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國太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弊鳛榕c傳統(tǒng)課堂教育相對的體驗式教育,是讓學生積極參與的一種體驗過程,這種體驗將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驗證知識,而不是聽到或閱讀他人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反思自己的經歷,從而發(fā)展新的技能、新的態(tài)度和新的理論或思維方式。除了傳授傳統(tǒng)技能外,體驗式教育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其創(chuàng)造力和好奇心,以及對道德問題的關注。
在德國,有一種將森林作為教室,讓學生回歸大自然的“森林教育體系”。德國老師認為:“體驗式教育是必要的,將孩子放到可控的、有一定危險的環(huán)境中,孩子會建立起自己的危險管理能力?!斌w驗中遭遇挫折也是在所難免的,挫折讓孩子們變得更堅強,更獨立自主。
比如要在野外露營,就要建造營地。學生可以通過親自建造露營地,來了解更多關于它的知識,并在連續(xù)幾天的時間內,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訓練目的。第一天可能只是搭建一個簡單的帳篷,但要考慮建得結實一點,以免被風掀走,或避免其他問題帶來的后果。也許第一天很艱難,但建造營地教會了學生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學會事先籌劃,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準備,以達到最終目的。第二天是學習一些細致的東西,比如使營地更舒適一些。第三天根據(jù)規(guī)劃,對實際情況進行微調。第四天就可以完全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從此遇到類似問題,學生就知道具體如何著手,沉著應對,而不是臨陣驚慌失措,這就是體驗式教育的意義。
體驗式教育,一般意義上來說,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1.技能。通過實踐來學習?,F(xiàn)代傳統(tǒng)教育大多是理論性的、抽象的,是需要學生坐著聽老師講授的,但卻缺少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體驗式教育則采取了一種具體的、實際的做法,強調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然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比如通過建造露天營地,學會野外生存等技能。
2.旅程。在學會建造露天營地之后,與專業(yè)導游一起穿越森林和草原,到達偏遠地區(qū),在灌木叢中生活很長一段時間,直接體驗剛剛學會的東西。這種生存訓練的重點不僅僅是如何做到,而是以富有經驗的效率達到在野外從容生活的目的。
3.手工藝。從收集到的材料中構建有用的項目,親自動手探索世界。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懂得使用和制造工具,用從具體場景中收集的材料制作生活中必要的物品,可以讓學生把人和生存聯(lián)系在一起,學會自力更生。比如自己設計和裁剪了一件衣服,通過這種手工藝的鍛煉,使學生認識到工具的重要性和自身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4.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對立面,要學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比如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研究天氣、食物或者藥用植物、真菌、哺乳動物及其足跡、鳥類、魚類、昆蟲、軟體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巖石、礦物、土壤、水、冰、天體和生態(tài)等等。在看似雜亂無章的世界里,達到系統(tǒng)化的認知。
5.文化。文化是人類的元素,或者說是軟技能,它決定了探險的成敗。學習對專業(yè)指導和戶外生活至關重要的管理和領導技能,以及如何有效具體地指導行為。通過以上訓練,使學生在認識人的自然屬性的基礎上,了解到人的社會屬性更為重要。
6.可持續(xù)性。通過運用基礎設施,通過最少的投入學會低技術含量的生活技巧,意識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比如把所有會腐爛的東西堆肥,種植食物,重新利用資源,保護土地,將它更健康地留給子孫后代。
7.自我。了解屬于自己的具體需求和界限,在一個泛化的世界里,準確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此才能更多地發(fā)揮作用。比如露營訓練,自己需要多少睡眠和補給才能正常工作?為了睡好覺,自己還需要做些什么?這是關于了解自我,以及需要做什么來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的親密探索?;貧w自我,認知自我,進而提升自我。
這種體驗式教育,是特定環(huán)境下的實踐教育,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一代代人通過無數(shù)的具體實踐總結出來的各類科學規(guī)律,通過實踐印證而累積的經驗與知識可能會讓學生更感同身受,理解會更深刻,從而達到熟練運用和創(chuàng)新理論知識。所以,體驗式教育不光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教育理念,相信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的進程,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