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濤
摘要:東西方文化有著巨大差異,這主要是由于其各自有著不同的文明淵源。東方文明起源于農(nóng)耕文明,半封閉型的地理環(huán)境和廣闊的陸地面積使得土地成為其賴以生存的根基,因此,東方人大多有著濃厚的家園意識,而這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東方文明的保守性。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文明,因為常常要出海貿(mào)易和狩獵,其間不免經(jīng)受海上的巨浪和猛禽,因而西方人更多地充滿了冒險精神和開拓意識,這也使得西方文明更加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文章主要基于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根源來探討東西方家園意識差異產(chǎn)生的根源及東西方家園意識在電影中的差異化表現(xiàn)。
關鍵詞:家園意識 安土重遷 冒險精神
東西方家園意識差異溯源
東方文明起源于農(nóng)耕文明,對東方人來說,土地是其最根本的財富,是其謀生的根基。因此,在中國歷史上,關于土地的利用和分配一直都極受重視。又因為土地能為人們提供生存所必須的糧食,所以,家族便圍繞著土地建立起來,子子孫孫依存土地繁衍生息。而土地本身的自然屬性也使得土地與自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東方人因而也比較敬畏自然。中國人的土地情結與宗教信仰也有著一定的關系,“中國人的土地情結源于遠古時代先民對土地的宗教信仰,這種信仰又通過社稷祭祀這樣的宗教禮儀不斷強化和延續(xù)。正所謂‘凡土之老,人皆賴之,故祭之也”。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濃厚的土地情懷和家園意識。
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文明,“由于陸地面積小,不利于耕種,所以古老的西方人只能通過交易的方式獲取食材與生活所需品……但是本國的物資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于是人們就開始航海遠行,開拓疆土。在與變化莫測的大海的斗爭中,也培養(yǎng)了西方人獨立、頑強、冒險的民族性格”?,F(xiàn)在很多西方人酷愛跑酷、沖浪、蹦極等極限運動,正是這一民族性格的鮮明體現(xiàn)。
“‘文化洋蔥說認為文化分為表層、中層和核心層。表層即人們平??梢杂^察到的外在直觀事物,如衣物、建筑等。中層為習俗和傳統(tǒng)等,如人們彼此問候的方式、宗教信仰等。核心層包括價值觀、信念、行為方式等?!庇纱丝梢?,家園意識隸屬于文化的核心層次,其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文化的表層和中層,也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方式。這在電影《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中》中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同屬于科幻題材且都有著于世界末日中拯救人類的主題的影片《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在展現(xiàn)東西方人于災難中自救的方法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做法?!读骼说厍颉啡缙?,人類帶著地球“流浪”到新的星系以換來可以生存的新環(huán)境和人類物種的繁衍,而《星際穿越》則采取了放棄地球,在星系中重新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的方式來延續(xù)人類文明。這兩種方式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東西方文化中家園意識的差異。
中國人的安土重遷
面臨地球即將毀滅的現(xiàn)狀,人類應該怎么做?是帶上曾經(jīng)的家園出走,還是棄之不顧,再尋覓新家?電影《流浪地球》給出了答案:“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4.2光年外的新家園?!笨蓴y帶地球“流浪”,尋找新的星系這一做法正體現(xiàn)了中國人身上那種一直以來的安土重遷觀念。但當人們拋開這部電影,重新審視劉慈欣的原著小說時,就會發(fā)現(xiàn)電影《流浪地球》與小說有著較大出入。在小說中,“劉慈欣以一種超乎尋常的沉郁筆調來表現(xiàn)這種夢幻的終結以及家園的喪失,而這種喪失,不僅包括地理家園,也包括精神家園,雙重家園的喪失使人類成為孤兒,原有的生活方式被迫發(fā)生轉變”。但在電影里并沒有這種家園喪失的悲觀和沉痛,取而代之的是地球人類齊心協(xié)力建造發(fā)動機,努力將地球帶出太陽系奔赴新家園的勇氣和堅毅。這一改動體現(xiàn)了導演郭帆身上濃厚的家園意識,而導演郭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正是中國人有著對土地和家園的深厚情感, 才會使得人們在逃離時也要帶上“家”,家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當電影中的人推動地球時,他們推動的也不僅僅是一塊石頭,而是人們所有的情感載體。電影中體現(xiàn)出的這種濃厚的家園意識,與中國人長久以來與土地難以分割的情感有關,也與“世代定居是常態(tài)”的鄉(xiāng)土觀念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關于家園意識,“這其中的家園既可以是地理意義上的家園空間,也可以是文化社會學領域中的,作為人類庇護性空間的心靈家園,及與之相關的精神性因素”。“回家”是電影中出現(xiàn)最多的詞匯,當姥爺韓子昂身陷上海高樓內瀕臨死亡時,他最后一句話是“戶口,當哥哥的,要照顧好妹妹,帶朵朵回家”。而當戶口遵從姥爺命令,欲帶朵朵回家時,朵朵的回答則是“爺爺不在了,我們的家在哪里???”這里的“家”不僅指向地理意義上的家園空間,還指向人的心靈家園,于朵朵而言,爺爺既是家的象征,也是家的核心,爺爺?shù)膯噬鸁o疑使朵朵心中的“家”徹底消失了。除了這段意外,影片中關于“回家”的對話布滿了全片,電影中的人物無論身份、國別、年齡,其身上都有著強烈的“回家”欲望。當劉啟疑問被凍成冰塊的鯨魚為何會在地面上出現(xiàn)時,王磊上尉給出的解釋是“游這么遠,應該也是為了回家吧”。顯然,作為主要由中國團隊制作的一部影片,所有這些關于“回家”的對話都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身上濃厚的鄉(xiāng)土情懷和家園意識。
西方人的開拓冒險
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文明,使得西方人形成了“獨立、頑強、冒險的民族性格”。不同于東方人安土重遷的傳統(tǒng)觀念,西方人對于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探索欲望和斗爭精神,電影《星際穿越》正體現(xiàn)了西方人身上這種冒險開拓精神。電影《星際穿越》中的人類和《流浪地球》中的人類一樣,面臨著地球即將毀滅、人類這一物種即將滅絕的危機,但《星際穿越》里的布蘭德教授及其科技團隊并沒有選擇帶著地球尋找新的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系來延續(xù)人類文明,而是派庫珀帶領一支小隊前往太空,穿越未知黑洞去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新家園。當庫珀問布蘭德教授這些所做出的努力是不是為了要拯救這個世界時,布蘭德教授給出的答復是,“我們不是要拯救世界,而是要離開它”。而在另外一場戲中,庫珀跟老父親唐納德談話時也說到,“這曾是一片沃土,現(xiàn)在已經(jīng)養(yǎng)不起我們了,起源于這里并不意味著要結束在這里”。這兩段對話充分反映了西方人對于賴以生存的家園并沒有太過深厚的感情,西方人的家園意識要淡薄于東方人的家園意識。
另外,主人公庫珀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西方人那種探索冒險的精神。當人類文明危在旦夕,每天只是在種植食物、吃飯喝水中度過,不再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需要工程師和宇航員時,庫伯只能在家種地、消磨時間。這樣的日子使得庫珀難以忍耐,在和老父親唐納德的一次對話中,庫珀說到“我們好像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是誰了,我們是探險者、開拓者,而不是什么守護者”。通過這句話,人們也明白了為什么庫珀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即使在女兒苦苦哀求讓他“stay”時,他依然會狠心踏上前往黑洞的未知之旅。這當然與他本人的職業(yè)有關,也與他想要拯救這個世界、想要讓自己的家族延續(xù)下去有關,更重要的是,這與他身上那種西方人與生俱來的開拓冒險精神也密不可分。電影中還有很多細節(jié)能體現(xiàn)出西方人開拓冒險的精神和充分自信的心態(tài),比如庫珀駕駛的飛船幾次遭遇意外事件,當AI機器人都覺得某些操作沒辦法實現(xiàn)時,庫珀靠著自己充分的自信和出色的駕駛能力解決了危機。電影里的部分其他細節(jié)也體現(xiàn)著西方人身上的斗爭、冒險精神,如《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這首詩歌,其前后在電影中出現(xiàn)了五次,每一次都體現(xiàn)了西方人與未知的斗爭、冒險精神。
正是這種冒險斗爭精神使得西方人不像東方人那樣眷戀故土,于他們而言,只要有開拓進取的勇氣和精神,哪里都可以是新的家園,這也使得西方人的家園意識比東方人更為淡薄。
結語
綜合來看,東西方家園意識的差異根本上來源于東西方文明的不同。以農(nóng)耕文明為根基的東方文明,依賴土地而生存,因而對土地有著濃厚的情結和難以割舍的情感,所以,東方人的家園意識更為濃厚。而以海洋文明為根基的西方文明,由于長期的海洋貿(mào)易和探險使得他們骨子里充滿了冒險精神和開拓意識,所以,西方人的家園意識較為淡薄??苹秒娪啊读骼说厍颉泛汀缎请H穿越》正體現(xiàn)了這兩種東西方家園意識的差異。(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史睿:《中西方經(jīng)典影片愛情觀差異比較——以〈云水謠〉和〈法國中尉的女人〉為例》,《齊魯藝苑》,2019(4)。
2.安然:《〈流浪地球〉的家園意識解讀》,《電影文學》,2019(17)。
3.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