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亞歷山大·赫斯金,長笛演奏家,畢業(yè)于莫斯科柒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獲音樂博士學位。此次音樂節(jié)他攜卡塔爾愛樂樂團來浙江音樂學院進行學術交流與實踐活動,為浙音師生帶來了一場不一樣的饕餮盛宴。
關鍵詞:赫斯金;音樂節(jié);長笛音樂會
中圖分類號:J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061-01
2019年“第二屆國際室內(nèi)樂音樂節(jié)”如約而至,于10月28日至11月12日在主辦方浙江音樂學院拉開帷幕。雖身處涼颼颼的秋天,但其美妙的旋律在音樂廳上空盤旋,為浙音校園增添了一股溫暖的暖流。
10月31日晚,浙江音樂學院現(xiàn)代音樂廳迎來了卡塔爾交響樂團長笛首席亞歷山大·赫斯金(Aleksandr Haskin)的專場室內(nèi)樂音樂會。
上半場前兩首曲目來自赫斯金的‘個人秀”,首先是《火車競賽》先聲奪人,運用快速的吐音技巧描繪了火車飛速疾馳的過程,持續(xù)的顫音則表現(xiàn)了火車穿越隧道的呼嘯聲。隨后速度時而加快、時而變慢,并采用循環(huán)換氣,為整場音樂會討了一個好彩頭。
其次是改編自巴赫的《恰空舞曲》,這種體裁如雨后春筍般,被各類樂器演繹成不同版本。從美妙動聽的小提琴、到聲勢浩大的管風琴、再到一枝獨秀的長笛。而今晚赫斯金的長笛版《恰空》,雖遠不及“原汁原味,,的小提琴版本有味道,但在技巧性上略勝一籌,弱水三千,我只鐘情于他”。他雖沒有我想象中西方人的魁梧身材,但他的演奏卻真的是一鳴驚人。
最后是由塔克塔奇什維利作曲的《長笛與鋼琴奏鳴曲》,共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如歌的行板,主題由長笛吹奏出柔美的旋律線條,而鋼琴似乎采用了“進行曲,式的風格與長笛交織在一起,中間部分運用地地道道的格魯吉亞民歌元素,向我們示范了其嘴中吹出的笛音婉如行云流水般通透,極富歌唱性。
第二樂章,詠嘆調(diào),簡潔的分解和弦、嘆息式的笛音把我們帶入到哀傷的情緒中,就連一向“活潑”的“顫音”也失去了原有的靈活性。
第三樂章,詼諧的快板,采用充滿活力、歡快且律動性極強的舞蹈主題開始,兩位演奏家跟隨音樂的腳步,隨之律動起來,在不同音區(qū)來回跑動,這時非??简炑葑嗾叩臍庀⒄瓶啬芰Γ€需掌握華漸強”、“漸弱”的火候,這樣才使長笛音色更加飽滿。
下半場的曲目最值得期待,有長笛獨奏、三重奏和四重奏等6首室內(nèi)樂。
第一首由赫斯金攜浙江音樂學院管樂教研室主任何靜、鋼琴朱冰冰共同帶來弗瑞德里?!靹诘慕?jīng)典曲目《G大調(diào)長笛與三重奏》。兩支長笛吹奏出明亮的樂音與鋼琴輕柔對答,圍繞中心旋律相互訴說,如似閨中密友。如果把鋼琴的音色看成夏至的“戀人”,那長笛的音色更像是清晨里的陽光,晶瑩剔透。個人拙見:對于這部作品的現(xiàn)場演繹,鋼琴演奏者起到了很大的襯托作用,演奏期間她通過對該曲內(nèi)部和聲、織體及力度進行有效的控制,沒有過度的“搶戲”,迸發(fā)出明亮的音符顆粒,引領兩支長笛共同把握整首作品的情緒,將這部《G大調(diào)長笛三重奏》詮釋得淋漓盡致,可謂相得益彰;
第二首是柳慧的《難忘的記憶》,采用日本曲調(diào),瞬間使我浮想起童年時所玩的手柄游戲《影子傳說》,營造出一種具有東方異國情調(diào)的神秘氛圍。兩部作品深刻表現(xiàn)了浙江音樂學院深化“走出去”、夯實“請進來”的理念,使中外音樂交流日益密切。
隨后準備演繹內(nèi)德·麥高文的《克利夫蘭時光》時,因鋼伴突發(fā)意外狀況,臨時請他朋友‘救場”,這完全考驗了藝術家的應變能力,為他大大點贊。這位外國鋼琴演奏者神采飛揚,無疑給予我們觀眾帶來突如其來的驚喜。赫斯金以清澈、順暢的輕柔音色與鋼琴展開了親密的對話。他們圍繞著主題展開一系列的演變和發(fā)展,令人心馳神往。
赫斯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現(xiàn)代音樂演繹者,他將傳統(tǒng)樂器通過現(xiàn)代元素的演繹,如加入氣聲、B-box、爵士等元素,使這首曲子煥發(fā)出全新的生命力;他通過精湛的技藝,將每部作品提升至美輪美奐、爐火純青的境界,著實讓現(xiàn)場觀眾過了一把癮:他的演奏聽起來像是一連串音符隨機自由組合,低聲區(qū)域的快速吐音清晰明亮。同時,他的手擊打空鍵時,發(fā)出奇特的音響效果。
整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別出心裁”,從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20世紀,無論是回眸傳統(tǒng),還是開拓現(xiàn)代,音樂自始至終散發(fā)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張杰(1995-),男,湖南澄縣人,浙江音樂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音樂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西方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