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樂
摘要:喜劇小品作為我們閑暇時間不可缺少的媒介,其所產生的幽默語言受語言在特定語境中相應情況的影響,違背會話合作原則、指示用語使用不恰當、預設誤解等多方面因素,均是致使喜劇小品產生幽默語言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幽默語言;小品;應用特征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106-02
一、前言
1983年起,每年除夕夜,中央電視臺播放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漸漸地,小品發(fā)展為一種精悍、短小,且能夠使人深思的文學形式。當前,小品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重點調味劑,不可或缺。一部成功的小品,能夠帶給人開心快樂的同時,使人深思,帶來精神上的啟迪。想要戲劇小品獲得成功,首先,對舞臺、道具等有較高的要求,其次,與小品語言語境有直接關系。基于此,本文以小品《不差錢》為例,對其中的幽默語言的文本特征進行分析。
二、小品幽默語言中的預設
預設為在雙方認知中共同存在事情,還可以指在雙方溝通交流之后接受到的信息、知道的事情。預設不會在語言表面得以體現,而是蘊含在話語之中。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預設不是在每一種情況下均能夠產生作用的,會因為言語認知、物理語境等諸多受到影響而產生變化,最終致使預設失效。如果說話人言語預設超出受話者的理解程度時,這類預設屬于常識問題。在此情況下,受害者能夠望文生義,從而產生喜劇效果。例如,在小品《不差錢》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畢(畢姥爺):魚翅就更不要點了。
趙(爺爺):魚刺(翅)有也別吃了,我吃魚刺(翅)有一次卡住了嘛,后來用饅頭噎用醋泡都不好使,到醫(yī)院用鑷子拿出來了。
吃那玩意兒!
在小品《不差錢》中,畢姥爺和爺爺的這段談話之后,畢口中的“魚翅”是大多數人認知中使用鱉魚鰭加工所制成的珍貴的海產品,與爺爺口中說的“魚刺”并不相同。受語者印象中沒有與“魚翅湘關的認知,并且以自身生長的語境為依據說出了令人生笑的生活經歷,對其中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首先,爺爺和畢姥爺雙方未共同理解“魚翅瑪之一概念。其次,普通話中的舌尖后音與舌尖前音在北方語言中受地域影響存在變化,“翅”和“翅”的讀音上沒有區(qū)別性意義。因此,致使爺爺認為“魚刺,和畢姥爺口中的“魚翅”是同一事物,使人啼笑皆非。
三、小品幽默語言中的指示語
指示語指的是語言交際過程中的行為要素,例如說話地點、說話時間和說話者等,將此作為參照點和語境產生關聯(lián)之后才會形成確切的對象或詞義。指示語在小品作品中的應用大部分情況是發(fā)言人語義表達不清楚,或者聽話人無法理解意思時,從而導致指示語出現錯誤。
從而使人發(fā)笑。例如,在小品《不差錢》中的如下對話:
趙:我說姑娘啊,這頓飯非常重要。
沈(小沈陽:)唉呀媽呀,你管誰叫姑娘???人家是純爺們!
在《不差錢》這一小品中,小沈陽出場方式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身穿蘇格蘭風格的服裝出廠,褲子仿佛是裙子。因此,使爺爺和孫女認為小沈陽是女性服務人員,并稱呼為“姑娘啊”。但是身為純爺們的小沈陽心中不服氣,定要向其解釋。在小品場景中,通過視覺理解使爺爺認為口中的指示語正確,但卻被對方否定。在《不差錢》作品中,爺爺和小沈陽的這一段對話中,指示信息不能夠被受害者認可。因此,為觀眾呈現出詼諧幽默的娛樂效果。
四、小品幽默語言中的會話合作原則
交際雙方只有協(xié)同、默契配合才能夠成功的溝通交流,一般情況下,雙方應遵守特定的相應原則。例如,合作原則,合作原則包括量、質、關系和方式準則。量的準則指的是為會話提供所需的且適量的信息。質的準則指的是說具有真實性和依據性的話。關系準則指的是說與話題有關聯(lián)性的話。方式準則指的是,在溝通過程中原因簡單明了,不可反復啰嗦。如果交際一方違背上述原則,便會導致交接過程中發(fā)生障礙,并達不到最佳效果。在小品《不差錢》的溝通對話過程中,演員會可以違反上述規(guī)則傳達自身思想,從而產生詼諧幽默的效果。例如,在小品中有如下對話:
孫女(鴨蛋):我是來自大城市鐵嶺蓮花池水溝子的,我名字叫鴨蛋。今天我心情非常地沖動。今夜陽光明媚,今夜多云轉晴。
小沈陽:唉呀媽呀,報天氣預報??!
爺爺:別跟她說,她說的是心情。
鴨蛋:我的心情從多云就轉晴了,這是為什么呢?我找到我姥爺了,我姥爺太好了,他能帶我上那溜光大道去。
這一段對話帶給觀眾的笑點應該從對話原則出發(fā)。
第一,從量的準則角度出發(fā),孫丫蛋聽從爺爺、畢姥爺的話想展示一下自己做自我介紹,但實際上,自我介紹時不光沒能夠講明白自己,還將許多與主題毫無關聯(lián)的信息引入其中。
第二,爺爺和孫女丫蛋為了能和畢姥爺走后門,本來與其并無親屬關系,但是將其稱為姥爺,并且在兩人的對話中多次提及,從而違反質的準則。
第三,孫女鴨蛋講話繁瑣,說不清楚話,給觀眾笑點。
第四,關系準則是會話原則中的首要準則,直接影響下品幽默效果。正因這樣才會被觀眾營造幽默詼諧的場面。在小品《不差錢》中,交際原則的遵守或違背都會產生幽默效果,從這部小品中能夠清楚地意識到,違背合作原則產生的笑料,這里說的違背原則并沒有讓小品繪畫不能夠繼續(xù),或者是導致尷尬場面的發(fā)生,而是能夠提升默契度,從而達到調動情緒的目的。
五、小品幽默語言中的語境
語言在小品中的使用與前后對話有直接關聯(lián)。以語境為基礎,相關學者對這一定義提出全新的看法,熊學良說過,中試圖將其概括為三大類:物理語境、語言語境和認知語境。物理語境是交際者語言系統(tǒng)之外的一個因素,但它對人們的言語或理解有影響。語言語境是指詞語搭配的局限性、前后陳述所提供的信息、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的內容、主題和關鍵詞所產生的知識和條件,認知語境作為知識結構中的主要單元,與邏輯方式有直接的關聯(lián)。知識單元在小品的成功部分可以看作是不同語境綜合運用的結果,幽默語言也是這三個范疇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小品《不差牛卸中有如下對話:
趙:他在鄉(xiāng)里等你呢,哎呀,鄉(xiāng)里布置老隆重了,鄉(xiāng)長、書記都站在那排隊等你呢,雇一個大廳,完事兒弄一個大房間,給你弄一個大照片掛中間,周圍全是花呀!
畢:老哥,那花都是什么顏色的?
趙:白的黃的都有啊,可漂亮了,真的,老百姓都拿著筆等著,等著都哭啦,等你呢!
當爺爺在說這句話時,他的表情是真誠的,他的講話是真誠的,讓人們認為他所說的都是真實且可信度極高的。爺爺向畢姥爺描述的場景會讓人覺得并不是歡迎儀式,而是在舉辦追悼會。在接下來的對話中,鮮花的色彩、群眾的表現使大多數人所看到的認知語境中的哀傷場景。當然,語言的幽默首先要與語言語境有一定的對應關系,然后借助于然后通過物理語境營造和普通人內心認知相悖的且不存在壓抑性的搞笑場景。根據幽默用語在小品中的使用機制的分析結果能夠了解在觀看《不差雀劫這一小品時候觀眾的發(fā)笑因素。
六、小品幽默語言中的補足與幽默
根據關聯(lián)理論,人類的交際過程并不具有示范性。非論證推理是根據一定的思維規(guī)則,將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結合起來的過程。這一論點的結論不固定,存在其他可能性,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在對非論證進行推理時命題不完善。由此可知,在明性論證和非指示性論證中,要在對話中得知說話人的想法和意圖,就要將其隱晦的含義推理出來。創(chuàng)建隱含前提作為論證關鍵,如果實際結果和聽話人的補充隱含存在差異性,產生幽默。例如,在下品《不差錢》中有如下對話:
趙:你們《星光大道》不是百姓舞臺嗎,誰都可以參與嘛?
畢:沒錯沒錯。
趙:他倆都要了,把我也接收得了唄。
畢:搜狐網上也有您的名字?
趙本山:哦,你點一下試試吧,另外,我有個重要秘密沒跟你遺露。
畢福劍:什么秘密???
趙本山:其實我姥爺也姓畢?。?/p>
觀眾在觀賞小品時,期待著爺爺能說些什么讓畢姥爺打開后門,幫助孫女鴨蛋獲獎,但是實際上,爺爺卻讓畢姥爺帶領他共同參加《星光大j勘,這一句話與觀眾的思維相背離,從而產生幽默的喜劇效果。緊接著,爺爺和畢姥爺故弄玄虛,為觀眾設置出懸念:有一個秘密沒有透露、觀眾以小品背景為依據,能夠聯(lián)想到的別人是爺爺有著不同凡響的本領,來說服畢老爺。但是實際上,爺爺口中的重要秘密就是他的姥爺也姓畢,這個秘密更是與觀眾的認認知相背離,從而將詼諧幽默的效果推向最高端,使觀眾捧腹大笑。
在《不差錢》下品中還有一個對話通過這一原理推出笑點,例如:
孫女:我非常感謝我姥爺你能給我這次機會,我太感謝你了,如果你要真能把我領上道了,我都感謝你八輩祖宗·一代表八輩祖宗都感謝你。忘不了你對我的大恩大德,我這輩子也不會忘記你,我做鬼都不會放過你的。
在這句話中:我非常感謝我的姥爺給了我這個機會。”在這句以前,觀眾認為鴨蛋只是給畢姥爺一些感激的話語,但鴨蛋接下來的“我代表八輩祖宗感謝你”中的“八代祖宗”讓人立馬耳目一新,立馬聯(lián)想到謾罵的詞語。接下來,鴨蛋又說出感謝的話語“我做鬼都不會放過你的”。這句話的意思和常人思維也不相同。因此,畢姥爺越聽越瘳得慌。正是因為這些話語,小品產生了極強的戲劇效果。
七、結語
小品《不差錢》內容與日常生活相關聯(lián),語言十分幽默,獲取觀眾的一致好評、本文對小品中的幽默文本特征進行分析,能夠得知,只有將具體語境與語言進行結合,對語用進行推理才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出幽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戈玲玲,何元建.基于言語幽默概論的漢語幽默文本特征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04),
[2]楊偃成.趙本山小品中幽默言語的認知研究——以《昨天·今天·明天》為例[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3]孫東菱,于曉華.本山春晚小品文本的幽默元素研究[J].戲劇之家,2015(09).
[4]李先進.基于語料庫的漢語幽默文本特征研究[J].外語學刊,2013(06).
[5]張應恒.幽默的話語系統(tǒng)研究——以趙本山春晚小品為例[J].淄博師專學報,2011(04).
[6]張宮華.關于喜劇小品語言的幽默性研究[J].語文建設,2012(08).
[7]武傳紅.對趙本山小品言語幽默的語用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