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奇
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田間管理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田間管理主要包括中耕培土、水肥應用、雜草清除、灌排水以及病蟲害防治等任務,這些任務涉及到玉米的高產(chǎn),因此必須加強玉米的田間管理,確保玉米正常生長。本文針對玉米的田間管理技術(shù)進行了分析。
1、苗期管理
(1)查苗與補苗
在玉米苗出土后,應及時在田間對缺苗情況進行查看,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補苗措施。一般補苗有兩種方法,一是補種,二是移栽。針對缺苗比較嚴重的地塊,需采取補種措施。用同樣的品種在原位置重新播種,如果天氣干旱,播種后需適當澆水。針對少量的缺苗,可采取間苗移栽的方法補苗。從秧苗分布過于集中的地方挑選健壯苗挖出,帶土移栽至未出苗位置,移栽不要在晴天的中午進行,防止陽光灼烤,最好在陰雨天進行移栽,天氣干旱的情況下,移栽后要澆適量水。
(2)間苗與定苗
間苗的目的是使幼苗在田間的分布更合理,從而獲得均衡的營養(yǎng)和水分,也有利于田間的通風順暢和光照均勻。適期內(nèi)應盡量將間苗和定苗作業(yè)提前,以早日解除幼苗之間過度擁擠的狀態(tài),減少養(yǎng)分和水分的無謂消耗,有利于植株的健壯生長。間苗時要將病苗、弱苗、擁擠苗拔掉,保留長勢好的苗,每個位置保留2株,作為定苗。
(3)中耕培土
適時中耕培土是玉米田間管理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通過中耕可以增加土壤的疏松性,對土壤結(jié)構(gòu)進行改良,有利于玉米根系的良好發(fā)育,促進整株健壯生長。中耕每年需進行2-3次,第1次是在玉米長出1葉之后進行。玉米在播種后,由于自然降水和灌溉等因素的影響,土壤會出現(xiàn)板結(jié)的情況,不利于土壤透氣,對根系發(fā)育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此,玉米1葉期時應進行1次中耕,同時培土和除掉田間的雜草。中耕時需用耕作機械在壟溝翻耕,將被水從壟臺上沖下來的土壤劃起,聚攏到植株根部。第1次中耕不宜過深,因此時秧苗根系比較淺,中耕過深會傷到植株根系,一般深度在5厘米左右即可。中耕可以破除土壤板結(jié),使土壤變得疏松透氣,起到保肥保水、提高地溫的作用。而且,中耕還會起到預防病蟲害的作用,通過中耕將地下害蟲翻到地面,可減少害蟲的基數(shù)。同時還可以在耕地的同時,將雜草清除。第2次中耕在玉米3葉期時進行,第3次中耕可根據(jù)玉米長勢和土壤情況,在5葉期時進行。
2、穗期、花粒期管理
(1)適時追肥灌溉
在玉米的生長進入到大喇叭口期時,是需要肥料和水最多的時期,只有滿足其對養(yǎng)分和水分的需要,才能保證其正常生長。此時追肥一般每畝用尿素35公斤左右,可以根據(jù)土壤肥力情況增加或減少施肥量。施肥方法一般為溝施,即在壟臺一側(cè)開溝,將肥料施入溝中填埋,減少肥料的浪費。由于此時也是玉米需水量最大的時期,如果天氣干旱,應進行一次灌溉。田間如不是過分干旱,也可以免除大水灌溉。
(2)將無效分蘗摘除
由于玉米的分蘗大多數(shù)都屬于無效分蘗,一般來說不會有果穗形成,所以發(fā)現(xiàn)分蘗后要及時將其摘除。進行摘除分蘗作業(yè)時,應注意不要損傷莖稈和根系,需謹慎小心作業(yè),一般可在中耕培土的同時進行摘除分蘗的環(huán)節(jié)。如果玉米的生長已經(jīng)進入到了大喇叭口期,仍存在無法結(jié)穗的、長勢偏弱的玉米植株,應及時將其拔出,可以避免損失過多的養(yǎng)分和水分。
(3)防倒控制
在玉米開始拔節(jié)、果穗逐漸孕育成熟的時期,其植株高可達2米左右,有可能會在極端天氣的情況下發(fā)生倒伏。防止倒伏,應選擇栽培抗倒性強的玉米品種,中耕時應向植株根部培土,保持較高的地溫,促進根系發(fā)育,增強其扎根的深度,有利于提高防倒能力。此時還應適時追肥,促進植株生長,每畝施入15-20公斤尿素。另外,化學防控也是防止玉米植株倒伏的有效方法,在玉米拔節(jié)和抽雄期,采用玉黃金進行噴施,可以起到防倒伏作用。
(4)防旱排澇
由于北方普遍存在降水不足的問題,只靠自然降水無法滿足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要,因此,應根據(jù)氣候和田間干旱情況進行灌溉。灌溉的目的是解除旱情,為植株提供生長所需的水分。具備條件的可采取灌溝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噴灌機械進行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過量。如果遇到連續(xù)降雨,使田間的水分過多,應及時采取排澇措施。因田間水分過大,潮濕度增加,有可能會引起病蟲害發(fā)生,還會導致玉米出現(xiàn)倒伏。水分過大還會降低光合作用,使正常灌漿受到不利影響。
(5)防治病蟲害
處于生長中后期的玉米,常常會因為田間存在高溫、高濕等不利條件,而引起病蟲害發(fā)生。此間的病蟲害種類主要有霉腐病、大小斑病、銹病、玉米螟、蚜蟲、地下害蟲等。防治玉米病蟲害可采取農(nóng)業(yè)、物理、生物和化學等多種措施結(jié)合的方法,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保證效果為原則。要選擇抗病性強的玉米品種栽培,并采取藥物浸種和種衣劑包衣的方法,對種子進行消毒和滅菌。病蟲害發(fā)生時,可人工排除病株,捕殺害蟲,并用生物菌噴施防治,還可以在田間釋放害蟲的天敵,以控制害蟲的數(shù)量。同時,可在病蟲害發(fā)生后進行噴藥防治??捎玫霓r(nóng)藥有代森錳鋅、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抗蚜威、吡蟲林、辛硫磷乳油、毒死蜱等。
總之,在玉米栽培中,田間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中查苗補苗、間苗定苗、中耕培土、施肥灌溉、摘除無效分蘗、防倒控制、防旱排澇、病蟲害防治等內(nèi)容。應根據(jù)不同時期玉米生長的需要,做好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工作,確保玉米在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下生長。
(作者單位:154211黑龍江北大荒農(nóng)墾集團總公司寶泉嶺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