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琦
我和孩子從學校出來已經(jīng)是下午3點半,要在學校指定的商店買齊20多樣東西,還要在學校指定的醫(yī)院完成體檢,取得體檢表,次日提交。商店下午5點關門,按學校給的地圖,我們順利找到了商店。說是商店,其實不過是寫字樓里一間不大的屋子。店里除了自家孩子小學的用品,還有附近其他小學的體育服、校帽等,貨架上注明了小學的名稱。
一進門,歲數(shù)較大的女店員就友好地向我詢問是哪所學校的。我說大泉小學,她又問:“是附屬大泉小學嗎?”我明白了,區(qū)立的也有大泉小學,國立小學要加“附屬”二字。因為我的孩子要上國際班6年級,所以店員很快就幫我就把20多樣東西全拿了過來。
按學校的要求,所有這些東西(包括校服、學校用具)上必須縫制名牌,且名牌的尺寸和縫制名牌的位置都有圖紙細致說明。
我對照手里的購物單一樣一樣地去認識,只看名稱還真有很多不知道是什么東西,有些不知道用于什么。購物單上居然有上下學使用的布兜、布袋等。難怪社會上傳說,國立小學的人自成系統(tǒng),也聽人說,國際班應該是兩年,只一年還摸不清規(guī)律,兩年終于明白路數(shù)后,就該進入普通班了。我們只有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注定要在不明不白中混到小學畢業(yè)。
校用布兜有三種,體育服要裝在一個印有學校名稱的布袋里,淺藍底、深藍字。用餐服和餐墊也要裝在一個印有學校名稱的布袋里,白底藍字。還沒去學校規(guī)定的鞋店買校鞋,但裝校鞋的口袋要在這里購買。校鞋也是三種,分別有不同的鞋口袋,在這里才能買到統(tǒng)一樣式。作為生活常識,學校不用塑料袋,只能用棉布袋。塑料袋會弄出聲響,布袋無聲也更環(huán)保。
學校規(guī)定要準備三個手提布袋,一大兩小,大的裝音樂課用的口風琴、豎笛、樂譜、歌本,叫音樂袋;一個小布袋裝圖工課用具,叫圖工袋;另一個小布袋裝學校帶回的換洗衣服和鞋。
小店對面就是學校規(guī)定買校鞋的鞋店。三種校鞋分別是室內用鞋、體育館用鞋和室外用鞋。室外用鞋和上下學的鞋一樣,要求不能有鞋帶,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保證安全。體育館用鞋是粘扣式運動鞋,室內用鞋是腳背部松緊帶式。校鞋要用油性筆在腳跟和腳背部寫上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鞋柜,鞋柜上貼有學生姓名,鞋柜空間剛好可以放進三雙鞋。早上學生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換上室內用鞋,把室外用鞋放進鞋柜。到操場活動和去體育館要換室外用鞋和體育館用鞋。因此,在一天的校園生活中要換若干回鞋。
連雨傘都有規(guī)定。從安全角度考慮,學校規(guī)定學生必須使用純黃色雨傘,不得有花紋。一個不折疊的,一個折疊的。折疊傘放在學校,以備突然下雨。還有一個行頭很有日本特色,就是防災帽。日本自然災害多,地震、臺風是家常便飯,火災也多,所以,防災帽是必備品。避難訓練一年數(shù)次,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有針對震災、火災、風災等的避難訓練,避難訓練和真發(fā)生災害時都要戴防災帽。
使用文具也有規(guī)范。有一個叫“道具箱”的硬紙盒,道具箱的尺寸比A4紙稍大,厚約8厘米。道具箱里裝什么要按學校發(fā)來的詳單一一確認,年級不同,內容有異。六年級要求裝入彩色鉛筆、訂書器、膠條、三角板、半圓儀、圓規(guī)、剪刀等等。道具箱里的學具也要一一用油性筆寫上名字或貼上不干膠名簽。
學校對鉛筆盒和鉛筆都有要求,鉛筆盒必須是單色的,不能有任何圖案,鉛筆是無色或單色的,不得有卡通人物。而且,鉛筆只裝5支,不能多裝。如此規(guī)定是為了讓學生專心學習,不因文具而分心。
校服包括西裝上衣、短褲和帽子,冬夏各一套,兩種樣式,冬裝是深藍色,夏裝是淺灰色,冬夏兩套合人民幣2萬元。西裝內要求穿白襯衫,冬裝配長袖,夏裝配短袖。校服上衣有個白領可摘下?lián)Q洗,要求不得有污漬。襪子的顏色也有規(guī)定,男生是黑色或深藍色,女生是白色。上體育課要換穿運動服,掃除換穿作業(yè)服,吃飯換穿用餐服。所以,每天在學校不但要換若干次鞋,還要換穿衣服若干次。
體育課是換穿學校規(guī)定樣式的運動服,半袖圓領衫和短褲,冬夏一致。值得一說的是體育帽,是一面紅一面白的薄布帽子。紅白兩面戴是為體育課打比賽時分清各方。容易弄臟衣服的圖工課和掃除時要穿作業(yè)服。作業(yè)服也有冬夏兩種樣式,冬季服是長袖,藍灰色;夏季服是短袖,天藍色。作業(yè)服套穿在校服外邊,是一種比校服上衣長而大的外套形式。
午餐時間換穿用餐服,學生自己配餐、送餐,再用餐。用餐服包括白大褂和白帽子,還有學生自備的口罩和餐墊。許多生活常識和規(guī)矩是日本媽媽自己從小養(yǎng)成,現(xiàn)在又傳承給孩子們,其中也有我所不知的,比如小學生自帶餐墊一事。學校通知里沒注明,兒子第一天上學我就沒給他帶餐墊,讓孩子尷尬了,我也覺得慚愧。兒子回來告訴我,大家都用餐墊布把吃飯時掉在上面的面包渣包好帶回家。
防止環(huán)境污染的理念已普及全球,但把垃圾帶回家的規(guī)矩應該還是日本獨有的吧。減輕環(huán)境負擔和盡量不增加學校垃圾的意識已滲透到小學生的午餐細節(jié)里,我深深為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