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兒子在長沙讀大學,走出校門后就在長沙謀生,娶的兒媳婦也是長沙人,孫子也就出生在長沙。
孫子5歲那年被帶回益陽老家。下車后他一見到老家的房子就大聲驚叫著:“老家的房子怎么這么破啊,太破了吧!”
我們退休之前在外工作。老家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土磚房,現(xiàn)在看來也確實破舊。孫子的話雖然是童言無忌,但我聽了還是有點小小的在意。特別是孫子不愿意上那個簡陋的廁所時的哭鬧:“我不要回老家,廁所太差了!”這也催生了我們想修房子的意向。于是,在2014年3月,我們決定翻修房子。當時也想把房子修得稍微先進點,于是就走東家串西家察看村里各戶的房屋,想集各家所長來規(guī)劃自己房子的結(jié)構(gòu)和式樣,結(jié)果收獲無幾,因為當時大家的房子都是很普通很老式很簡易的那種。
由于沒有式樣新穎的房子作參照就定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歷經(jīng)7個月的建造,我們的新居落成了,在親友們的贊美聲中,我們搬進了新房。年底孫子回家過年,見到新居的那一刻,他歡呼著:“爺爺,您修的是別墅,好漂亮呀!”
然而,后來的變化改變了我們房子的地位。自我們修房后至今,僅6年時間,我們這個僅21戶人家的村民小組,就有16戶修了新房,而且是一幢比一幢漂亮,別墅不在少數(shù)。
去年,孫子又回鄉(xiāng)下過年,看到那么多新房子和別墅,小聲地對他爺爺說:“爺爺,我們的房子落后了啊,您看,隔壁那幾幢簡直是豪宅??!”他爺爺用玩笑逗他說:“怎么辦呢,為什么讓農(nóng)民伯伯富得這么快呀!”孫子安慰說:“爺爺別急,等我長大了修幢更好的超過他們!”
雖說是玩笑,但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村這幾年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無論你去誰家,都是潔凈的水泥路相通,不用擔心鞋沾泥;空余時間,大伙不再為生計勞碌,而是在房屋前后打理花園;80多歲的老人個個身體健康,打打牌,散散步,無憂無慮享晚年;勤勞聰慧的村民把耕田種地當成藝術(shù)創(chuàng)作,插秧啦,種菜啦,講究的是橫成行豎成線,就是織段籬笆,也要用長短一致的竹片織成棱形的網(wǎng)眼,實用又美觀。
如今,農(nóng)村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各種自產(chǎn)的放心蔬菜和糧食,清新的空氣和清亮的山泉,都成為城里人的向往,這不,孫子的電話就來了:“奶奶,暑假我要回鄉(xiāng)下住,同來的還有我的同學兼好友?!?/p>
我很高興,因為孫子喜歡回鄉(xiāng)下老家了。
(吳會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