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婷婷
湖南苗族有190多萬人,散布在湘西吉首、花垣、鳳凰、古丈、瀘溪、保靖等地。在湘西廣袤的大山里,地名也被他們賦予了山的性格。
苗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那些散落在大山深處的地名大多都是苗語記音,時常讓人揣摩不透。這些讓外人看來無從下手的苗語地名,是苗族開疆拓土、融合壯大的佐證,記錄著歷史。
4月中旬,當我們以苗語地名為“向導”,循著那些熟悉的地方深入湘西,發(fā)現(xiàn)了跟以往不一樣的新世界。
到湘西花垣縣雙龍鎮(zhèn)十八洞村時,下過小雨,云霧從山腳升騰,一直淹沒整個村莊。隔遠看,群山中間的苗寨像掛在云霧之中。走入其中,鳥鳴陣陣,有種世外桃源的安閑。
2013年,這里成為“精準扶貧”戰(zhàn)略思想的首倡地,如今十八洞村已經(jīng)換了新面貌。十八洞的“洞”不似我國東南和西南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的稱謂“洞”或“峒”,而是一個地理實體,源自高名山的“夜郎十八洞”。
十八洞村,一個只有15歲的年輕村名。2005年合并村寨時,這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村名。“我們這里因為地形地貌原因,房屋不集中,每個苗寨幾十戶人,就將飛蟲村和竹子村合并成一個村,方便管理?!?7歲的楊東仕至今還記得,15年前,他們所住的梨子寨和飛蟲寨、當戎寨、竹子寨一起合并成一個村時,大家僵持最久的就是到底叫“飛竹村”“竹飛村”還是其他名字?!爱敃r梨子寨和竹子寨屬于竹子村,飛蟲寨和當戎寨屬于飛蟲村,它們有很長一段磨合期。”后來,大家統(tǒng)一意見,根據(jù)村寨周邊的自然特征,以“夜郎十八洞”來命名,才有了現(xiàn)在的“十八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