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芬
肚臍,俗稱“肚臍眼”,是嬰兒出生后,臍帶脫落干枯而遺留下的瘢痕。作為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腹壁最后的閉合點,肚臍的表皮角質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皮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是人體相對虛弱之地,需重點保護。
在中醫(yī)學上,肚臍被叫作“神闕穴”,是人體體表上唯一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先天標記穴位。
因為相對薄弱,神闕穴最怕風、怕冷、怕濕,怕來自外界的各種傷害。如果常穿低腰褲或露臍裝則容易受到寒邪侵襲,從而導致體內陽氣不足,人就會出現(xiàn)體內血流不暢,甚至下半身時常感到發(fā)麻、疼痛、冰涼等。
日常護臍,做到“三不要”
1.不要隨意裝扮肚臍
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在肚臍上做一些紋飾或者貼飾。但肚臍位置特殊,即使是中醫(yī)施針,也從不敢越“雷池”半步。《證治準繩》記載“按臍為神闕穴,禁針之所”。紋飾顏料往往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且很多文身的營業(yè)場所都共用紋針,可能患上傳染性疾病,更應慎重,不要隨意裝扮肚臍。
2.臍部要保暖,不要受涼
肚臍最怕風寒入侵,它的周圍是胃腸部位,受涼容易出現(xiàn)腹瀉、腹痛等癥狀。夏季不要對著空調、風扇直吹肚臍,尤其是女性。
日常衣著最好能遮蓋肚臍,睡覺時也應該在腹部蓋上薄物,除了避免受寒,還要保護肚臍免受外界的意外傷害,如燙傷、刮碰等。
3.肚臍清潔,不要猛摳
肚臍里的污垢是皮膚脫落的細胞與汗液、灰塵、內衣褲的纖維等雜質形成的混合物。
清洗時,可以用棉簽蘸一點身體乳或橄欖油涂在肚臍內,待污垢軟化后,用蘸了水的棉簽輕輕擦拭干凈后擦干即可?;蛘咧苯佑们逅p洗,注意不要用力。
肚臍可以這樣保養(yǎng)
1.按摩調理
晚上睡覺前,將兩手手掌相對揉搓至熱,左手覆蓋在肚臍上,右手放在后腰部位與肚臍相對的位置,輕輕按摩一會兒;再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兩手交疊,掌心對準自己的肚臍,稍稍用力按逆時針方向按揉100次左右,再順時針方向按揉100次左右。
整個按摩過程要動作輕緩,力度適中,以達到腹部微熱為宜。有疏肝解郁、促進身體氣血循環(huán)的功效。
2.中醫(yī)臍療
隔姜灸:用鮮姜切成直徑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然后將姜片置于臍上,再將艾炷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常用于因寒而生的腹痛、腹瀉等。
提醒:必須在正規(guī)中醫(yī)師指導下進行,使肚臍處微微發(fā)紅發(fā)熱即可。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文介紹臨床常用的臍療方式,需在專業(yè)的醫(yī)生辨證體質后指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