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無模板隨機合成鳥嘌呤四聚體的熒光“開啟”生物傳感器用于糧食中嘔吐毒素的快速檢測

2020-07-23 03:49韓逸陶孫立君宋曉杰
食品科學 2020年14期
關鍵詞:底物傳感毒素

韓逸陶,孫立君,張 艷,宋曉杰,高 雪,王 麗,謝 剛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37)

嘔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1],又名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是一種由禾谷鐮刀菌和黃色鐮刀菌產生的真菌毒素,主要污染小麥、大麥、燕麥和玉米等谷物,可在人和動物體內蓄積,具有致畸性、神經毒性、胚胎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1-2]。近年,DON己成為世界糧食污染范圍最廣、危害最重的真菌毒素類型之一[3]。我國[4]及世界各地[5]普遍制定了食品中DON的限量標準,聯(lián)合國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規(guī)定人體對DON及其衍生物每日最大耐受攝入量為1 μg/kg[6]。因此,研究高效DON檢測技術十分必要。

DON現(xiàn)有檢測方法主要有儀器分析法[7-10]和快速檢測法[11-13]。鑒于日常谷物檢樣量大、分析結果實時性高等特點,常規(guī)儀器法難以滿足收購、市場執(zhí)法等現(xiàn)場監(jiān)測的需求。以免疫技術為基礎的快檢方法[12-13],雖己出現(xiàn)酶聯(lián)免疫試劑盒和膠體金試紙條等產品,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抗原抗體批間差異大、交叉反應普遍、膠體金標記與修飾復雜等局限性。適體是一段寡核苷酸序列[14],作為一類新型識別分子能以極高的親和力和特異性與靶標物結合[15],具有篩選條件溫和、批間差異小、親和力高、制備簡單、費用低等優(yōu)勢,己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臨床醫(yī)療、生物成像等領域[16]。目前適體生物傳感技術多用于赭曲霉毒素A和黃曲霉毒素的分析[17-23],且多依賴于金屬納米顆粒、量子點、石墨烯等納米材料[20-24],不僅增加合成與修飾的成本與復雜性,而且體系中的納米材料還可能發(fā)生復雜對象的非特異性吸附,造成靶向信號淬滅或非靶向信號放大。因此如能利用核酸自身構象變化[25],開發(fā)新型生物材料用于傳感器件的構建,將有效降低方法復雜性及背景信號的干擾。鳥嘌呤四聚體(G-quadruplex,G4)[26-28]是一種由富含鳥嘌呤排列的特定DNA序列組成的高度折疊核酸結構,能夠選擇性結合有機熒光分子,從而顯著提高熒光強度,其作為高效的分析工具目前己用于小分子、離子、核酸、蛋白等多種目標物的分析[28-31]。G4的傳統(tǒng)形成方式模板依賴性高,無模板隨機聚合G4的生成形式[29-31]將大大簡化操作,實現(xiàn)目標物的免標記分析。

本研究基于無模板生成G4方法和其熒光染料增強性質,利用核酸外切酶的酶切作用,建立一種熒光“開啟”的DON傳感檢測方法。該方法無需標記,體系初始沒有G4的核酸序列,信號分子探針的生成免模板依賴,具有簡單、快速、成本低、背景信號小等優(yōu)勢,可顯著提升方法靈敏度、選擇性與檢測范圍等分析性能,應用于糧食及其制品中DON的定量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 I,ExoI)、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北京紐英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DON適體序列(S)5’-GCATCACTACAGTCATTACGCATCGTAGGGGGGAT CGTTAAGGAAGTGCCCGGAGGCGGTATCGTGTGAA GTGC-3’、脫氧核苷三磷酸(dNTPs,包括dGTP、dATP和dTTP) 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黃曲霉毒素B1(af l atoxin B1,AFB1)、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伏馬毒素B1(fumonision B1,FB1)、T-2毒素(T-2 toxin,T-2)、硫黃素T(thiof l avin T,ThT) 北京百靈威試劑公司。實驗用水均為18.2 MΩ·cm的Millipore超純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與設備

F97 Pro熒光分光光度計 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WFH-204B手持式紫外燈 上海精科實業(y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傳感器構造及檢測原理

基于核酸外切酶ExoI的酶切反應及無模板隨機合成G4方法,如圖1所示。當有DON存在時,DON與適體(S)發(fā)生特異性結合,形成的復合物能夠阻礙ExoI從3’到5’方向上剪切單鏈DNA,保留適體DNA的3’-OH末端[14-15,18-19,31]。在富含dGTP的底物池dNTPs中,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dT延3’-OH端聚合,獲得隨機排列的富含鳥嘌呤DNA長鏈,進而生成多個連續(xù)G4結構,利用其可增強染料分子ThT熒光強度的性質,實現(xiàn)“開啟”的熒光信號輸出;當DON含量較低時,適體DNA被ExoI剪切,體系中無3’-OH的DNA存在,TdT執(zhí)行聚合鳥嘌呤序列的行為受阻,無法形成G4結構而信號降低,以此建立DON傳感檢測方法。

圖1 基于無模板隨機合成G4的DON檢測原理圖Fig. 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detection of DON based on randomly arrayed G4

1.3.2 無模板合成G4結構

將含有1 μmol/L適體、2 U/μL TdT和1 mmol/L dNTPs(dGTP 50%、dATP 40%、dTTP10%)的溶液混合于20 μL緩沖體系(20 mmol/L CH3COO-Tris、50 mmol/L CH3COOK、10 mmol/L (CH3COO)2Mg、0.25 mmol/L CoCl2,pH 7.9),37 ℃溫育60 min,于70 ℃加熱10 min終止反應;之后加入終濃度為2 μmol/L的ThT于100 μL緩沖體系(10 mmol/L Tris-HCl、40 mmol/L KCl,pH 7.2),室溫反應2 min。在425 nm波長處激發(fā),檢測460~520 nm的熒光光譜,狹縫寬度均為5 nm。

1.3.3 方法可行性驗證

將含有1 μmol/L適體與60 ng/mL的DON于10 μL溶液中混合反應5 min;之后ExoI按2 U/μL的添加量加入15 μL緩沖體系(50 mmol/L Tris-HCl、10 mmol/L MgCl2、100 mmol/L NaCl、100 μg/mL BSA,pH 7.9),37 ℃溫育30 min,于80 ℃加熱1 min終止反應;隨后將上述混合液按1.3.2節(jié)替代其中適體進行操作,檢測熒光光譜。

1.3.4 傳感界面優(yōu)化

1.3.4.1 TdT酶反應條件

考察不同TdT添加量(0、0.1、0.5、1、2、4、6、8、10 U/μL)和不同聚合溫育時間(2、5、10、20、40、60、80、100 min)生成G4結構后的熒光光譜,除TdT濃度與其反應時間變化外,其他操作同1.3.2節(jié)。

1.3.4.2 dNTPs底物池的組成比例

考察不同比例dGTP(50%、60%、70%、80%、90%、100%)、dATP(0%、10%、20%、30%、40%、50%)和dTTP(0%、10%、20%、30%、40%、50%)組成的dNTPs(dGTP+dATP+dTTP=1)底物池生成G4結構的熒光光譜,操作同1.3.2節(jié)。

1.3.4.3 ThT熒光增強條件

考察不同ThT濃度(0、0.1、0.5、1、2、4、6、8、10 μmol/L)和不同反應時間(0、0.5、1、2、5、10、20、30 min)的G4熒光光譜,除ThT濃度與其反應時間變化外,其他操作同1.3.2節(jié)。

1.3.4.4 ExoI酶切條件

考察不同ExoI添加量(0、0.1、0.5、1、2、4、6、8、10 U/μL)和不同溫育時間(1、2、5、10、20、30、40、50、60 min)的G4熒光光譜,除ExoI添加量與其反應時間變化外,其他操作同1.3.3節(jié)。

1.3.5 DON的定量檢測

在最佳條件下,考察體系中加入不同質量濃度DON(0、0.1、0.5、1、5、10、2、40、60、80、100、1 000 ng/mL)的熒光光譜,操作同1.3.3節(jié),測定方法檢測限及線性范圍。

1.3.6 特異性、重復性和穩(wěn)定性分析

分別將終質量濃度為120 ng/mL的ZEN、AFB1、OTA、FB1和T-2毒素代替60 ng/mL的DON,按1.3.3節(jié)檢測熒光光譜,評價方法特異性。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對60 ng/mL DON平行進行10 次檢測,評價方法重復性。在相同實驗條件下,連續(xù)10 d對60 ng/mL DON進行檢測,每天平行3 次取平均值,評價方法穩(wěn)定性。

1.3.7 小麥與玉米加標回收率實驗

小麥和玉米的陰性樣品粉碎后通過20 目篩,準確稱量10 g,加入20 mL 20%甲醇溶液,振蕩2 min,靜置1 min,取1 mL上清液于4 000 r/min離心1 min,取上清液稀釋10 倍,之后向稀釋液中分別加入終質量濃度0、0.5、5.0、50 ng/mL DON溶液作為待測液,按1.3.3節(jié)檢測熒光光譜。每種加樣量重復5 次,取平均值,測定方法的加標回收率與相對標準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1.4 數據處理

如未說明,所有數據取3 次重復實驗結果的平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無模板隨機合成G4結構

G4結構的傳統(tǒng)形成方式一般需要嚴格按照3 個鳥嘌呤連續(xù)排列的特定核酸組成,序列是人工篩選的DNA或自然界存在的端?;蚧騿幼?。TdT[26-28]是一種特殊的聚合酶,無需模板即可催化DNA的3’-OH端,延伸出幾乎隨機排列的DNA序列,通過改變底物池dNTPs的組成,從而調控TdT產生DNA的組成。當底物池富含dGTP時,能夠隨機聚合生成富含鳥嘌呤的DNA長鏈,進而形成多個連續(xù)G4單元。該G4結構可與熒光染料ThT發(fā)生堆疊,顯著提高熒光信號[23-28]。圖2展示了適體DNA(S)在富含dGTP的底物池中經TdT催化后,使ThT分子的熒光增強(曲線c),該熒光在425 nm處激發(fā),最大發(fā)射波長為485 nm。相比體系中僅含有ThT(曲線a)或S與ThT的混合物(曲線b)時,曲線c熒光強度提升約91 倍。插圖中展現(xiàn)了免模板生成的G4具有良好的熒光增強性能,可通過紫外光照射,直接被肉眼觀察到。

圖2 TdT催化的無模板隨機生成G4結構的熒光光譜圖Fig. 2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photography (inset) of the TdT-generated G4 system

2.2 可行性驗證

為了驗證檢測原理的可行性,實驗考察加入DON前后體系的熒光光譜,結果如圖3所示。曲線a表示適體S經TdT作用形成的連續(xù)G4結構,具有較強的熒光增強效果;曲線b為S中加入ExoI剪切后,TdT聚合作用的光譜圖,結果顯示485 nm波長處熒光信號顯著下降,說明DNA被ExoI降解后可抑制TdT聚合生成G4;曲線c表示S與60 ng/mL DON混合后再加入ExoI的熒光光譜,信號顯著恢復,提升約33 倍,與曲線a的G4熒光強度相當,說明DON與適體結合后可形成穩(wěn)定的復合物,能夠有效阻礙ExoI酶切作用,完整的3’-OH可引發(fā)TdT聚合生成G4而產生熒光。插圖中可觀察到單獨加入ExoI時基本上沒有任何光(曲線b),而含有DON的體系(曲線c)呈現(xiàn)出與G4結構(曲線a)相同的明亮綠光,這和熒光“開啟”的DON檢測原理一致。

圖3 無模板隨機合成G4方法用于DON檢測的可行性驗證Fig. 3 Verific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based on randomly arrayed G4 for detection of DON

2.3 傳感界面優(yōu)化結果

2.3.1 無模板G4結構生成條件

圖4 TdT添加量(A)與聚合時間(B)的優(yōu)化Fig. 4 Optimization of TdT concentration (A) and incubation time (B)

無模板G4結構的形成依賴于高效的TdT聚合反應,對TdT添加量及DNA聚合延伸時間進行考察,如圖4所示。隨著TdT添加量不斷升高,485 nm波長處的熒光強度不斷提升,2 U/μL為其最佳反應量,過高的TdT添加量并不會顯著增加信號響應(圖4A)。聚合時間在60 min左右時,反應可達到平衡,延長時間,熒光值略有下降(圖4B)。因此,在后續(xù)操作中,TdT添加量和聚合時間分別為2 U/μL和60 min。

優(yōu)化dNTPs底物池的組成比例。由于聚合DNA鏈堿基組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dNTPs底物池的組成,因此可通過加入高比例dGTP(占總dNTPs含量50%以上)調控合成富含鳥嘌呤DNA鏈??紤]到胞嘧啶對鳥嘌呤的干擾,僅考察不同組成比例dGTP、dATP和dTTP對生成G4結構的影響。圖5展示了底物池中dATP(x軸)、dGTP(y軸)和dTTP(1-dATP-dGTP)組成比例的優(yōu)化結果。當dATP、dGTP和dTTP比例為4∶5∶1時,485 nm波長處熒光值最高(紅色柱),聚合而成的DNA長鏈執(zhí)行染料分子熒光增強的效果最好。

圖5 TdT聚合反應時dNTPs底物池組成比例的優(yōu)化Fig. 5 Optimization of composition of three-component substrate pool in TdT polymerization

2.3.2 G4結合染料的熒光增強條件

圖6 ThT與G4特異性結合時ThT濃度(A)和反應時間(B)的優(yōu)化Fig. 6 Optimization of ThT concentration (A) and reaction time for specific binding between G4 and ThT (B)

對G4堆疊熒光染料分子ThT引發(fā)熒光信號增強的過程進行優(yōu)化,如圖6所示。隨著ThT濃度的提高,G4熒光強度不斷增強,當ThT濃度為2 μmol/L時效果最佳(圖6A)。圖6B中發(fā)現(xiàn)該熒光增強過程很快,2 min己完全能夠滿足檢測要求,因此后續(xù)操作中ThT與G4僅作用2 min。

2.3.3 核酸外切酶切條件

當1 μmol/L的DNA與2 U/μL的ExoI作用時,剪切效果最好(圖7A)。ExoI的酶切效率隨反應時間延長而提升,當反應時間為30 min時,熒光強度趨于穩(wěn)定,繼續(xù)酶切并不會顯著提高剪切效率(圖7B)。因此,將2 U/μL和30 min作為最佳酶切條件。

圖7 ExoI添加量(A)與酶切時間(B)的優(yōu)化Fig. 7 Optimization of ExoI concentration (A) and incubation time (B)

2.4 DON的檢測結果

圖8 不同質量濃度DON的熒光光譜圖(A)和DON質量濃度與485 nm波長處熒光強度的關系曲線圖(B)Fig. 8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randomly arrayed G4 with DON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 and linear relationship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t 485 n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ON (B)

基于己優(yōu)化的實驗條件,利用構建的無模板G4傳感器對DON進行定量檢測。圖8A顯示:隨著DON質量濃度從0~1 000 ng/mL的增加,發(fā)射光譜熒光信號逐漸升高。圖8B中DON質量濃度與485 nm處熒光強度的關系曲線表明,該傳感方法在0.1~60 ng/mL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響應,線性回歸方程為y=7 275.39x+10 479.34,R2=0.997 7。當信噪比為3時,DON檢測限可低至10 pg/mL。目前己報道的DON定量分析多為儀器法和免疫分析法,相比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7-12],該生物傳感法展現(xiàn)了更佳的檢測優(yōu)勢(表1),具有更低的檢測限和較寬的線性范圍。這主要是由于“開啟”信號的分析方式在體系初始狀態(tài)下沒有可形成G4的DNA序列,不僅非模板依賴、免除信號分子標記,操作簡單,而且實驗結果背景響應值低,可顯著提升方法檢測DON的傳感分析性能。

表1 比較多種檢測DON的方法Table 1 Comparison of several methods for DON detection

2.5 方法的特異性、重復性與穩(wěn)定性

圖9 適體傳感器的選擇性(A)、重復性(B)和穩(wěn)定性(C)Fig. 9 Selectivity (A), repeatability (B) and stability (C) of the proposed fluorescent aptasensor

利用ZEN、AFB1、OTA、FB1和T-2真菌毒素對該傳感方法的特異性進行研究。圖9A表明:即使5 種真菌毒素濃度2 倍于DON,其相應的熒光強度也無明顯上升,表明構建的傳感器具有良好的特異性與選擇性,其他種類真菌毒素不會影響檢測系統(tǒng)。此外,對方法的重復性和穩(wěn)定性進行評估。利用該免模板策略對DON進行10 組平行檢測實驗,計算RSD在2.8%以內,結果如圖9B所示。如圖9C所見,同時連續(xù)10 d監(jiān)測同一質量濃度的DON含量,RSD小于3.5%。上述結果表明本方法可靠,具有很好的重復和穩(wěn)定性能。

2.6 小麥與玉米加標回收率實驗結果

為了評價構建的DON檢測方法的實用性,進行小麥和玉米2 種糧食的加標回收實驗。取經處理后的小麥和玉米稀釋液,分別添加終質量濃度為0、0.5、5.0、50 ng/mL的DON,用該傳感方法檢測其中DON含量。表2顯示,方法回收率在94%~112%之間,RSD為3.4%~4.9%,表明本方法在應用于實際樣品DON的檢測中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表2 基于無模板隨機合成G4傳感方法的小麥與玉米中DON加標回收率Table 2 Recoveries of DON in spiked wheat and corn samples based on randomly arrayed G4

3 結 論

基于無模板隨機合成G4策略以及核酸外切酶的酶切作用,建立DON的熒光檢測方法。在最佳分析條件下,DON的檢測線性范圍為0.1~60 ng/mL,檢測限為10 pg/mL,同時具有良好的特異性、重復性與穩(wěn)定性。將該檢測方法應用于添加DON的小麥和玉米樣品進行測試,回收率在94%~112%之間,RSD在3.4%~4.9%之間,表明本方法在實際樣品分析中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該方法采用熒光“開啟”的檢測模式和免模板分析策略,能夠顯著降低檢測的背景信號,相較現(xiàn)有儀器方法和免疫方法,具有簡單快速、低成本、免標記、靈敏度高等優(yōu)點。本研究以期為基于適體的DON傳感檢測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借鑒,進而應用于糧食收購、市場執(zhí)法等現(xiàn)場DON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時有望進一步為食品中其他種類真菌毒素及生物污染物的監(jiān)測與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猜你喜歡
底物傳感毒素
《傳感技術學報》期刊征訂
新型無酶便攜式傳感平臺 兩秒內測出果蔬農藥殘留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檢測中的研究進展
解析參與植物脅迫應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網絡
關于酶的專一性概念的探討
IPv6與ZigBee無線傳感網互聯(lián)網關的研究
分光光度法檢測酶促反應中底物的量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進展
采用生色底物測定尿激酶效價的方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