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壯
前不久,一頭懷孕的大象死在了印度Kerala地區(qū)的一條河中。
人類生活范圍不斷擴張,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惡化,導致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開始向人類生活區(qū)覓食,這頭懷孕的大象就是其中之一。她選擇來到人類居住的Malappuram街區(qū)覓食,但等來的卻是一顆裝滿自制爆竹的菠蘿,在她吞下去的一瞬間,爆竹在她的口中爆炸。
劇烈的疼痛讓她開始四處奔跑。當地的森林管理員表示,在大象奔逃的途中,她并沒有因為受到傷害開始攻擊周圍的人類,也沒有損壞周邊的房屋設施。最終,可能是為了防止蟲子吃咬她的傷口,也可能是在水中可以緩解疼痛,這頭大象站在叢林深處直至去世。
“比起饑餓,它可能更擔心腹中的孩子再一次被人類攻擊?!眳⑴c救助的森林管理員表示,當救助人員試圖靠近大象提供救援時,母象的反應相當激烈,甚至出現(xiàn)攻擊人類的跡象。最終救援以失敗告終。之后尸檢,人們才發(fā)現(xiàn)是一尸兩命。
這件事情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諸多憤怒。
大象,作為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幾乎沒有天敵,一直扮演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護者的角色。
對于很多喜歡旅行的人來說,如果去泰國有一件事一定要做,那就是騎大象觀賞當地美景,欣賞大象用鼻子畫幾朵小花。能與這種神奇生物親密接觸,無論預算多少,對于游客來說都是值得的。
但對于大象來說,他們背游客,畫一棵樹,畫一枝花,卻要經過多年的虐待毒打。
在泰國,人工馴養(yǎng)的大象絕大多數被用在了旅游業(yè),乖乖背游客賞玩,供游客戲謔。
看似聽話的大象,背后卻是地獄般的痛苦與折磨。
小象在很小的時候,就要被迫和母象分離。
大象是群居動物,雌性大象會一輩子和自己的母親生活在一起。雄性大象在13歲性成熟之前也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不幸的是,人工馴養(yǎng)的小象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被迫離開媽媽,被鎖在一個木質的圍欄當中。圍欄狹小,小象不能蹲也不能躺,只能一直保持站立姿勢。一點點食物和水只夠維持他們的基本生命需求。
與母親分離,迎接小象的是慘無人道的“馴象”。
象夫騎在小象背上,每天早晨和晚上用特制的“馴象”工具象鉤不斷地虐打,這種特制的象鉤能夠很輕易地穿透大象的皮膚。如果你仔細觀察你乘坐的“象騎”,你很有可能會發(fā)現(xiàn)它們身上的斑斑血跡。與此同時,象夫還要拿音響制造巨大的噪聲來讓小象保持清醒。
這樣不斷地鞭打折磨,使得小象言聽計從,這種“馴象”方法被稱為“PhaJaan”,意思就是“徹底斷絕”,摧毀了大象的意志。日復一日,從不停息。直到大象承受不住,精神完全崩潰,跪倒在象鉤之下。接下來就是無盡的工作,取悅游客。
馱著數不盡的人類在森林觀光旅游。從小大象的脊背被架上鐵質的座椅,年復一年的負重和跋涉,使得大象的脊椎變形,膝蓋也不能彎曲。
還記得柬埔寨那只叫Sambo的大象嗎?高溫的條件下馱著兩名游客行走,不久后,倒地身亡。
大象畫畫更是毫無人道可言??恐闹凶叩拇笙笾荒苡帽亲觼砝L畫。然而繪畫的筆并不是用鼻子卷起來,而是活生生地將特制的畫筆插進他們的鼻孔,再用交叉的木棍別在鼻口,防止掉下來。大象的鼻子異常敏感,每畫一筆,大象們感受到的不是自豪的成就感,而是無盡的不適和疼痛。
保護動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我們邁出了這一步。我們意識到了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個物種都是大自然的奇跡,尊重自然的一切才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