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娟 寧丙乾 陳艷榮
摘 ?要:該文闡述了本科院校遺傳學(xué)實驗課程中難度較大的《果蠅唾腺染色體的制備及觀察》實驗,從培養(yǎng)材料起,對唾腺的剝離、解離、染色、壓片,再到觀察唾腺染色體的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都進行了詳細的敘述。該實驗對本科院校生物學(xué)專業(yè)學(xué)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幫助學(xué)生掌握剝離果蠅幼蟲唾腺的關(guān)鍵技術(shù),也使學(xué)生更直觀地了解到多線染色體的形態(tài)特征和遺傳學(xué)特征。
關(guān)鍵詞:唾腺染色體 ?染色 ?實驗綜述
中圖分類號:Q243 ?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204-02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 of "prepar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salivary gland chromosome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in the course of genetics experiment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rom the point of culture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 steps and precautions of salivary gland chromosome observation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is experi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iology students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t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key technology of stripping salivary gland of Drosophila larvae, but als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orphological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line chromosomes more directly.
Key Words: Salivary gland chromosome; Dyeing; Experimental overview
1 ?實驗?zāi)康?/p>
(1)掌握剝離果蠅幼蟲唾腺的技術(shù),并學(xué)習(xí)制作果蠅唾腺染色體標(biāo)本的方法。
(2)觀察了解果蠅唾腺染色體(多線染色體)的特征。
2 ?實驗原理
果蠅屬雙翅目昆蟲,其幼蟲期具有很大的唾腺細胞,其中的染色體叫作唾腺染色體。唾腺染色體比一般普通的染色體大很多,因而又叫作巨大染色體。
果蠅唾腺染色體經(jīng)過多次自我復(fù)制,但是卻不分開,就形成了有眾多拷貝的染色體絲,約1000~4000拷貝,所以又被稱為多線染色體。
果蠅唾腺染色體具有很多重要特征,經(jīng)過特殊染色后,可觀察到一些橫紋,這些橫紋深淺、密疏都不一樣,但是其位置和數(shù)目往往是不變的,這是果蠅的種的特征。
該實驗對果蠅唾腺染色體的觀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經(jīng)過前人的反復(fù)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果蠅唾腺染色體可以成為細胞和分子遺傳學(xué)研究的典型模式材料。為遺傳學(xué)研究的許多方面,如染色體結(jié)構(gòu)、化學(xué)組成、基因差別表達等,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材料。果蠅唾腺染色體可以用來解釋一些特殊的遺傳現(xiàn)象[2]。因為染色體如果有缺失、重復(fù)、倒位、易位等現(xiàn)象,就很容易在唾腺染色體上識別出來。果蠅唾腺多線染色體不但是研究復(fù)制[3,4]的好材料、也是研究轉(zhuǎn)錄[5]的好材料。
3 ?實驗材料
黑腹果蠅三齡幼蟲(選擇行動較遲緩、身體較肥大,且爬上培養(yǎng)瓶管壁的三齡幼蟲)。
三齡幼蟲飼養(yǎng)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培養(yǎng)基要富含營養(yǎng)。培養(yǎng)基的配制按果蠅培養(yǎng)基配方。培養(yǎng)瓶中出現(xiàn)一齡幼蟲后,每天在培養(yǎng)基表面滴入用酵母酵母配成的水溶液(2%~4%),薄薄地鋪在培養(yǎng)基表面即可,用以補充幼蟲的食物;在二齡和三齡幼蟲期滴加酵母液(10%)。(2)蟲口密度要小。在培養(yǎng)瓶中接種10對左右親蠅,24h后清除親蠅,降低蟲口密度,促進幼蟲發(fā)育。(3)低溫培養(yǎng)。盡量在18℃~20℃的低溫下培養(yǎng)為宜。
4 ?試劑和器材
實驗試劑:生理鹽水(0.9%NaCI溶液);蒸餾水;1mol/L
HCl;45%乙酸;改良苯酚品紅染液。
實驗器材:顯微鏡、解剖鏡、解剖針、鑷子、載玻片、蓋玻片、濾紙、小毛筆。
5 ?實驗步驟
5.1 剝離唾腺
選材:應(yīng)選擇行動較遲緩、身體較肥大,且爬上培養(yǎng)瓶管壁的三齡幼蟲。這種幼蟲染色體條帶清晰。
剝離:載玻片清洗干凈,滴一滴生理鹽水,將選好的實驗材料-黑腹果蠅三齡幼蟲,置于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然后將載玻片置于解剖鏡下,在解剖鏡下進行剝離。取解剖針2根,兩手各握1根,實驗要取得的果蠅唾腺位于蟲體前1/3~1/4處。操作如下:一手持解剖針壓住蟲體后端1/3處,固定幼蟲,另一手的解剖針則按住幼蟲頭部,適當(dāng)用力向外拉,把頭部從身體拉開的同時,果蠅唾腺便隨之被拉出,仔細辨認,找到透明棒狀結(jié)構(gòu)的唾腺。用解剖針剝?nèi)ネ傧僖酝獾钠渌糠?,并小心去除唾腺上的脂肪?/p>
5.2 解離和染色
解離:在剝離好的唾腺上滴加1mol/L HCl1滴,解離2~3min,用以分散染色體。解離完畢后用綠植吸去HCl溶液。
水洗:用水清洗2~3次,每次1~2min。用濾紙小心吸去多余的蒸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