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成功,1906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沔陽縣(現湖北省仙桃市),1928年10月起參加革命工作,不僅經歷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烽火硝煙,還參加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是我黨我軍的優(yōu)秀干部。1942年至1944年,他任新四軍第5師15旅政委,參加了中原突圍,以下是他的回憶。
“同志們去新地區(qū)軍隊工作,要像楊柳樹那樣,插到地下生根發(fā)芽,旺盛成長”
1946年,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百萬軍隊全部美式裝備,下山搶占民主抗日根據地地盤,搶奪抗日戰(zhàn)爭勝利果實。蔣介石首先占據武漢、鄭州,控制封鎖平漢線鐵路以及西安、重慶。然后,國民黨軍約20萬人包圍了大別山新5師,當時新5師兵力僅6萬余。
蔣介石想一口吃掉新5師,但兵力還沒有完全部署好,美國軍事顧問為了幫助蔣介石把圍攻新5師的計劃安排得更周密、更全面,設下緩兵之計,由國民黨、共產黨、美國三方代表組成調處小組,解決國、共雙方警戒可能發(fā)生的沖突,劃平漢線以西為宣化店緩沖區(qū),雙方都不準進入緩沖區(qū)。
新5師為實現黨中央拖住中原國民黨軍隊的意圖,利用美國調處的機會,解決內部形成的混亂思想,統一認識。同時組織動員編余的地方機關團體人員,愿意回家的安排回家,不愿回家鄉(xiāng)的跟隨骨干轉移到華北廣大老根據地去工作。
有部分由洪湖地區(qū)來的同志化了裝,穿戴國民黨軍隊服裝、帽子,扮國民黨的軍官,經過艱難歷程回到賀老總的晉綏軍區(qū)。賀龍、關向應是我紅軍時期的老首長,當時我也想趁軍事調處的機會回晉綏軍區(qū)去。但是又想到,延安抗大畢業(yè)時,黨中央領導人在歡送我們干部大隊去大別山新5師工作時,毛主席曾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同志們去新地區(qū)軍隊工作,要像楊柳樹那樣,插到地下生根發(fā)芽,旺盛成長。”因此,我還是決定留了下來。
從突圍開始到陜南山地,我軍與尾追之敵整整磨了7個月
1946年6月,蔣介石國民黨軍隊包圍新5師的兵力已增至30余萬人,黨中央根據敵我雙方當前力量對比,要新5師抓緊調處時期突圍,并拖住敵人,疲勞敵人。
新5師分三路進行突圍,于1946年6月16日晚開始行動。我15旅為王樹聲縱隊的前衛(wèi),由南路向平漢鐵路以西突圍,天剛拂曉時,我15旅就走過了鐵路以西30里,在大坪壩休息。王樹聲司令員率縱隊3個旅共10個團,分三路并行前進,到10點鐘才過了鐵路。
我到大坪壩后,得到命令燒飯吃。此時,武漢行營郭懺帶裝甲兵增援東路敵人,追擊上來,我15旅與郭懺在大坪壩打了一仗,敵強我弱,戰(zhàn)斗進行得非常激烈、殘酷,持續(xù)了兩三個小時。為了掩護隨軍家屬脫險,我負了傷,左大腿被子彈穿了個大洞。衛(wèi)生員綁了繃帶后,我又迅速協同王海山(第15旅旅長)指揮戰(zhàn)斗。直到王樹聲縱隊趕到,對郭懺裝甲兵增援之敵展開猛烈攻擊,郭懺部敵軍被打垮,逃向鐵路東站去了。
戰(zhàn)斗結束后犧牲了100多位同志,其中有班、排、連長。我同王海山默哀安埋了他們。我們接到命令繼續(xù)西進。我的傷腿行走困難,旅長找到王樹聲司令員,送我一匹大騾子,又重新給我配備騾夫、通訊員和警衛(wèi)員,王海山旅長天天扶我上、下騾子,照顧我,使我能拖著傷腿繼續(xù)隨部隊行軍宿營,牽著敵軍向西行進。
部隊進到襄陽、樊城,我旅前衛(wèi)梯隊在老河口下游30里找了若干大船,趁夜間先行渡過漢水,向河西岸警戒,掩護王樹聲縱隊在第二天上午強渡漢水。敵人發(fā)現后,派來飛機在河兩岸轟炸、掃射,縱隊部命令部隊白天停止搶渡,待天黑后再搶渡漢水。晚上,在暗夜的掩護下,主力部隊絕大部分渡過漢水,只有少數部隊被敵人阻斷。王海山愛人袁鳳志被敵機掃射中彈犧牲,8歲兒子小方由通訊員照顧,隨部隊西進到武當山的房縣地區(qū)。
進入房縣地區(qū)后,我15旅用電臺同中央聯系,得到指示與王樹聲縱隊分開行動。王樹聲司令員、劉昌毅副司令員劉子久副政委按中央電令,率縱隊向四川進軍,在入川的道口城口遭到重慶行營何應欽、潘文華、羅廣文部隊阻擋。王樹聲率縱隊折返回武當山,企圖奪取房縣縣城,卻被幾路敵軍合圍。在既沒有奪得房縣縣城,又突圍艱難的情況下,為保存部隊骨干力量,整個縱隊化整為零,后來到華東地區(qū)陳毅的部隊,又成為一支主力軍。
而我15旅則迅速向陜南山區(qū)行進拖住敵軍,掩護王震旅通過陜南回延安。我旅為掩護王震旅急速前進,采取推磨戰(zhàn)術,與敵軍周旋,拖住、調動尾追之敵,從突圍開始到陜南山地,與尾追之敵整整磨了7個月,真是艱苦。
我旅每天行程80里,尾追之敵分三路追擊,每日多則行程60里,少則50里,敵軍官穿著皮靴騎在馬背,士兵走不動,只有干著急。我旅走10天選個地形好的地方補充糧草,休整待敵,敵軍追上來,我軍轉個大彎又走了。
敵軍后勤供應不上,為解決糧草問題,在追擊沿途設立兵站不少。我15旅在與敵兜圈子時,常出敵不意打下敵兵站,收繳武器、彈藥、糧草補充自己,還繳獲到不少敵人軍官吃的食物。
我15旅政治部有8名民運工作員,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地方黨組織,協助我旅安置傷病員,補充給養(yǎng)。最困難的是騾馬,馬蹄的蹄鐵無法解決,山地石頭多,騾馬蹄內掌出血無法隨軍,只好送給當地老百姓。
旅級干部沒有了騾馬騎,找根樹棍當拐棍幫助行軍。旅長王海山的8歲兒子小方沒有牲口騎,老百姓便用背兜背著行軍。干部們最關心小方,為保障小方遭遇敵人不出問題,旅黨委考慮找地方黨同西安地下黨組織聯系,將小方寄放地下黨員家,但王海山不同意。旅長每天指揮部隊行軍打仗,管理軍務又要照料小方的生活,很勞累。小方年小又常生病。旅黨委多次討論研究,找了個黨員衛(wèi)生排長,請她照顧好小方,以減輕旅長事務,集中精力指揮軍事行動。
新5師中原突圍取得了圓滿的勝利
王震旅到達延安后,針對胡宗南南北策應,東西路夾擊的嚴峻形勢,旅黨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作出了決定,我旅全力繞陜南北山東進,把夾擊我15旅之敵軍通通引向東。在兩個月時間里,當東西之敵會合時,處處撲空,始終沒有找到我15旅,總是被我們甩在后面。
在與陜西地方黨組織聯絡時,證實夾擊我軍之敵合力東進的情報屬實,我15旅決定回頭再向西進。途中找到黃賴奮獨立團,會合繼續(xù)西進。我電告中央,15旅、黃賴奮獨立團、陜南柞水游擊隊3支部隊會合在一起,已進到陜南柞水游擊區(qū)哲住休息。
黨中央依據我旅報告的情況,即派韓東山(原紅四方面軍軍長)通過西安地下黨組織護送,到陜南柞水地區(qū)找到我們,傳達中央指示:三支部隊組建成陜南縱隊,陳光瑞任縱隊司令員,王海山任縱隊副司令員,韓東山任縱隊政治委員,我任縱隊副政委并兼柞水地區(qū)工委書記。
我15旅為回歸新5師的建制,根據中央指示,由晉南軍區(qū)保證以新5師15旅為基礎的陜南縱隊北渡黃河進入山西。晉南軍區(qū)黃克誠司令員派遣偵察部隊,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秘密行動,暗渡黃河,深入陜南北山地區(qū)找到地下黨組織,控制渡口、渡船。另派出偵察小分隊,穿過敵戰(zhàn)區(qū),找到地下黨與我陜南縱隊取得聯系,確定時間渡黃河,安排我7個團和直屬隊分渡口由南向北渡。由于組織嚴密,安排巧妙,部隊安全、順利地渡過了黃河,到達晉南軍區(qū)。黃克誠司令員帶他的部隊列隊熱情地迎接我們,安排住地、動員當地群眾團體向我們各旅各團作了極為感人的慰勞。
至此,新5師中原突圍取得了圓滿的勝利。
(責任編輯:陳毓婧;來源:《新四軍第五師中原突圍》《中華魂》2010年第1期;作者: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