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軍師吳用入手,分析吳用在游說過程中所運用的借題發(fā)揮,投石問路,擇地而說,氛圍渲染,投其所好,因勢利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義,正話反說,揣測有度等游說藝術,從而加深了讀者對吳用人物認識,并深化讀者對《水滸傳》的認識,引導讀者深入名著,從古典名著中汲取滋養(yǎng)。
【關鍵詞】吳用;游說;藝術
【中圖分類號】I24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2-0141-02
【本文著錄格式】白亞濤.《水滸傳》中軍師吳用的游說藝術[J].課外語文,2020,19(22):141-142.
一篇名著,總是重視人物形象塑造,從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端疂G傳》也不例外,智多星軍師吳用便是名著中人物之林中重要的一位,他的游說藝術一直為人們所樂道,對于提高人們的語言建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圍繞軍師吳用的游說藝術展開,對其游說的方法和策略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借題發(fā)揮,投石問路
軍師吳用的游說藝術側重點自然落在“說”,如何說是一門藝術。說的方式又由說的內(nèi)容決定,不同的內(nèi)容適宜采用不同的說的方法。對于無所顧忌或者避諱的說話內(nèi)容,可以采用直奔主題的語言方式;對于有所忌諱、有所顧忌的內(nèi)容,則需要選擇合適的游說方法。此外,游說還要根據(jù)游說的對象而異,熟悉的對象和不熟悉的對象方式不同,熟悉程度深和淺的對象,游說的方法也不相同。在《水滸傳》中,軍師吳用可以說對這一點拿捏得游刃有余。
先從游說的對象分析,軍師吳用游說的對象是三阮,他們和吳用的關系并不陌生,曾經(jīng)是舊交,還是具有一定的游說基礎的;然而,三阮和吳用又不是深交的那種,達不到我們所說的“莫逆之交”;此外,吳用和他們的相見時間間隔較大,已經(jīng)有二三年不見,軍師吳用作為一個謹慎之人,自然會對這兩三年之間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深入的思量,重要的考量是三阮的“真有義氣”是否還在。因此,從游說對象上來說,不適宜直奔主題。
再從游說的內(nèi)容分析,軍師吳用和三阮要談的事情是“劫生辰綱”,這件事不是小事,一旦泄露或者失敗,是要付出性命代價的,可謂不得不慎重,自然不適宜采取直奔主題的方式。
鑒于游說對象和內(nèi)容的特殊性,軍師吳用采用借題發(fā)揮的游說藝術,先找了一塊“石頭”,在找“石頭”時,吳用貼近三阮的身份特點和職業(yè)特點,自然從打魚說起。吳用從打魚的地點石碣湖談起,隱喻此地太小,打不到大魚,要想捕獲大魚,需到與此地相連的梁山泊,然而梁山泊又被王倫、林沖等強人占據(jù)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套,達到投石問路的目的。
二、擇地而說,氛圍渲染
游說要達到預期的效果,既要注重游說方式的選擇,又要綜合考慮游說的諸多要素。軍師吳用在這方面可謂是精心思量。由于游說的內(nèi)容是“劫生辰綱”,事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事情的隱秘性也自然得慎重。因此,軍師吳用在游說方面,還注重地點的選擇和氛圍的渲染。
先說地點轉換。起初吳用和三阮談話的地點在石碣鎮(zhèn)一個叫水閣酒店的地方,一邊喝酒一邊談話。水閣酒店是個什么地方,從環(huán)境來說,是一個好地方,可謂是臨湖勝地,與舊識把酒言歡是個好地方;但酒店又是一個公共場合,人來人往,人多嘴雜,一不小心就走漏風聲,談密事真不是個好地方。于是,軍師吳用又二遷游說之地,將地點轉移到阮小二家附近的一個水亭子,這里只有綠水一方,真可謂是密談佳地。
再說氛圍渲染。吳用和三阮的游說是經(jīng)過縝密考慮的。第一地點的選擇,吳用顯然是深諳人的心理,利用“居家效應”,利用熟悉的環(huán)境,與舊識聚會;同時,吳用又順應三阮的江湖豪氣,慷慨解囊,酒食相待,較好地利用氣氛對三阮心理的渲染作用。舊識相交,環(huán)境愉悅,氣氛非常融洽;密事商談,環(huán)境隱蔽,加重了游說的嚴肅性。
三、投其所好,因勢利導
人的行為往往存在一定的功利主義色彩,利用人的功利主義色彩,投其所好,往往能夠收到較好的游說效果。軍師吳用顯然是善于洞察人性,善于去捕捉人的所求。這也成為軍師吳用游說的重要藝術特色之一。
投其所好,建立好感。軍師吳用先利用三阮的漁人職業(yè),利用職業(yè)建立起“買賣關系”,吳用主動將“買大魚”的生意介紹給三阮,這樣表明自己對“舊識”的關照之情,主動向對方顯示“情誼”之好;在此基礎上,又大擺酒宴,好酒好菜,進一步顯示自己作為“好友”的豪爽之氣,從而在哥們兒之間建立起“義氣”;第三,軍師吳用,深諳三阮之痛。三阮作為漁民,身份自然不用細說,屬于貧困家庭出身,處于社會的底層,生活舉步維艱。但三阮又不同于一般的漁民,他們有一身的本領,屬于漁民中的“技術人員”,因此,骨子里又具有一種不服輸、反抗精神,吳用又表現(xiàn)出同情心。通過以上分析,吳用可謂是用盡“所好”,層層深入,為因勢利導進行游說奠定了情感和心理基礎。
因勢利導,雪中送炭。在挑逗起三阮心理和情感上對現(xiàn)實生活不滿的基礎上,吳用因勢利導地為三阮送來了機遇。這個機遇能夠多方面地改善他們的生活:首先,能夠實現(xiàn)他們的抱負。三阮由于不同于一般的漁民,具有一身的本領,因此渴望能夠獲得施展抱負的機會,然而現(xiàn)實是他們一直居于平庸之中,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經(jīng)濟地位,都非常尷尬。其次,能夠改善經(jīng)濟地位。劫生辰綱意味著什么,三阮顯然是心知肚明的,這將大大改善他們的經(jīng)濟地位。第三,能夠給舊識一個交代。經(jīng)過吳用的盛情款待,三阮出于江湖道義,自然應該有所回報,他們參加劫生辰綱,自然能夠幫助他們還朋友之情意。
四、動之以情,曉之以義
游說作為一門藝術,首先要給被游說對象一個接受的“支點”,這個支點主要包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綜合當前游說藝術研究的成果,游說的成功率主要和以下幾個要素相關:友誼,軍師吳用在游說時,首先利用“舊識”的身份,打出情感牌;互惠,劫生辰綱對于三阮來說,無疑是實惠多多,在前文已經(jīng)充分分析;希望,劫生辰綱無疑是迎合三阮的愿望的,他們擁有一身本領,但是經(jīng)濟地位低下,他們希望改變自身的經(jīng)濟地位。
在諸多的因素中,重點說一說權威。對于權威性,在軍師吳用的游說中,顯然是一個需要重點處理的問題。軍師吳用對于三阮來說,尚不具備權威性,充其量是朋友之間的情感,光靠這一點遠遠不夠。因此,吳用在打好“情感牌”的基礎上,又利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大義”,這種大義是古代以儒家學說為尊的思想精髓。軍師吳用利用“義”字進行游說不得不說是一大亮點:義字引領跨越道德屏障。劫生辰綱從行為層面是屬于打劫,是不合乎道義的,因此,對于三阮來說,存在道德屏障障礙,但是給劫冠之以義,就使得三阮能夠跨越道德屏障,義字為出師正名。古人講究出師有名。在三阮心里有所顧慮之時,軍師吳用指出了這批生辰綱的“不義”,屬于一批不義之財。這樣,劫取不義之財自然就顯得合情合理,不僅如此,劫生辰綱一反成為“義舉”,從而打消三阮心中的顧慮。
五、正話反說,揣測有度
正話反說是揣測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試探方式,在《鬼谷子》中就提到“以反求復,觀其所托”,這句話說的就是借助正話反說的方法,從反面進行試探,從而根據(jù)對方的回復得到其真正的意思。
軍師吳用在游說時,將這種方法運用得淋漓盡致。鑒于劫生辰綱的重要性和后果的嚴重性,吳用在基本把握三阮對官府、對梁山好漢的態(tài)度后,心中還是有所擔心。于是又運用正話反說,進行進一步的揣測,同時又拿捏好揣測的度。先是通過“這等人學他做甚末!”觀察他們對梁山好漢的態(tài)度,在探知三阮真實態(tài)度后,又反激一句:“何不去梁山泊入伙?”通過正話反說,逐步地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
總之,每一部經(jīng)典名著,都給我們留下值得細細玩味、揣摩的寶貴財富?!端疂G傳》中吳用的游說藝術,既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方法,也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游說智慧的高度沉淀,它體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厚重感。名著閱讀,需要我們尋找一個支點,慢慢回味、咀嚼,方能含英咀華。
參考文獻
[1]杭堯堯.吳用之“智”與耐庵之“妙”——《智取生辰綱》賞析[J].漢語言文學研究,2002(6).
[2]黃蘊.“吳用”形象的性格美學意義探討[J].云夢學刊,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