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猶如人,也是有命運的。1999年5月《國畫》出版,三個月內(nèi)重印五次,此后再也沒有印行。市面上卻是盜版蜂起,曾有出版業(yè)界人士估計,盜版總量應(yīng)在五百萬冊以上。我原本拒絕為盜版書簽名,但有年夏天在南方某海濱城市,我宣布從此給盜版《國畫》簽名,直到它再版為止。我想借此表達自己對讀者的敬意。自那以后,我見了賣盜版書的小販也不再生氣,他們多是無以謀生的升斗之家。十年間,沒有太多關(guān)于《國畫》的正式評論或說法,人們在堂皇的話語空間里對此諱莫如深。但作為民間話題,一直沒有停止過這本書的傳說。這本書頑強地活在地下。
2010年4月,《國畫》終于再版。重讀此書,我仍禁不住熱淚盈眶。十年過去了,我早該變得淡泊和寧靜。但是,書中的人和事,常常撩撥起我心中的火焰?!秶嫛防锏谋}g球需人工計分,如今電子計分的保齡球都已不再時髦,高爾夫成為貴人們的日常娛樂。當(dāng)年的手機是奢侈品,如今豪宅和名車是貴人們私下收授的常見禮品。匍匐大地的眾生仿佛越來越認命,憤怒已經(jīng)是件很沒有意思的事。我承認,這是一部孤憤之書,也是一部憂患之書。然而,它卻又是一部叫某些人深深誤解的書。我想,誤解此書的人,絕不是因為其心智,而是某種極不誠實的故意。指鹿為馬的人,并非真的不認識馬。
十年間,關(guān)于這本書的說法很多,或褒或貶,兼而有之。我不是個喜歡聽奉承話的人,反倒更珍惜那些批評。今后寫小說還須惜墨如金,不可太汪洋恣肆了。我寫作《國畫》的心境,確實有些按捺不住。也許再冷靜些,平和些,放達些,小說會更加雍容大氣。下筆如放野火,不顧格局和節(jié)制,與其說是逞才使性,不如說是撒野偷懶。全書不分章節(jié),更無回目,蒼茫而下,混沌一片。我的原意是把生活狀態(tài)本身的模糊,直接投射到文本形式上。我的想法也許是幼稚的。
我聽不少年輕朋友說,他們大學(xué)或研究生畢業(yè)的時候,老師鄭重建議他們讀《國畫》。我聞之暗覺悲涼。中國古代的君子,胸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必讀之書是《論語》,他們相信半部《論語》足以治天下。若生逢亂世,想要出人頭地,便只讀《戰(zhàn)國策》和《孫子兵法》之類,亂世中要生存下來,非用策與計不可。
策或者計,確都可用。但人若把不擇手段只求成功的策或計當(dāng)作信仰,那是非常可怕的。我常想,中國的年輕人現(xiàn)在信仰什么?撿數(shù)之下,似覺一片荒寒。猶太教有部圣典叫《塔木德》,猶太人的孩子七歲便開始修習(xí),終生遵奉。那是一部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民族高貴靈魂的書。而中國的所謂圣賢之學(xué)到了尋常百姓手里,也不過是世故庸俗的生存之道。我深明那些老師囑咐學(xué)生讀《國畫》時的良苦用心,可我不愿意這本書被誤讀成策與計之類的東西。如果年輕人涉世之初真的必讀《國畫》,我愿詛咒它速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