可以引領學生“揭題質(zhì)疑”。在教師板書課題“觀潮”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生1:老師,我想知道誰在觀潮?在哪里觀潮?
生2:無論是海潮,還是江潮,我覺得都大同小異,也沒什么可看的呀?
生3:“觀潮”和“奇觀”中的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4:錢塘江大潮究竟有一種什么樣的美?
……
師:潮漲潮落是大自然的美景,我覺得只要我們靜下心來,以實景為基點,以想象為翅膀,就會觀賞到潮漲潮落的別樣景致。同學們,帶著你心中的疑問,大聲朗讀課文吧!從課文中,你就可以找到相關的答案。
事實上,教“質(zhì)疑”,說到底,就是要教會學生多問些“為什么”。這些“為什么”,不僅是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金鑰匙”,還是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助推器”。為了幫助那些提不出問題的學生,教師應該經(jīng)常性使用“助產(chǎn)之術”,如“和上文比比,有哪些不一樣?為什么?”“你還可以從什么角度看待這個人這件事?”“多一些對比,你就能提出問題?!薄岸嗾页鲆恍┎灰粯拥牡胤剑材芴岢鲇袃r值的問題?!边€可以引領學生或提問于臨界狀態(tài),或提問于定勢狀態(tài),或提問于順勢狀態(tài),力爭以問題促課堂的精彩。
二、教“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庇诮處煻裕谛W生而言,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亦如是。在教學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其教給學生琳瑯滿目的知識,莫若教給學生各種閱讀方法。掌握了閱讀方法的學生,就好比是一只只豐滿了羽翼的雛鷹,就可以在閱讀的天空中盡情地翱翔。教給了學生方法,將是對學生長久的回報,將是學生一生的福澤。因此,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讀課文時,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各種“方法”,即教“方法”。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識字效益,教師要教給學生各種識字方法,如聯(lián)想記憶法、童謠記憶法、對比記憶法、形體聯(lián)想法、游戲識字法、表演識字法;為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效益,教師要教給學生各種閱讀方法,如上下文聯(lián)系法、中心提煉法、猜讀法、思維導讀法;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教給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方法、遣詞造句的方法、表情達意的方法、謀篇布局的方法、抒發(fā)思想感情的方法……所有這些,都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教讀課文時,必須要教給學生的“方法”。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走月亮》這篇課文為例,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組排比句:“……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聚焦這一組排比句,就可以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遣詞造句的方法。在引領學生欣賞完這組排比句之后,教師不妨“趁熱打鐵”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寫一組排比句。為了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教師完全沒有必要去限制學生的描寫主題。
生1:和煦的春風猶如一位淘氣的小畫家,染綠了田野里的麥苗,染綠了河流邊的楊柳,染綠了山坡上的小草,也染綠了,鄉(xiāng)村里阡陌縱橫的小路……
生2:春風吹綠了西北的一望無際的田野,吹綠了岸邊嬌嫩美麗的花朵,吹綠了高高山崗上的草地……
生3:校園里的蝴蝶,飛過低矮的草叢,飛過翠綠的枝頭,飛過寬寬的籃球場,飛過斑駁的墻頭……最終消失不見了。
……
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教讀課文時,還要教給學生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縱橫對比法、聯(lián)系上下文法、交流探討法以及查閱資料法等;比如有的進行對比閱讀,有的進行拓展閱讀,有的進行深度閱讀,有的找“類似點”,有的找“不同點”,有的找“追問點”;還比如三“忌”三“重”:忌囫圇吞棗,重深入品讀;忌單純閱讀,重讀寫結(jié)合;忌過度分析,重整體把握等等。就整體把握而言,應該讓孩子們從時代背景上,從作品背景上,從人物整體命運上去把握,而不是沉湎于瑣碎的字詞分析中而不可自拔。好的閱讀就應該重整體、重大局、重長遠,以此最大限度地豐富孩子們的言語生命和精神生命。
三、教“知識”
盡管教“方法”是小學語文教讀課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教“知識”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倘若學生對于一些語言基礎知識、語言文化知識以及文本寫作知識等了解不夠透徹,掌握不夠扎實,那么,他們也就很難靈活自如地運用各種方法有效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有些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基本的遣詞造句方法,基本的寫作手法的運用,基本的表情達意的特點,都應該讓學生熟稔掌握,都應該為孩子們的言語實踐活動助力,都應該成為孩子們言語生命中的“基石”和“鈣質(zhì)”。實踐證明,語文基本功愈扎實,學生愈能親近語文,愈能在語文的大花園中“郁郁乎文哉”。
有鑒于此,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讀課文時,教師要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語言基礎知識、語言文化知識以及文本寫作知識等各種知識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各種教學輔助手段,適時適度、卓有成效地教學生學習這些知識。字詞方面,能夠厘情字義,善于運用到作文和口頭表達方面;句子方面,能夠知曉其內(nèi)涵與外延,能夠連段成文,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全文;寫作手法方面,能夠迅速判斷所謂的比喻句、擬人句和排比句,能夠快速發(fā)現(xiàn)所謂的總分總結(jié)構(gòu)、前因后果等等,能夠隨著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語言文化知識以及文本寫作知識等的不斷豐富,他們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就會得到全面提升。
以下是筆者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的一個片段:
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一個句子:“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
之后,教師提問:“同學們,這句話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比喻?!?/p>
師:“那么,在這個比喻句中,是將什么比作了什么?本體是什么?喻體是什么?”
生1:“在這個比喻句中,將超聲波比作了波浪。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本體,什么是‘喻體?”
師:“在這個比喻句中,本體是超聲波,喻體是波浪?!?/p>
教師盡管沒有詳細解釋什么是“本體”?什么是“喻體”?但是,通過教師的舉例,學生就會當即明白“本體”和“喻體”的內(nèi)涵。
生:我能不能這樣理解:所謂“本體”就是本來被描寫的對象,所謂“喻體”就是別處拿來形容“本體”的?!?/p>
師:對,你概括得對,“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要有相似點……
當然,在教學小學語文教讀課文時,教師切不可“喧賓奪主”,即重教“知識”,而輕教“方法”。否則,會影響“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建構(gòu)。教師一定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感,既不能過分地注重字詞句,也不能過分地注重方法的教學;既不能純粹為了應試教育而進行枯燥的題海戰(zhàn)術,也不能僅僅為了閱讀的新鮮感而一味地放任自流。在課內(nèi)閱讀過程中,究竟應該警惕什么,應該減少什么,應該張揚什么,應該避免什么,應該注重什么,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對此,語文教師應該做一個“裁剪師”,該裁剪的裁剪,該彌補的彌補,使學生在言語豐富、能力提高和精神滋養(yǎng)方面都得到沉甸甸的收獲。
總而言之,在教學小學語文教讀課文時,教師既要教“質(zhì)疑”,還要教“方法”,也要教“知識”。質(zhì)疑,不僅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提升閱讀的效益;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透徹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還能夠讓學生顯著地提升閱讀能力;知識,不僅能夠讓學生夯實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還能夠讓學生拓展自身的知識視野。如此以來,立足于教讀課文這方舞臺,學生就會練好閱讀基本功,自如地閱讀自讀課文,進而游刃有余地“投身”課外閱讀,全面發(fā)展自身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之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教什么[J].《教學與管理》.2012(9):15
[2]辛迎鵬.探討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應該教什么[J].《新課程(上)》.2019(4):56
[3]吳淑珍.精彩,源自于學生言語生命的豐富[J].教師建設.201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