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遠
要論《三國演義》中,最有天下格局的戰(zhàn)略謀劃,非“挾天子以令諸侯”莫屬。正是曹操的謀士毛玠進獻的這條大計,決定了當時中國北方的統(tǒng)一。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事,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可不僅僅是擺在曹操一人眼前的胡蘿卜,而是全天下諸侯共同的“機遇”。
比如,最早掌握東漢朝政大權(quán)的董卓,其實是最早近距離獲取“機遇”的人選,可是董卓對朝政的掌控能力實在太差,既玩不轉(zhuǎn)朝廷大臣,也搞不定地方諸侯,最后不但沒能號令天下,反而招來了天下諸侯的反對。
還有李傕、郭汜,以及后來的楊奉、韓暹,他們都曾與漢獻帝親密接觸,可是他們拿著皇帝這塊招牌,只會給自己加官進爵、搶占地盤,完全不知道怎么好好利用。他們的腦回路在這種大事方面,經(jīng)常性短路,根本不夠用。
此外,當時天下諸侯之中,勢力比較龐大的,要數(shù)袁氏兄弟——袁紹、袁術(shù)。這對活寶兄弟,在這件事上的反應,也是十分滑稽。
當袁術(shù)聽說漢獻帝一直被西北軍閥挾持,昔日光鮮亮麗的帝王,幾乎是一路要飯從長安跑回洛陽的,簡直像個乞丐……此情此景,在“淮南王”袁術(shù)的腦袋里形成了一幅相當“喜感”的畫面,這哥們腦門一抽:哎呀,皇帝都混成這樣了?要不我來當吧?而且,稱帝這個想法就像種子一樣,在袁術(shù)的腦袋里生根發(fā)芽,并最終引發(fā)袁二公子“自絕于天下,一命嗚呼”。
再來說袁紹。當他的謀士沮授聽說漢獻帝的遭遇后,立刻就去找袁紹,說的話跟毛玠差不多,甚至直接建議袁紹迎漢獻帝,遷都至鄴城:“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沮授這主意不但好,而且早——他比毛玠更早認識到漢獻帝這塊金字招牌的光亮度。
可是,袁紹對這事拿不定主意——事實上,袁紹幾乎在所有的大事上都是舉棋不定,于是又找人商量,結(jié)果他的手下郭圖和淳于瓊卻說:“你把漢獻帝弄過來,很尷尬啊。你說你聽他的吧,你相當于弄了個爹來供著;你要不聽他的,那你這不就是面子工程嗎?而且別的諸侯沒準會像打董卓一樣打你!”本就腦容量不足的袁紹一聽,立刻改主意了——不去!
其實,袁紹的心態(tài),是當時大部分諸侯的心態(tài)。在亂世來臨,拼實力、要實惠的關(guān)鍵時刻,誰會要個沒什么用的“爹”來伺候著?而且一不小心,可能會招來其他諸侯的胖揍,這風險不值當!退一萬步說,這些人來了不還得管飯嗎?咱自家的飯都不太夠吃!
于是,對于漢獻帝的倒霉樣,天下諸侯互相觀望,誰也不肯動,這塊天大的餡餅就砸到了曹操身上。
此時的曹操,論資排輩,他名義上是袁紹的小弟,是跟著袁紹出道混江湖的。這沒辦法,在那個看臉、看門第的年代,曹操只能給袁大哥當小弟——袁大哥站C位,曹小弟就站C旁位。只不過,曹操已經(jīng)實際上控制了東漢十二州中的兗州,盡管比起老大袁紹和老二袁術(shù)來,還差一點,但也屬于有身份證的獨立諸侯了。
于是,曹操開始實施“吃餡餅”活動。但這個餡餅也不是那么好吃,此時的漢獻帝控制在軍閥韓暹、楊奉、李樂手里,曹操想取代這幾個人沒那么容易:往好了想,大家得坐下來分果子;往壞了想,沒準得跟這幫人干一架。
這事說來也很諷刺,韓暹、楊奉、李樂這幾個人屬于黃巾軍的白波系,他們都可以叫白波帥,而曹操的部隊也大部分來源于黃巾軍。漢獻帝手下的各鎮(zhèn)諸侯都在打算盤,誰也不搭理他這個皇帝,反而是當年造反的黃巾軍,成了漢獻帝最后的依靠!世事的諷刺,無過于此!
但不管怎么說,曹操想入主朝廷,必須得過白波帥這一關(guān)。此時,曹操迎來了這場博弈中毛玠之后的第二個貴人——董昭。
董昭,曾經(jīng)是袁紹的手下,本來干得有聲有色,可后來因為董昭弟弟董訪跟著張邈干革命,袁紹便對董昭玩起了猜忌,迫使董昭借機“尿遁”而去,最后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跟著張楊進了東漢朝廷。董昭也在董卓之亂中顛沛流離,對各路軍閥實在失望透頂,唯獨對曹操另眼相看,在這亂世之中,曹操成了他的絕對偶像。為此,董昭玩了一把“歡迎曹操”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他利用就近關(guān)系,強烈建議張楊結(jié)交曹操,于是有了張楊向朝廷舉薦曹操,漢獻帝從此知道了曹操這么一號人物。
第二步,董昭先以曹操的名義,給長安軍閥寫信,表達安撫和結(jié)交的意愿。而這一步看似閑棋,卻讓曹操后來的行動,不至于受到西北軍閥的干擾。
第三步,董昭又以曹操的名義給本地軍閥楊奉寫信,什么“你是東漢大功臣,沒有你,皇帝早完蛋了”“我(曹操)很仰慕你,不如咱倆做朋友”之類的話,對楊奉是又推又拍。于是,楊奉也開始舉薦曹操,這一次曹操被東漢朝廷封為四鎮(zhèn)將軍之一——鎮(zhèn)東將軍。
這三步走,徹底為曹操入主東漢朝廷鋪平了道路。而等到曹操到達洛陽,見到董昭之后,董昭又有了新主意:洛陽這地方久經(jīng)戰(zhàn)火,已經(jīng)成了人類不宜居區(qū)域,咱遷都許昌,既能解決吃飯問題,也能讓你更好地控制大漢政權(quán)!
這話簡直說到了曹操的心坎里,于是,曹操不斷給楊奉灌各種湯,既有心靈雞湯,也有迷魂湯,最后楊奉迷迷糊糊地同意了曹操的遷都(魯陽)大計。等到楊奉發(fā)現(xiàn)曹操遷都許昌而不是遷都魯陽的時候,腸子都悔青了,但為時已晚,漢獻帝已經(jīng)被曹操控制了!后來楊奉發(fā)動軍閥大戰(zhàn),想把漢獻帝搶回來,結(jié)果卻被曹操一頓胖揍。基本上,董昭一手自編自導完成了曹操入主朝廷的橋段!
天子牢牢被掌控在手中之后,曹操很想試試這把“王炸”牌的威力,便先給老領(lǐng)導袁紹扔了顆炸彈——曹操以朝廷的名義,給袁紹寫了封信,大意是說:朝廷這么危難,老袁家四代三公,你老袁也是兵多將廣,卻對朝廷漠不關(guān)心,這個你老袁要好好反思。就這一通罵,袁紹也只能豎著耳朵乖乖聽著。想必此時,袁紹才知道漢獻帝不是“廢牌”,而是“王炸”!
曹操訓完袁紹后,給自己封官——大將軍,給老領(lǐng)導袁紹封官——太尉。這樣一來,袁紹立刻就不干了:曹操是小弟,他怎么能爬到我這個老領(lǐng)導頭上呢?曹操一看,立刻又改封袁紹為大將軍,自己則降格為車騎將軍。這波操作直接就平復和穩(wěn)定了袁紹那顆不平衡的心。
相比此前董卓的胡作非為、為所欲為,最后天怒人怨,曹操的操作絕對堪稱完美,而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藝術(shù)所在。
一句話,“挾天子以令諸侯”不但是個新概念,而且是個技術(shù)活,對智商的要求真的很高!在那個時代,也只有曹操這樣的高智商玩得轉(zhuǎn)!
總之,不管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都讓曹操在政治立場上,始終站在制高點,為他此后征戰(zhàn)天下,省了N多倍的力氣。
(摘自《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