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按照適航管理程序AP-21-AA-2008-05-R2民用航空器及其相關產(chǎn)品適航審定程序條款2.2.3的規(guī)定,以及咨詢通告AC-121-52航空器投入運行的申請和批準條款6.5的要求,營運人即飛機制造商的客戶應當對即將投入運營的民用飛機進行交付狀態(tài)的交付檢查[1],檢查不僅包括各種合格性證件、技術資料以及持續(xù)適航文件的評審,還應包括對飛機交付時的技術狀態(tài)與批準的型號設計的符合性檢查,為確保其滿足運營要求,必須進行全面的檢查、功能測試和試飛檢查確認其各系統(tǒng)工作正常,并且沒有保留故障和保留工作項目[2]。因此國內外飛機制造商都會在飛機交付客戶前組織一次全面的飛機檢查,支持客戶取得適航證。
交付檢查包括地面檢查和交付試飛兩部分,地面檢查的重點是飛機本體內外的外觀結構、機上設備、系統(tǒng)狀態(tài)及功能等,而交付試飛更偏重于飛機的操縱特性和系統(tǒng)性能。
國外成熟飛機制造商的飛機交付檢查周期一般為2-3天,相較之下,國內飛機制造商在保證對飛機性能和系統(tǒng)功能的充分驗證和展示的前提下,還需要不斷提高包括交付試飛在內的各項檢查的效率。
與研制試飛或生產(chǎn)試飛不同,交付試飛的要求是交付構型,飛機的裝備和性能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為保證交付進度,需要控制飛行時間,提高試飛效率,檢查內容也側重于功能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在定義試飛剖面時,需考慮安全、成本、空域、機場、飛行員和客戶等多方面的因素。
交付試飛應以生產(chǎn)試飛內容為基礎,安排項目時模擬客戶飛行場景,注重與地面檢查情況的緊密聯(lián)系,做到簡練明了,達到功能展示目的即可。交付試飛項目的選取與剖面設計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根據(jù)地面檢查內容選取試飛項目,即對照地面檢查項目,在試飛過程中安排地面未進行的以及需進一步驗證的系統(tǒng)功能試驗。
(2)選取飛機性能檢查項目,即為了驗證飛機的操縱性能、飛機氣密性能等進行的檢查項目。
(3)按用戶需求調整增減項目。
(4)評估并優(yōu)化檢查內容。出于經(jīng)濟性的考慮,盡量將試飛內容安排在一個起落內,按照關鍵、安全、快速、連貫的原則,對檢查內容進行篩選和優(yōu)化。
如何合理、緊湊地安排試飛項目,是形成一個高效率的飛行剖面的關鍵[3]。最初的交付試飛剖面如圖1所示,起飛后直接爬升至35 000ft,并將絕大部分試驗集中在此高度層,雖然這樣做有一定經(jīng)濟性,但是在爬升和下降過程中可以做的試驗非常有限,且由于高度,速度,飛行姿態(tài)等緣故,對諸多系統(tǒng)如燃油,起落架或動力裝置等都無法進行合理充分的檢查。
圖1優(yōu)化前的交付試飛剖面
圖2優(yōu)化后的交付試飛剖面
按照圖2進行優(yōu)化后,試飛剖面有了更細致的分段,各段爬升和下降后都可以按需完成相應的試驗,更好地利用了空間資源。如:(1)在平飛階段,機組執(zhí)行對高度和平穩(wěn)性有要求的檢查項目,在爬升和下降階段安排分散較少注意力的檢查。(2)結合系統(tǒng)性能驗證需求,將部分低風險項目安排在限制高度進行。(3)充分將試飛內容要求與正常飛行航段特點相匹配,合理利用高度和速度優(yōu)勢等時機縮短檢查時間。
交付試飛剖面作為交付工作的技術依據(jù)之一,還有待在實踐中不斷接受檢驗與改進。隨著國內民用飛機交付客戶的步伐加快,地面檢查條件不斷改善,客戶對飛機更加熟悉,交付試飛項目也會不斷減少,有利于交付效率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