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芳
王勉,南京博物院文保所原所長,從事文物修復47年,曾為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圓明園等單位修復古瓷器,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憑借多年練就的一雙慧眼,他能快速判斷碎瓷片原來的器形,通過多種手段讓它們獲得新生。
王勉修復古瓷屬于“半路出家”。他曾是一名炮兵,1966年復員后進入南京博物院,幾乎把博物館的各種工作都干了一遍。1973年,他找到博物院領導,說對文物修復感興趣,從此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瓷器修復生涯。
為了學好這門手藝,王勉曾去北京大學高級進修班學習,到上海博物館拜師學藝。此外,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觀察,在工作中思考。王勉的工作桌上鋪滿了各式各樣的工具,光自制的刻刀就有十多把。他告訴筆者:“瓷器上的暗花有粗有細,寬窄不一,刻刀的樣式得根據(jù)紋飾來定制,這樣用起來才趁手?!?/p>
遇上殘缺不全的瓷器,補配成了關鍵的一步?!斑@是繡墩現(xiàn)有的花紋,依照中國器物對稱性的特點,我們先用膠和瓷粉的混合物去造形,然而再一一描出殘缺的花紋,每一筆都不能出錯。”王勉強調(diào),修復文物不能主觀臆想,要有根據(jù)。如果器物某個部分缺失了,可以參照其他類似的器物,也可以參考歷史資料,適當?shù)剡M行修復。憑借著高超的技藝,王勉曾將一件元代青白釉觀音坐像缺失的9根手指成功復原,修復的部位與原物渾然一體。
做色、上釉、做舊等環(huán)節(jié)門道也很多。譬如龍泉窯的青色釉層很厚,青白釉釉層較薄,三彩器的色彩有流動的感覺,在做色時全靠經(jīng)驗去掌控。古瓷器年代久遠,不可能像剛出窯時一樣光亮,需要通過拋光等方式進行做舊處理,甚至原有器物上的斑點都要還原,以達到修舊如舊的目標。
靜心,是交談中王勉常用的詞,也是他工作時的狀態(tài)。他常常在辦公桌前一坐就是半天,滿腦子都琢磨著如何把手頭的活干好?!拔?guī)缀醪唤铀饺说幕?,博物館的瓷器修復好后能讓更多人欣賞,這更有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