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密
一過朝天峽,巴山斷入秦。
大江流漢水,孤艇接殘春。
暮色愁過客,風光惑榜人。
明年在何處?杯酒慰艱辛。
讀與思
這首詩是作者由家鄉(xiāng)四川往陜西去的旅途中所作,描繪了峽中的風光和作者當時的心情。詩的前四句是敘述,交代了地點與時間。船一過朝天峽,就進入了陜西境內(nèi),巴山似乎在此中斷。大江指長江上游的嘉陵江。作者乘船循嘉陵江北上,過朝天峽后轉(zhuǎn)入漢水。后四句描寫峽中的景色和人們的感受。殘春時節(jié),大江兩岸在暮色蒼茫中,景色凄迷,連船夫也被迷住了,而殘春暮色平添了游子的愁緒。作者想到此次出游,前途未卜,不知明年流落何處,于是只能借酒澆愁,自我安慰了。
讀與悟
詩中處處使用了對映的手法。前兩句是朝天峽兩邊的對映,一邊是作者的家鄉(xiāng)四川,另一邊則是異鄉(xiāng)的“秦”。過了朝天峽后,就真正是離鄉(xiāng)背井了。三、四句是用大江與孤艇對映,大江浩瀚奔流,而飄蕩的孤艇則顯得渺小。這兩句還有一層對映,就是“大江流漢水”,從古至今、奔流不息,而孤艇所接之“殘春”,則將很快逝去,流水無限,而青春有盡,正如孔子所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蔽濉⒘涫沁^客與榜人相對映,榜人無憂無慮,對美好風光贊賞陶醉,而過客則是憂慮滿腹,所感皆愁。最后兩句是用明年與現(xiàn)在相對映,現(xiàn)在已開始飄蕩,明年將身在何處?全詩沒有細膩的描寫,也沒有運用典故,但這種貫穿全詩的對映手法,卻把旅途的風光與作者的感情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特別是三、四兩句,氣象宏大,意蘊深邃,既有空間上的對映,又有時間上的比較。這兩句在當時就廣為傳誦。著名詩人王士禛就有詩稱賞此二句為“十字須千古”,并因此詩而與作者結(jié)為好友,在當時傳為詩壇佳話。
【孫俊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