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鄧治崗 巨永鋒 呂建新
(1.長安大學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2.西安思源學院工學院;3.西安航天動力試驗技術研究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化工行業(yè)危險化學品和放射性物質泄漏、燃燒及爆炸等事故的隱患逐漸增加,一旦發(fā)生火災,往往會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因此開發(fā)一款智能設備用于實時監(jiān)測火災隱患并代替人工進行滅火,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1]。
筆者設計了一個智能滅火小車,其總體方案設計如圖1 所示。 發(fā)生火情后,火源檢測模塊發(fā)送信號給單片機,單片機判斷后驅動電機前往火源處,途中遇到障礙物后會及時躲避,到達火源后驅動風扇進行滅火。
圖1 智能滅火小車總體方案設計
圖2 電源電路
電源電路(圖2)設計選用7805 芯片。 7805芯片有3 個引腳,分別為終端輸入端、輸出端和地面接地端[2]。通常情況下,該芯片可提供的最大電流為1.5A,輸入電壓可以為9、12、15V,輸出電壓為5V, 且誤差不超過±0.2V[3]。 綜合考慮后,7805 芯片采用電池供電,選擇9V 的輸入電壓。
電機驅動電路(圖3)采用L298 電機驅動芯片。電機調速采用PWM 調速原理,電機的速度與占空比成正比關系[4],利用該比例關系可以控制電機的轉速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圖3 電機驅動電路
火源檢測電路(圖4)采用紅外接收二極管,當檢測到火源時火源傳感器導通,電壓比較器比較后輸出高電平,LED 燈熄滅。
圖4 火源檢測電路
避障模塊(圖5)采用E18-D50NK 型紅外傳感器。E18-D50NK 傳感器是一種紅外線反射式接近開關傳感器,用于物體的反射式檢測[5]。當發(fā)射的紅外線反射回來時, 信號輸出為0, 沒有則為1。為了調整測量距離,需要外接1kΩ 的上拉電阻到信號輸出端,這樣在調整測量距離時只需調節(jié)電位器即可。
滅火模塊(圖6)選用B772 三極管驅動,與單片機的P1.1 端子連接。 當P1.1 為低電平時,三極管接通,電機的電源導通,風扇啟動滅火。
圖5 避障模塊接口電路
圖6 滅火模塊電路
系統(tǒng)主程序流程如圖7 所示。
圖7 系統(tǒng)主程序流程
火源檢測子程序流程如圖8 所示。 單片機不斷檢測火源信號,從而找到火源位置。 通過判斷小車左右兩個傳感器接收到的信號,控制電機進行左轉或右轉;同時不斷判斷小車是否靠近火源,當?shù)竭_預定的距離后采取滅火措施。
圖8 火源檢測子程序流程
單片機通過采集信號,判斷附近是否有障礙物。 避障子程序流程如圖9 所示,若沒有障礙物,小車就繼續(xù)尋火;若有障礙物,先判斷是否為火源,若是則滅火,否則避障。
圖9 避障子程序流程
在車頭左右各放置一個紅外傳感器,用來檢測前方障礙物,單片機通過車頭左右紅外傳感器的高低電平來控制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表1)。 當前方遇到障礙物時,左右傳感器都接收到反射回來的紅外線,此時兩傳感器輸出低電平,小車后退并右轉90°;當小車左(右)傳感器接收到反射回來的紅外線時, 則輸出低電平, 小車右 (左)轉45°;當前方無障礙時,左右傳感器都接收不到反射回來的紅外線, 此時兩傳感器輸出高電平,小車前進。
表1 避障時小車運動狀態(tài)
本著經(jīng)濟適用的原則,小車車頭處設置4 個火源傳感器:左右各1 個、正前方近距離1 個、遠距離1 個。 近距離傳感器的作用是判斷小車是否到達滅火位置,從而開啟風扇滅火。
小車根據(jù)火源傳感器的高低電平來調整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表2)。 當火源傳感器檢測到火災后,小車將基于火源位置來控制其運動方向。 在沒有火源的情況下,單片機控制電機正轉;當左側傳感器檢測到火源時, 單片機控制電機左轉,直到中遠距離傳感器檢測到火源,單片機控制電機開始直行,然后直到中近距離傳感器檢測到火源后小車停下。 右側同理。
表2 尋找火源時小車運動狀態(tài)
模擬火災現(xiàn)場,利用筆者設計的智能滅火小車進行避障滅火測試,實驗結果見表3。在前5 次實驗中, 小車成功避開3 個障礙物并完成滅火;在第6 次實驗中,小車在完成第2 次滅火后后退撞到了障礙物,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是因為小車后面沒有安裝避障模塊。 在第10 次實驗中,小車在完成第2 次滅火之后就再沒有找到火源,分析可能是由于電源不足導致的。
表3 避障滅火測試實驗結果
筆者設計并實現(xiàn)了一個智能滅火小車,該小車利用紅外接收二極管和紅外傳感器實現(xiàn)基本的尋找火源和避障。 經(jīng)測試,設計的滅火小車可以在預定的區(qū)域內(nèi)完成智能滅火操作, 性能穩(wěn)定,滅火準確。 同時,未來可以在小車系統(tǒng)中引入互聯(lián)網(wǎng)端,使小車具有遠程操控的功能以及更多樣化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