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西省核工業(yè)地質局 樓少郡
放射性礦產成果地質檔案目錄數據庫建庫升級項目適應了本系統(tǒng)科技檔案工作的發(fā)展趨勢,項目歷時數年完成,過程中對檔案、人員、經費和設備的管理著手,細化責任,完成后對使用情況作了回顧,以期服務于核地質檔案需求部門,推動核地質事業(yè)的發(fā)展。
建庫軟件名為“科技檔案管理”,主要由核工業(yè)遙感中心開發(fā),其適用于全國放射性礦產地質檔案管理,沿用至今,經不斷完善,已成為集目錄編輯,多條件查詢,借閱利用以及文件預覽等功能為一體的實用型軟件。
(一)項目概況。放射性礦產成果地質檔案目錄數據庫(以下簡稱:成果數據庫)建庫工作由核工業(yè)地礦事業(yè)部(以下簡稱:事業(yè)部)下達。江西省核工業(yè)地質局屬地后,作為華東放射性礦產地質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華東地質辦)負責華東地區(qū)的建庫工作,主要由原華東地區(qū)11個核地質單位參與完成。為更好地管理放射性礦產成果地質檔案,檔案館作為局本級的主要完成人先行參與,并在此后四個階段(四年),對各地勘單位建庫工作進行指導。
(二)項目完成意義。從職能管理而言,屬地后事業(yè)部與華東地質辦簽訂《放射性礦產地質檔案管理協(xié)議書》,通過此項目,可使職能得到有力發(fā)揮,也讓各單位摸清家底;從檔案編目而言,早期部分檔案不十分規(guī)范,如在核對報告附圖、附件、附表時,部分報告內目錄、手抄目錄與檔案實體編號三者各異,借此可予以統(tǒng)一更正;從后期檔案開發(fā)利用而言,本單位可通過軟件,就能做到查詢目錄和檔案利用,減免了實體檔案的利用次數,以更加規(guī)范化的管理模式把檔案工作推向新高度。
成果數據庫錄入確定在各單位的涉密計算機上操作。源表主要由“案卷目錄”“卷內目錄”和“內容摘要”三個Excel模塊和MDB數據文件組成,此項目涉及地質、檔案、計算機應用等學科,需要科學有序地推進此項工作?,F以華東地質辦檔案館工作角度,就實踐情況予以說明。
(一)準備工作。五個工作階段中,檔案館作為第一階段參與人進行錄入,在后四個階段中分別向各地勘單位布置任務、業(yè)務指導并進行預驗收。第一是通過紙質目錄對成果檔案進行界定,確定原始檔案不錄入,非放射性成果檔案不錄入。第二是統(tǒng)計案卷卷數及卷內目錄條數,預估工作量后進行分工。第三是對軟件功能進行熟悉,如以虛擬數據進行excel目錄錄入、軟件導入導出以及相關代碼的調試,流暢后按系統(tǒng)管理員(負責錄入)、檔案管理員(負責實體檔案出入庫)、普通用戶(校對)等分工,明確職責。
(二)建庫升級的實踐。建庫過程中,每完成一定數量小結一次,回顧過程中的問題,分享經驗。檔案館不僅著眼自身庫藏,還統(tǒng)籌考慮各地勘單位的情況,將好的經驗做法分享出來:1.各單位檔案編號都從“0001”起編,匯總后軟件會識別為重號,致使數據無法導入。為使參與單位的成果檔案目錄能夠匯總并導入軟件,在“案卷編號”前添加了核工業(yè)檔案全宗號予以區(qū)分,格式以全宗號+檔案號(四位)表示。2.錄入源表時不照抄原有目錄,而以實體檔案目錄名稱為準。在不破壞原順序基礎上,統(tǒng)一排序和標識,卷內目錄中“檔案編號”為全宗號+檔案號+“_0001”起編,作為該案卷的第一件,“順序號”作為圖(表)或是其他附件的起止件號,“圖號”作為該圖名的編號,如同一圖名的分幅圖1~2共2張,即“序列號”填“1~2”,“編號”填寫“1”。3.一件附表有兩個表且不同名稱的在“案卷目錄”中的附表中計數為“1”,在“卷內目錄”的“卷內標題”中照實錄入。“附圖”“附表”成一冊的,審批及其他成件的計入“附件”。錄入時出現新的編著單位、檔案分類、比例尺、工作程度及行政區(qū)劃等代碼時及時在軟件中更新。4.完成一次出庫的實體檔案錄入就校對一次,在清點實體檔案無誤后注銷檔案利用記錄,入庫保存,繼續(xù)按清單取出檔案錄入。在軟件中點選“數據維護”-“Excel導入”,按秩序導入“案卷目錄”“卷內目錄”“內容摘要”(見下圖),導入成功后,抽查數據的導入情況是否完整,案卷目錄的“附圖”“附表”“附件”及“其它”與卷內目錄中的“圖件張數”是否吻合,以期達到多條件查詢的目的。如導入或導出報錯,多集中在Excel單元格格式不符,錯(漏)填必填項及錯行錯列等方面。5.目錄建庫完成后,軟件進行了升級,主要是在Excel卷內目錄表中添加了“電子文件”功能,軟件能夠代碼默認識別,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工作量,還可減免因實體檔案的利用而造成的破損概率。6.在軟件“數據維護”中選擇“上傳電子文件”,已上傳和未上傳列表分開,有助于查看上傳完成后的狀態(tài)。實踐中發(fā)現,“選擇數據文件”的題名與“卷內目錄”中“檔案編號”“電子文件”相對應,可確保鏈接準確。即使電子源文件丟失,軟件也能導出。上傳占空間的電子文件,速度會變慢,可通過分批次上傳予以解決,如先逐一上傳較大的電子文件,成功后在“已上傳電子文件”中繼續(xù)上傳其他文件,這樣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待項目收尾階段予以整理,項目結束后編制《放射性礦產成果地質檔案目錄數據庫建庫工作情況說明》,為后期參與項目的地勘單位提供參考依據。
(目錄導入示例)
(電子文件瀏覽)
(三)安全保密與協(xié)調一致。在錄入過程中,對于檔案中不規(guī)范的漢字、專業(yè)符號以及實體報告中無記錄,軟件中又為必填項的,則交由專家在檔案館內判定,同時做好出庫登記。其間嚴禁拍照和摘錄,禁止參與項目人員私自攜帶相關數據材料外出,確保了既不失泄密也不影響工作進度;另外,要求各參與單位面對同一類問題時須達成一致,以保障建庫工作的統(tǒng)一。期間加強溝通,做好筆記,總結經驗,在此后各階段的工作中,能為11個地勘單位做出較為細致的指導。
(四)工作指導與上報驗收。在后四個階段中,下達任務的初期會做會議動員,初步確認人員組織和經費落實情況,對軟件操作和三個Excel源表填寫的內容逐一做解釋,同每個階段的參與單位建立溝通機制,出現軟件使用問題和錄入問題時,都用相應格式的虛擬內容在QQ作交流,共同推動好這項工作。收尾階段,先由項目單位自查,再由檔案館進行現場預驗收,重點在于對照實體檔案抽檢和校對導入信息是否完整,如有問題給予現場指導,經復查無誤后,形成階段性總結報告。拷貝成果目錄數據庫的源表及MDB數據文件,使用一次性刻錄光盤進行存儲。在預驗收通過后,編寫《華東放射性礦產成果地質檔案目錄數據庫建庫工作情況匯報》,連同電子光盤報送華東地質辦,最后由華東地質辦形成書面材料上報事業(yè)部申請驗收。專家評審通過后,開具評審驗收意見書給項目參與單位,存檔備查。
值得一提的是,除放射性礦產成果地質檔案外,后期核設施退役整治項目電子檔案管理也能適用進來,避免了一個項目一套軟件的做法。現就幾點常見的問題做如下梳理:因部分PDF文件、TIFF源圖大以及涉密機配置不夠高等原因,會出現單個導入“電子文件”不成功的狀況,可考慮利用Adobe Acrobat 11.0和TIFF轉JPEG的格式轉換工具進行編輯。PDF文件大,較為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導出”功能。首先新建一個文件夾,將PDF文件導出為JPEG格式到該位置,導出后的電子文件容量可以壓縮了3-4倍且分辨率在規(guī)定范圍,最后將JPEG圖片導回Adobe Acrobat 11.0即可。如個別頁面不宜修改的,可將其逐一替換由JPEG合成的PDF文件頁面中。還有紙電目錄不匹配的情況,如電子版“XX的設計說明”為A3幅面,紙質版經人為裁剪成A4幅面,致使電子版目錄為一件,紙質目錄為兩件。為使目錄統(tǒng)一,可在Adobe Acrobat 11.0利用“裁剪功能”對電子版進行裁剪,電子目錄同步編輯導入,成功率較高。部分TIFF圖大,多個電子文件導入如不能成功時可選擇跳過,記錄電子檔號,最后逐一導入,如仍未能導入,可在備份源TIFF文件的前提下,利用格式轉換工具處理,其空間也能壓縮數倍,導入成功概率亦可大大提升,當然,轉換格式后要檢查有無缺失、是否報錯。
本軟件占用空間小,核地質專業(yè)化特征較為明顯,基本可以達到在計算機中檢索所需檔案的功能,假若能建立OA+涉密管理平臺,授予權限檢索各單位的庫存目錄,那又是一次較大的升級,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發(fā)現以下問題:一是要提升自身計算機操作水平。部分地勘單位在實踐中,因操作的涉密機不連接網絡及不使用可移動存儲設備,在錄入源表和軟件操作時,會因困難點和錯誤造成停滯,電話和網絡交流又難以表述清楚,影響了工作效率。所以應當加強檔案部門自身建設,提高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互間多交流,多嘗試,有質量地完成好該項目。二是數據庫建成后,計算機必須專人管理,專機專用,禁連外網,更換計算機的按照本行政區(qū)涉密計算機管理規(guī)定辦理報備手續(xù),有計劃地配備專用打印機、掃描儀,為科技檔案電子化管理做好硬件支持,使之安全高效地利用起來。新時代檔案管理模式愈加現代化和智能化,建庫升級的完成,為后期檔案修復及其數字化打下堅實基礎。檔案部門要著力于制度建設,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規(guī)范地利用好科技檔案,從而適應檔案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的新常態(tài),為核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