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竹
燭燈是一種美好的意象,有詩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又如“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段段美好的場景,一幅幅美好的畫卷,離不開燈的點綴、裝飾。燈具作為燈的載體,是所處時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產(chǎn)物,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杰出藝術(shù)思想,同時也蘊含了豐富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內(nèi)涵,在歷史長河中,揭開文物的神秘面紗,感受造型藝術(shù)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探究物象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既要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又要將其放在歷史長河中縱向研究審視。古代燈具造型豐富,種類多樣,各有特色。常見的有樹枝型、動物型、人物型,我們從有代表性意義的燈具入手,分門別類地去研究。
樹形燈。中國古代燈具中最獨特的形制之一。戰(zhàn)國至兩漢時期使用較多,尤到漢代極為盛行。多以樹干做燈柱,枝干做燈盤。樹形燈燈體穩(wěn)固,造型奇特,隨著制作工藝的發(fā)展,后期多用飛禽野獸加以裝飾點綴,刻畫出一幅幅和諧相處的自然景觀。如戰(zhàn)國中山國出土十五連盞銅燈,整體造型宛如一棵大樹,共有十五只燈盤,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枝頭。樹干上有游動攀爬的螭龍,樹枝間有鳴叫的小鳥、嬉戲的群猴,和諧有序,妙趣橫生。又如洛陽博物館藏漢代彩繪陶百花燈,外形像一棵造型優(yōu)美的古樹,裝飾效果極強,與漢代畫像磚中的扶桑樹倒立圖極為相似,塑有虎、龜、龍、鹿、猴等30多種動物形象,疏密得當,流暢自然。樹形燈的背后充分體現(xiàn)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肚f子·山木》有言:“人與天一也?!比伺c自然原本就是宇宙有機的統(tǒng)一體,人的行為與存在應(yīng)是自然界和諧有序的一部分?!疤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古人將自然界的元素物化到燈具的造型中,不知不覺就體現(xiàn)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樹形燈在驅(qū)除黑暗的同時,呈現(xiàn)出自然界和諧共生、欣欣向榮的景象,給室內(nèi)環(huán)境營造出平安祥和的氛圍。(圖1)
動物形燈。將一些常見的、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以及人們想象中美好期盼的動物造型融入燈具制作中,如羊、獅、駱駝、牛、朱雀、蟠龍等。動物形燈是從豆形燈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演變過來的,把造型設(shè)計從單純的類物思想中解脫出來,并賦以動物本身的文化內(nèi)涵作詮釋填充。如西漢滿城漢墓出土的銅羊尊燈,外觀似一尊溫順的臥羊。在古代,羊通吉祥的“祥”?!墩f文解字》對羊的解釋為:“羊,祥也”,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也提道:“祥,古文作羊”。以羊作燈具造型反映漢代人祈福的心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把颉边€代表美好、善良之意。相傳遠古洪荒時期人間沒有五谷,是神羊冒著風險從天庭中將五谷偷偷含在嘴里播撒到人間大地,而自己卻因觸碰天庭條例而被玉帝處罰。人們對神羊舍身送種十分感激,因此“羊”被賦予“善良”“美好”。用羊做器寓意美好,意境唯美。又如朱雀銜環(huán)銅燈。朱雀腳踩蟠龍、口銜燈盤,做展翅欲飛狀,生動形象。朱雀傳說是鳳凰的演化,是古代的一種神鳥。《夢溪筆談》云:“四方取象,蒼龍、白虎、朱雀、龜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鳥謂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謂之長離……或云,鳥即鳳也?!敝烊缸钤缡家娪趹?zhàn)國楚人屈原所作《楚辭》:“飛朱鳥使先驅(qū)兮,駕太一之象輿?!敝烊冈谖鳚h《淮南子》中與青龍、白虎、玄武、黃龍被并稱為天官五獸,被漢代貴族視為天上的神獸、祥瑞的象征。朱雀在古代還象征長生不老,《古文參同契集解》云“朱雀之神,錄人長生之籍”。朱雀寓意美好,許多燈具都使用朱雀造型,如首都博物館藏漢代綠釉陶朱雀九支燈。動物造型燈往往結(jié)合動物自身的美好含義,使用廣泛。(圖2、圖3)
人物形燈。題材多樣,形式繁多。有身穿胡服的少數(shù)民族,有卑微的奴婢,還有一些神話形象。這些人物刻畫細膩、特點突出、內(nèi)涵豐富。 如漢代當戶銅燈,燈具整體造型為銅人跪地托燈。銅人半跪,左手按在左膝上,右手上舉托起燈盤?!爱攽簟笔潜狈缴贁?shù)民族匈奴的官名,《漢書·匈奴傳上》曾記載:“置左右賢王……左右大當戶?!?銅人衣服裝束與胡服類似,腳穿長靴,身穿貼身直襟短衣,推測是匈奴官吏形象。西漢早期,匈奴頻繁侵擾北部邊境,直到漢武帝時期,經(jīng)過不懈的軍事戰(zhàn)爭,才徹底瓦解匈奴的軍事力量。在燈具上鑄造半跪匈奴官吏舉燈的形象,真實深刻地反映了漢與匈奴尖銳的民族矛盾。東漢羽人銅燈,燈座用鏤線刻出三力士騎怪獸飛躍奔騰的圖案,中間有一身披羽毛的高鼻異國士。羽人這一意象在古代較常見,《楚辭·遠游》記載:“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睗h代道教盛行,羽人作為一種獨特的人物造型,賦有濃重道教色彩,有“羽化成仙”之意。
人物形燈多反映一定時期的歷史文化,也蘊涵一定的儒家思想。如荊門包山2號墓出土銅人擎燈,人物形象性格溫順,俯首貼耳,傳神地表現(xiàn)出奴婢對主人的恭敬與服從,體現(xiàn)了仁義、忠誠的儒家韻味。(圖4、5、6)
《西京雜記》載:“漢高祖入咸陽宮,秦有青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銜燈,燃則鱗甲皆動,煥炳若列星盈盈”。察一點而窺全局,古代燈具藝術(shù)盛況空前。中國古代燈具造型豐富,其核心思想還是以人為本,以滿足人的審美、精神和和使用的需求為主。造型設(shè)計承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以吉祥美好的寓意加以物化,充分體現(xiàn)了雄渾厚重的歷史底蘊,藝術(shù)形象美輪美奐,是中國乃至世界文明長河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