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顥
無論是緊湊級轎車Aion-S,還是作為中型SUV的Aion-LX,廣汽Aion家族在新能源車領域—直都有著不俗的產品力。但實際上在純電動緊湊型SUV市場中,無論傳統(tǒng)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在深度布局,競爭異常激烈。而廣汽盡管早早就已推出過GE3作為自己的純電緊湊型SUV產品,但時至今日,已與同級對手存在明顯代差,此時亟需一款非常能“打”的新品來搶占這塊市場,于是Aion-V來了。
Aion-V的外形設計和它的兄弟們有所不同。作為Aion家族的新成員,Aion-V的外觀設計富有新意地使用了“機甲風”的主題理念。尤其是這個官方名為“光爪電眼”的LED大燈,采用上下分層的設計,極具辨識度。內部微微傾斜的豎向LED日行燈,加上古銅色的輪廓點綴,頗有機械感。燈組之間也采用了一塊具有玻璃質感的透明塑料殼,和一根修長的鍍鉻飾條相連。而高聳前凸的電動機艙蓋和整個直立的大面積前臉,再結合所有的細節(jié),最終形成了這副“機甲面具”般極具現(xiàn)代感的前臉造型。
Aion-V的車長為4586毫米,屬于比較標準的緊湊型尺寸,不過它的軸距卻達到了驚人的2830毫米,加上較短的前后懸設計,所以車內空間十分充裕。盡管Aion-V整體輪廓還是比較標準的SUV造型,但整個懸浮式的車頂、前低后高的腰線以及傾斜的后擋風玻璃,都營造了一種轎跑SUV向前俯沖的姿態(tài)。隱藏式的門把手也從Aion-LX那里繼承了過來,而尾燈與后門把手相連的設計很特別,至于好不好看,就看個人審美了。再來看看車尾。其實Aion-V無論車頭還是車尾都使用了上下分別向當中收縮的豎向線條,這種提升車輛視覺重心的手法正是“機甲”主題的一部分。LED尾燈內,則是一條倒鉤的燈帶與陣列式燈組的設計,加上上方一個類似尾翼的造型,使得車尾整體看起來比較簡潔大氣。
坐進Aion-V內部,一股熟悉的氣息便撲面而來,因為這一整套的內飾設計都近乎直接繼承了Aion-LX。儀表臺依舊是儀表與中控的聯(lián)屏設計,只不過取消了兩者之間的彎折,直接使用了平直的過渡。下方的按鍵區(qū)域也從實體按鍵替換成了帶聲音反饋的觸摸式按鍵。最讓我愛不釋手的T字區(qū)也同樣被保留下來,頂端的無線充電面板和后方的旋鈕換擋機構,使用起來都非常順手,并且得益于懸浮式的設計,T字區(qū)下方獲得了一個巨大的儲物空間。
而后排才是Aion-V最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方。正是由于前面所提到的短前懸、短后懸和超長的軸距,使得Aion-V的乘坐空間破天荒地大。筆者182厘米的身高,坐在后排尚且可以獲得三拳左右的腿部空間,蹺個二郎腿根本不在話下。此外,座椅都采用了真皮與Alcantara的拼接材質,在大腿處還進行了適當延長,地臺當中也是純平狀態(tài),這樣的乘坐表現(xiàn)放在一輛4.6米不到的緊湊型SUV上,非常令人驚喜。
動力方面,Aion-V在動力上全系搭載了一臺前置永磁同步電機,并且采用前驅的形式,最大功率為135千瓦,最大扭矩350?!っ?,最大NEDC續(xù)航達到了600公里。在動力響應上,Aion-V談不上有多暴躁,但也絕對不慢,電動車隨叫隨到的特質依舊保留。三種駕駛模式區(qū)別不大,Eco模式下油門踏板前半段幾乎沒有反饋,Sport模式下則靈敏許多,Normal就是二者取中的設定。轉向手感很討喜,正中處并沒有傳統(tǒng)SUV會有的虛位,轉向力度和車頭響應都比較跟手。Aion-LX上同款的兩輻式方向盤手感也很出色,只是整個方向盤傾斜角度稍大了些,始終讓人有一種端著身子開大車的感覺。除了全系最低配,其余車型均標配了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懸架方案,體驗上還是會感覺上下起伏稍稍多了一些,過彎時稍快一些的話,側傾有些明顯,整體還是舒適的調校。
不過,Aion-V打的另一手牌便是科技配置,車上有許多比較亮眼的“黑科技”。首先,所有的功能都基于這套全新的車機系統(tǒng),搭載了高通820處理器后,Aion-V的整個系統(tǒng)響應都明顯比自家大哥Aion-LX快了許多,之前吐槽的掉幀現(xiàn)象也沒有再發(fā)生過。Aion-V在3D全景影像、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等常見的主流輔助配置上還增加了超級自動泊車、AR實景導航等新穎的功能。前者無論車位橫豎還是地面傾斜,都能在車外的手機端APP上輕松實現(xiàn),后者則將車前的影像投射在儀表上,并實時在車道中加以一個指示箭頭,像極了小時候玩的賽車游戲。
不止如此,Aion-V還覆蓋了5G網(wǎng)絡,再加上全車多個毫米波雷達和全景攝像頭,Aion-V在硬件上其實已經(jīng)滿足了L3級別的自動駕駛,這也讓這款20萬級別的新能源產品,未來更加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