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2019年第10期刊發(fā)了文章《您是偏心的父母嗎?》,在讀者中引發(fā)熱烈討論。家長們普遍認為,身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在撫育兩個孩子時很容易出現(xiàn)偏心的問題,所以該話題有繼續(xù)探討的必要。本期,我們邀請教育學博士、兒童心理學副教授龔曉濱先生,與家長朋友們一起將這個話題引向深入。
父母容易偏心年齡最小的孩子、男孩子、聰明聽話的孩子和體質(zhì)弱的孩子
主持人:今天到場的都是多子女家長。請問大家對兩個孩子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嗎?
呂燕琴(34歲,服裝設(shè)計師):當然要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什么要偏愛一個冷落一個?不過,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比如,我兒子9歲,女兒只有半歲,我當然要偏心女兒一些。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嘛!
主持人:您兒子有怨言嗎?
呂燕琴:有怨言,說我不愛他。有一次,我讓他給妹妹喂奶,他趁我不注意,把奶瓶里的奶偷偷擠到花盆里,讓妹妹挨餓!我十分生氣,沒想到他這么不懂事。
范靜遠(38歲,銀行職員):我12歲的女兒也是這么不懂事。她說自己是灰姑娘,每天要做家務(wù),而兩歲的弟弟坐享其成。坦白地說,生女兒的時候我對怎樣做媽媽一竅不通,只顧在職場上打拼,很少陪她?,F(xiàn)在有了兒子,我不能重蹈覆轍,所以花很多時間陪他。
主持人:看來,您的女兒不是灰姑娘,而是實驗品。
范靜遠: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想必多子女的家長都是這樣的。
主持人:請問龔教授,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容易偏心哪些孩子?
龔曉濱:調(diào)查顯示,在多子女家庭,父母更容易偏心排行最末的孩子、男孩子、聰明聽話學習好的孩子、體弱多病或有殘疾的孩子。
面對排行最末的孩子,父母已經(jīng)積攢了足夠多的養(yǎng)育經(jīng)驗,有機會矯正過去不理想的養(yǎng)育方法,尤其是對較少陪伴孩子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痛心疾首的家長,對排行最末的孩子會格外用心,以彌補自己的遺憾。
在重男輕女觀念影響下,家中的男孩往往受到更多的關(guān)注,女孩的需求就會被放在后面。
人都有比較心理,父母也不例外。如果孩子中有一個出類拔萃、活潑外向,能夠在外人面前給自己掙面子,父母自然會給予這個孩子更多特權(quán),讓他有條件發(fā)展自己。
如果家里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他自然會獲得父母的特殊照顧,同時被允許少承擔一些家庭責任。
范靜遠:看,父母偏心都是有緣由的,不應(yīng)該被指責。
龔曉濱:且慢,如果知道被冷落孩子的感受,您就不會這樣說了。
父母偏心,已經(jīng)構(gòu)成了對孩子的精神虐待,后果嚴重
陳增安(36歲,建筑材料代理商):我有一對兒女,兒子10歲,女兒3歲。有了女兒之后,我發(fā)現(xiàn)兒子越來越不愛說話,很消沉的樣子。我在家里自拍,邀請他合影,他不怎么情愿,即使進入鏡頭也不開心。我反省,生活中我確實偏心女兒一些。請問,父母偏心會對被冷落的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龔曉濱: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他的關(guān)懷和愛護是很重要的。父母偏心,其實是對孩子的精神虐待,無論對被冷落的孩子還是對被偏愛的孩子,都是一種深刻的傷害。之所以用到“深刻”這個詞,是因為這樣的傷害有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1.被冷落的孩子有可能長期低自尊。因為被父母冷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自身的利益隨時都要給另一個人讓路,孩子就會獲得這樣的暗示:我不夠好,無論怎樣努力都不會得到父母的認可。于是,被冷落的孩子往往無法自我認可,對負面評價特別敏感,成為低自尊的人。成年之后,這樣的孩子要么不相信別人,要么討好別人,更有可能怨恨父母,在贍養(yǎng)父母方面有意回避,以報復(fù)父母。當然,即使是報復(fù)父母,也不是快意恩仇,而是伴隨著仇恨和愧疚。如果得不到心理矯正,他可能終生無法擺脫這樣的困擾。
2.被偏愛的孩子有可能情商低下。被父母偏愛的孩子因為能夠輕易在競爭中獲勝,就會本能地降低自己的競爭力,認為獲得特權(quán)是理所應(yīng)當?shù)?,責任感和同情心也會一定程度上減弱,客觀上延緩了情商成長。長大以后,他不可能繼續(xù)獲得這樣的偏愛,心理上會有斷崖式的失落,有可能陷入抑郁。
3.強化手足間的爭斗。兄弟姐妹之間的爭斗是成長過程中的正?,F(xiàn)象。無論孩子爭奪什么,競爭的核心一定是來自父母的愛與關(guān)注,而這樣的行為是可以被強化的。當被偏愛的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天生更討父母喜歡,他就可能會有恃無恐,明目張膽地與兄弟姐妹敵對。這樣的手足關(guān)系更像敵人,成年之后關(guān)系大多冷漠,嚴重的老死不相往來。
陳增安:沒想到父母的無心之過會對孩子造成這么大的傷害??磥?,我需要修正自己的觀念了。
孩子心目中的公平很直接,就是不要讓他把本來屬于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周昱冰(35 歲,服裝個體經(jīng)營者):請問龔教授,父母怎樣做才能把一碗水端平呢?
龔曉濱: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愛做到絕對公平是不可能的,但必須具備公平的意識,不能刻意地喜歡某個孩子,更不能刻意地嫌棄另一個孩子。至少,父母們應(yīng)該做到以下4點:
1.克服偏心執(zhí)念。有的父母偏愛某個孩子,只是因為這個孩子長得像自己,或者僅僅因為孩子跟自己同性別。此時的偏心,其實是偏心自己,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2.不要讓一個孩子讓著另一個孩子。孩子心目中的公平很直接,就是不要讓他把本來屬于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父母要注意這一點,不要求大寶讓著小寶,不要求孩子像大人那樣懂事。如果家里有東西需要分配,比如吃水果、買衣服和玩具,父母不要忘了任何一個孩子。這樣,每個孩子都會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就不會惡意侵占其他孩子的份額,手足間的關(guān)系也會比較好。
3.不要在子女間相互比較。孩子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本能地排斥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哪怕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也不喜歡自己被比較,尤其是當自己處于某種劣勢時。如果父母總拿兩個孩子進行不恰當?shù)谋容^,容易激發(fā)孩子的妒忌和怨恨情緒,遷怒于在比較中獲勝的一方,甚至暗中較勁,伺機報復(fù)。
4.警惕虐待孩子的傾向?,F(xiàn)實生活中,有些父母特別任性,偏心特別嚴重,甚至已構(gòu)成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父母們要警惕,千萬不要觸碰這個底線,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