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之一,其邊塞始終牽動著人們的心。尤其是初唐到盛唐這段時間,人們的價值觀念逐漸發(fā)生變化,以軍功入仕漸漸成為潮流。于是,整個時代興起了一種對邊塞從軍的期待和向往,而這也對大批的文人產(chǎn)生了影響,從而涌現(xiàn)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邊塞詩人。
岑參(約715 - 770)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
這位兄弟的詩,可以用杜甫的一句話概括:“岑參兄弟皆好奇?!毕胫肋吶心男┢娈愶L光?看他的詩就對了。他的詩里有奇景,他的詩作有奇彩。
因為不滿足于自己的小小官職,35歲的岑參跨馬出長安,開始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遠征,選擇在邊塞一展宏圖。帶著希望和熱情,一路上,他都以一種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邊塞的風光,發(fā)掘那些在都城里難得一見的美景。比如,在一路西行過程中,他親歷了傳說中的火山,“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赤焰燒虜云,炎氛蒸塞空?!保ā督?jīng)火山》)今天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火山,這火山可真是厲害,連上面的云都好像燒起來了!
有了第一次的經(jīng)驗,第二次出塞岑參就適應(yīng)多了,他可以更加從容地觀察了。你一定沒見過這樣的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保ā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什么?荒原上竟開出了漫山遍野的梨花?哦,原來是下雪了。茫茫的高原,漫天的大雪,此情此景,震撼中別具一番浪漫。還有讓你膽戰(zhàn)心驚的風:“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保ā蹲唏R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天還是一幅靜態(tài)的絕域風沙畫,晚上突然就變得激烈起來,大大小小的石頭在九月的風的挾卷下,在古老的川道上奔涌著……
我說邊塞多奇美
王昌齡(698 - 756)字少伯,其詩以七絕見長,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在長安謀求發(fā)展無望之后,順應(yīng)那個時代的潮流,王昌齡也選擇了投筆從戎,開始了他的西北邊陲游歷之旅?!稄能娦小菲呤祝瑢憣⑹總冞h離家鄉(xiāng),在環(huán)境惡劣的塞北上陣殺敵,衛(wèi)邊拓土,毫不畏懼地將熱血灑在邊疆?!包S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保ā稄能娦小て渌摹罚╊l繁的戰(zhàn)斗磨穿了戰(zhàn)士們身上的鎧甲,可是他們一往無前,不打敗敵人絕不回來?!按竽L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保ā稄能娦小て湮濉罚┐竽狞S昏,塵土飛揚,將士們生擒了對方首領(lǐng),何其勇猛!
大漠、雄關(guān)、孤城、長云、雪山、烽火、羌笛,這些意象組成了一幅幅闊大的邊塞群景,而每一幅場景中,王昌齡都會將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有久別懷鄉(xiāng)的思愁,有無法埋葬戰(zhàn)友的傷感,有戰(zhàn)場殺敵的視死如歸,還有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保ā冻鋈罚┮磺鋈?,雄渾豁達,一氣呵成,無愧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李頎(690 - 751)邊塞詩派代表人物之一,在唐代詩壇地位頗高。
開元二十三年,李頎中了進士,后擔任新鄉(xiāng)縣尉,因為不愿趨附權(quán)貴,很多年都沒有升遷。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就此破滅,他干脆罷官歸隱。
這樣一個厭薄世俗、疏放超脫的人,寫豪放的邊塞詩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李頎的邊塞詩文風豪邁,沉郁悲涼,成就很高。在他的詩中,我們能聽到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不同聲音?!鞍兹盏巧酵榛穑S昏飲馬傍交河……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yīng)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古從軍行》)他同情的不只是無法歸鄉(xiāng)的漢族士兵,還有被當作敵人的“胡兒”。在李頎看來,雙方的平民百姓都是最不愿意打仗的。“年年戰(zhàn)骨”換來的卻只有葡萄,濃濃的諷刺中,反戰(zhàn)情緒不言而喻。
李頎主要生活在唐玄宗時期,跟他同時期的詩人大多在謳歌開元盛世,贊頌明君。李頎卻看到了唐明皇在對外開疆拓土中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視人命如草芥的惡劣行徑。這種在盛世時體現(xiàn)民生疾苦的詩很是難能可貴。
唱響邊塞最強音
盛世邊塞亦疾苦
盛唐的邊塞詩人還有很多,除了高適、王之渙、崔顥等以邊塞詩見長的詩人,李白、王維、杜甫等都寫過邊塞詩。他們有的書寫豪邁,有的則直接投身塞外。寫邊塞詩,已經(jīng)成為唐人的一種習慣。
塞外有風雪,塞外更有豪情。大唐的塞外風光,就潛藏在大唐無盡的詩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