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泉
十八大以來,黨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廣大黨員奮發(fā)進取,但也有不和諧之音不時冒泡,其中一個就是拿“干得越多,越容易犯錯”當擋箭牌,堂而皇之地消極怠工,不作為、慢作為。那么,究竟該如何看待“干得越多,越容易犯錯”呢?
別逃避,“干得越多,越容易犯錯”不是擋箭牌
十八大以來,黨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廣大黨員奮發(fā)進取,但也有不和諧之音不時冒泡,其中一個就是拿“干得越多,越容易犯錯”當擋箭牌,堂而皇之地消極怠工,不作為、慢作為。這不但把自己陷于自甘平庸、落后掉隊的不利境地,更是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意曲解,甚至是一種軟抵抗。
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來的,干得越多自然越容易出成績。習(xí)近平總書記反復(fù)強調(diào),要崇尚實干、狠抓落實,否則,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只有躬身實踐、勤奮敬業(yè),自身能力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才能造福一方、積累業(yè)績,也才能得到黨和人民的信賴和認可。“不干,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鄙碓趰徫徊蛔鳛?,拿著俸祿不干事,庸政懶政怠政,對于黨員干部而言,應(yīng)該感到羞恥。誠然,干事難免有差池,干得越多,出錯的可能性越多,但絕不能因噎廢食,以此作為避事的理由。如果因為擔心犯錯,就原地打轉(zhuǎn),那何必占著位子、握著權(quán)力,既耽誤自己,更耽誤事業(yè)。
公道自在人心,為公而干造成的“誤”,與為私而營所犯的“錯”,截然不同。古人云,“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那些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干部,一心為公、敢闖敢試,特別是在當前經(jīng)濟進入新常態(tài),改革步入深水區(qū)的情況下,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不計個人成敗得失毀譽,即便出現(xiàn)一時的失誤,只要自身忠誠干凈,組織和群眾都看得清清楚楚。
相反,源于私心雜念,謀求一己之私,為實現(xiàn)個人野心、滿足膨脹的私欲,不惜踐踏黨紀國法,損公肥私、與民爭利;或計較個人得失,缺乏政治擔當、責任擔當、事業(yè)擔當,擔心冒風(fēng)險、得罪人,“為了不出事,寧愿不做事”,凡此種種,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造成嚴重后果的,必須嚴肅追責。
別消極,犯錯、失誤也是一種成長
其實,錯誤是一塊試金石,檢驗的是一個人的心態(tài)、胸襟和眼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干活越多,出錯概率越大,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若因擔心犯錯而縮手縮腳、裹足不前,最終影響和耽誤的是個人的成長進步。
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有意無意為“干得越多,越容易犯錯”論調(diào)推波助瀾的人,實際上沒有走出“私”字的困擾。有的是因為自己干事不得要領(lǐng)、沒有章法,于是用“越干越錯”掩飾自身能力的不足;有的消極懈怠、毫無擔當,遇事百般推諉,看到別人犯錯,就幸災(zāi)樂禍,企圖以“多干多錯”的謬論將庸懶無為合理化;有的品行不端、自身不干凈,為了逃避罪責,把違紀違法歸咎于工作需要,假借改革創(chuàng)新之名行蠅營狗茍之事。私念一開,方寸自亂。庸人的無能、懶人的無為、壞人的無品會在嘰嘰歪歪中顯露無遺。
事實上,干活越多,見識越廣,成長越快。面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一些錯誤,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一顆平常心坦然接受,以錯為鑒,時刻警醒自己,避免再次出錯。那么,錯誤就會變成你成長過程中的財富。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不懼怕犯錯,但應(yīng)追求少犯錯或不犯錯,弄清楚錯在哪里、如何改進。尤其是簡單、低級、重復(fù)的錯誤,不能一犯再犯。這方面可多向曾國藩學(xué)習(xí),每日靜坐片刻,或者寫日記,或在回憶中反思,分析當天的“失分點”。
別擔心,干事環(huán)境會越來越好
其實,每名黨員干部心中,都應(yīng)有一桿秤,“心底無私天地寬”,把“越干越錯”這種話掛在嘴邊,迷惑不了別人,只能麻痹自己,于黨于民、于人于己,全無益處。
近年來,中央和各地相繼出臺了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新作為的意見辦法,建立健全了容錯糾錯的體制機制,著眼點就在于為擔當者撐腰、為實干者鼓勁。大環(huán)境決定小環(huán)境,干事環(huán)境會越來越好。
此外,從黨組織的角度而言,在批評教育拿“多干多錯”當擋箭牌的同時,還應(yīng)樹立鮮明導(dǎo)向、完善激勵機制,鼓勵保護肯干、能干的好干部,指導(dǎo)幫助不會干、不能干的干部,督促問責尸位素餐的懶散干部,嚴肅處理以身試紀、試法的干部,充分調(diào)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真正使“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為常態(tài)。
(《中國紀檢監(jiān)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