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發(fā)瑞
有許多老年高血壓患者對血壓缺乏正確認識,在服藥治療過程中常因脈壓增大而懼怕服藥,甚至擅自停藥,導致血壓反彈又增高,這樣不利于對心、腦、腎等臟器的保護。
什么是脈壓
脈壓又叫脈壓差,是指測量血壓時所測得的收縮壓(上面的高壓)減去舒張壓(下面的低壓)而得出的差值。健康人在休息狀態(tài)下,收縮壓參考值為100~ 120mmHg,舒張壓參考值為60~80mmHg,脈壓參考值為30~50mmHg。
脈壓和血壓的關(guān)系甚是密切,對心腦血管病的防治有重大的參考價值。譬如脈壓值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對高血壓、冠心病等的治療有指導意義。所以醫(yī)師平日給患者測量血壓,除了要關(guān)注收縮壓和舒張壓外,還要重視對脈壓的監(jiān)測。
脈壓異常的原因
老年人脈壓增大一般提示血管彈性較差,可能有動脈硬化。脈壓>60mmHg,則大動脈血管可能有粥樣硬化斑塊。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在心臟泵血時就不能完全擴張,動脈內(nèi)驟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緩沖,血液對動脈壁產(chǎn)生的壓力突然增大,故收縮期血壓升高;而當心臟舒張時,動脈又缺乏足夠的彈性回縮來推動血液流動,故使舒張期血壓降低,這樣一來就導致脈壓增大了。
脈壓增大的原因除了動脈硬化(尤其是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者)外,少數(shù)尚可見于主動脈瓣關(guān)閉不全(多為老年人退行性主動脈瓣病變,以及舊社會常見的梅毒性心臟病,某些重度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也可發(fā)生)。
脈壓降低(一般指脈壓≤20mmHg者)常見于心包炎(包括急性滲出性心包炎,心包積液過多;或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粘連限制了心臟的舒張)。該病會使心臟的收縮及舒張活動受到限制,而令收縮壓降低、舒張壓升高,致使脈壓變小。此外,主動脈瓣狹窄可導致心臟舒張時回流到心血管的血液減少,也會使血壓的舒張壓升高而令脈壓變小。而一些體弱者有時會出現(xiàn)脈壓變小,多屬生理性改變,不必擔憂。
總之,脈壓異常的原因均需經(jīng)醫(yī)師診查而定。對病理性脈壓變化者,應(yīng)針對病因施治。而對生理性脈壓變化,只要加強營養(yǎng),適當鍛煉,對癥處理即可。
脈壓與用藥
當前國際標準一致確認:監(jiān)測血壓時,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兩者均增高或其中一項增高,而又排除了癥狀性(繼發(fā)性)病因,即可確診為高血壓?。ù蠖鄶?shù)高血壓癥狀屬此病)。
老年人由于動脈硬化常表現(xiàn)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即高壓增高,低壓正?;蚋停?。此類病人雖然脈壓本來就偏大,但還是得用降壓藥使其收縮壓下降達標,因為此型高血壓對生命器官的危害并不亞于典型高血壓。而當前的各類降血壓藥物中,尚無只降低收縮壓而不降低舒張壓的。不少老年高血壓患者因服降壓藥后,脈壓比原先大,十分擔心,擅自停服藥物。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對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老年患者的藥物治療,只要使其收縮壓達到正常水平,而又無任何不適的自覺癥狀即可,盡管脈壓比服藥前增大了點,可不必顧慮,也不應(yīng)停藥。
但是,如果患者因脈壓增大而誘發(fā)心絞痛,或心電圖上有缺血性T波或ST段改變,或有頭昏、頭暈、體位性低血壓,或有腦梗死、腦缺血病史者,則收縮壓不宜降得過低,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調(diào)整藥物品種,或減少服藥劑量,使收縮壓維持在140mmHg左右。且此類病人宜首選長效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為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提高動脈彈性,還可視病人情況加服小劑量葉酸、硝酸酯類藥物,以及調(diào)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