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
《“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把跳水運動員站板、起跳、騰空、入水的過程具體而微地展現(xiàn)出來,其重要的寫作手法之一就是各種鏡頭的運用。
所謂鏡頭,有兩層含義。一是物理學概念,指照相機、攝影機或放映機上由透鏡組成的光學裝置,用來在底片或幕上形成影像。二是指采用不同鏡頭和拍攝方法獲得的畫面,常見的鏡頭有快鏡頭、慢鏡頭、特寫鏡頭、廣角鏡頭、長鏡頭等。恰當?shù)厥褂霉鈱W鏡頭,可以獲得不同審美體驗的畫面。在寫作中,也常常借鑒攝影的“鏡頭理論”來描寫畫面,構思文章。
各種鏡頭輪番上陣
《“飛天”凌空》開篇就是一個全景的遠鏡頭,先把本文的主角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八驹谑赘吲_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yōu)雅”,重點在于整體表現(xiàn)人物的神態(tài)之美;然后用背景來烘托這種美,“白云似在她的頭頂漂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更突出了“她”的“靜”。
接著是一組慢鏡頭和一個定格。用慢鏡頭展現(xiàn)她起跳的過程:“輕舒雙臂,向上舉起,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所謂慢鏡頭描寫,就是把一個在很短時間內(nèi)完成的動作,拆分成一系列的動作——“輕舒、舉起、蹬、飛去”,讓讀者產(chǎn)生“如在眼前”的效果。然后作者把呂偉起跳后的美麗身姿定格,讓讀者盡情地欣賞那原本稍縱即逝、不可回放的過程,“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边@樣定格,猶如放映的時候按下了暫停鍵,可以細細地欣賞,慢慢地品味,把寫作對象之美充分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p.s. 慢鏡頭能人為“延緩”動作節(jié)奏,“延長”動作時間,使觀眾看清在正常情況下看不清的一些動作過程,因此電影藝術家普多夫金稱慢鏡頭是“時間的特寫”,是一種有意識引導觀眾注意的方法。
接著是一組快鏡頭和一系列移動的特寫鏡頭,把呂偉騰空后的畫面展現(xiàn)給讀者。就跳水而言,這一段難度很高;就觀眾而言,這一段很難看清;就作者而言,這一段很難具體而微。但用一組快鏡頭和一系列移動鏡頭就可以迎刃而解:“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zhuǎn)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這里和上文不同,沒有拆分動作,而是制造了“眼花繚亂”的效果。
接著一個個特寫鏡頭,展現(xiàn)她“身體優(yōu)美的線條”。作者猶如高明的攝影師,重點展現(xiàn)了“前伸的手指”和“繃緊的腳尖”。對于觀眾而言,看到整個身體“優(yōu)美的線條”是不難的,但要看到“手指”“腳尖”這樣局部的線條之美是很難的。兩個局部的細小畫面,在特寫鏡頭之下,得到了放大,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這時候,背景處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這樣的鏡頭,給讀者以視覺沖擊,產(chǎn)生了異乎尋常的視覺享受。
最后是一組分解鏡頭,刻畫了入水的過程?!八呀?jīng)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边@段文字,先是把鏡頭對準了呂偉,“展開”“插進”兩個動詞,描繪了入水的過程,然后把鏡頭對準了水池——這時呂偉已經(jīng)入水,跳水已經(jīng)完成,當然可以不再關注。為數(shù)不多的水泡,悄然不驚的水花,從另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了呂偉跳水技術的高超。
正是恰當?shù)剡x擇運用了鏡頭藝術,作者把很短時間內(nèi)的動作具體細致地呈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讓讀者盡情地欣賞,慢慢地品味。
穿越千年的鏡頭藝術
其實,不僅《“飛天”凌空》這樣的新聞特寫運用了各種鏡頭,小說、詩歌、散文的創(chuàng)作中,也存在大量的特寫、定格、慢鏡頭等手法。
楊萬里就是一個運用鏡頭藝術的高手。他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就運用了特寫鏡頭。
一二兩句,運用議論的手法,盛贊西湖六月風光,與其他季節(jié)相比獨具特色。其特色何在?作者先給了一個廣角鏡頭,極盡夸張之能事,蓮葉之多,多到“接天”,多到“無窮”,由近及遠,遠至天邊,都是碧綠的蓮葉的世界。當我們?yōu)榇硕@嘆的時候,詩人畫面一換,給出了一個特寫鏡頭,把目光投向了婀娜多姿的荷花。在這里,詩人沒有過多地關注荷花的造型,而是關注了荷花的色彩。荷花之紅,與眾不同,因為它在陽光的映照下,格外艷麗,格外奪目,與蓮葉之碧,相互映襯,美麗非常?!皠e樣”二字,讓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位陶醉于眼前景色的詩人。
不僅如此,楊萬里還善于運用快鏡頭來描摹。他的《插秧歌》描繪了農(nóng)家插秧的場景。
詩歌的首聯(lián),是四個鏡頭: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一拋一接,鏡頭在田夫田婦之間快閃;一拔一插,爭分奪秒,鏡頭在小兒與大兒之間快閃?!翱扃R頭”的運用,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的忙碌??梢栽O想一下,如果這里用的是慢鏡頭,又會是怎樣的效果?
元曲大家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也是運用鏡頭的上佳之作。
前三句,九個鏡頭,均是遠鏡頭,而后特寫鏡頭,第四句是全景的長鏡頭,最后一句則是全景特寫。詩人巧妙運用了現(xiàn)代電影藝術中鏡頭藝術和蒙太奇的藝術手法,呈現(xiàn)出一幅秋郊夕照圖,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歐陽修也是運用鏡頭來描摹的高手,他在《醉翁亭記》中充分運用了廣角鏡頭、長鏡頭和特寫鏡頭,把醉翁亭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環(huán)滁皆山也——廣角鏡頭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長鏡頭、遠鏡頭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特寫鏡頭
詩人無意識地運用鏡頭藝術,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極富層次地介紹了醉翁亭的周遭環(huán)境,把讀者一步步引入佳境。
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也擅長鏡頭的運用。經(jīng)典散文《荷塘月色》中描繪荷塘里荷葉荷花之美,就運用了廣角鏡頭和特寫鏡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先是一個廣角鏡頭描繪荷塘的全景,接著一近景描繪,最后聚焦于荷花,恍若一系列特寫鏡頭,刻畫了荷花之色彩、數(shù)量和神態(tài)。
朱自清在《背影》中則運用了慢鏡頭來刻畫父親的形象: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蹣跚地走”,“慢慢探身”,兩只手“攀”,兩腳“縮”,“肥胖的身子”“微傾”,一系列動詞,猶如一組慢鏡頭,刻畫出了父親年邁龍鐘的情態(tài)。
小鏡頭,大精彩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敲黑板
鏡頭藝術,是電影藝術的重要形式。文學創(chuàng)作中恰當?shù)亟梃b鏡頭藝術,也能有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在日常的寫作中,描寫人物的動作,可以運用慢鏡頭。通過慢鏡頭,拆分人物的動作,把人物活動的過程具體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描寫人或物的“細部”,則可以運用特寫鏡頭,把人或物的特征盡情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果如是,小鏡頭,卻有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