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光文
[內容摘要]民事公益訴訟于中世紀出現,而后被一些西方國家發(fā)揚并使用。即使目前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包含在民事訴訟領域內,但民事公益訴訟和一般民事訴訟還是存在著一定差異的,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在建立的過程中存在著深層次的理論基礎。所以,通過對民事公益訴訟制度進行深入研究能夠使大眾利益受到保護,還可以進一步完善制度漏洞,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詞]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探究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20-0098-02
作者簡介:梁光文(1972-),男,廣西梧州人,廣東量度律師事務所,四級律師,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活動。
即便我國目前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中有較為固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由于我國制度和一些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異,同時我國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起步時間較晚,這也使現有的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使整個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不夠完善。眼下針對民事公益訴訟制度進行分析和研究,不但能夠結合我國實際公益訴訟現狀進行補充,還可以劃分明確的范圍,更加詳細的實現民事管理。
一、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概述
民事公益訴訟是訴訟保護的重點對象,也就是公共利益的保護,公共利益也和個人利益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在對其實施分析的時候較為困難,這也使其成為了眾多學者的研究焦點。相關人員對公共利益進行分析的時候,一些研究人員提出了反對的觀點,這也使其認為社會中的公共利益根本不存在,大眾無法對公共利益進行分析。因此這時可以結合相關內容對其深入描述,公共利益和政治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這也會對城市發(fā)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如果在社會中將公共利益以不同形式展現出來,那么就可以有效避免社會內部問題對國家產生的影響。公共利益是由私人利益構成的,該利益可以分為不同的情況,少數利益和公共利益,重點是少數人的利益,其二者利益較為特殊。結合這種分類可以將民事公益訴訟劃分為分散式的民事公益訴訟和混合式的民事公益訴訟。分散性民事公益訴訟主要指的是以其實際原因為基礎形成的利益群體,為了更好的維護眾多人員利益開展的民事公益訴訟。而混合型民事公益訴訟則指的是當事人提出,并請求法院對其個人利益進行維護。這種民事公益訴訟屬于目前較為現代的民事公益訴訟形式。但是不管哪一種民事公益訴訟,只要當事人提出保護,就需要依法對其進行民事公益訴訟。
二、民事公益訴訟的受理范圍
民事公益訴訟主要是在維護公共利益,借助民事公益訴訟實現公共利益的維護,能夠為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基礎。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對于民事公益訴訟的受理范圍尚不夠廣,需要不斷豐富和補充。目前我國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受理范圍主要包括破壞環(huán)境、侵權行為、不當競爭、國有資產流失以及違反公共利益的行為等。我國近年來生產力的不斷強化也使其政府對經濟增長的強調落到了實處,而這時對于環(huán)境的破壞程度也在不斷加劇。雖然政府已經建立了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政策,但是面對較為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還是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該行為沒有較為嚴格的法制予以懲處和約束。消費者侵權行為主要是一些商品生產者和銷售者由于不夠誠信使其不斷侵害消費者的自身權益,出現了非法經營。市場中流出了一些假冒偽劣產品,破壞了社會穩(wěn)定和和諧。國有資產屬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能夠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做出保證。而一些國有資產的流失使國家資金受到了侵害,因此這時使用民事公益訴訟維護國有資產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法律也需要跟上時代發(fā)展腳步,設立相應的補充制度,其中包含公共利益破壞、公共秩序破壞和公共安全破壞等。
三、民事公益訴訟的制度的完善
(一)民事公益訴訟管轄和審判組織
結合目前民事公益訴訟來看,對其涉及范圍比較廣泛,社會影響較大,內部案情較為復雜,訴訟標準數額較大的特點進行分析,需要以民事公益訴訟條款為基礎進行探究,我國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實際級別管理依據為案件性質和案件的復雜程度。針對一些較為重大的案件在審理的時候會分配到中級人民法院,但并不是所有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都過于繁雜。在司法實踐中,一些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可以分配至基層法院進行審理。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法院對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審理需要審判員、陪審員構成合議庭,這種審判組織適合一些小型的案件程序審理。而為了更好的提升民事公益訴訟的公正審理,需要實施合議式的審理方式,并將其使用范圍擴大。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來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實際審理的過程中,由于法官受到專業(yè)限制無法有效掌握全部內容,這時就需要具有該方面專業(yè)知識的陪審員發(fā)揮其作用,使案件的審判結果能夠符合大眾意見。
(二)民事公益訴訟的舉證及費用
在目前的民事公益訴訟中,需要始終在法律明確的情況下進行舉證。民事公益訴訟中需要結合起訴主體對舉證責任和分配規(guī)則進行確定,檢察機關和法律授權行政機關在作為原告的時候,會因為檢察機關的法律授權和行政機關隸屬于國家的主要權力機關的關系,使其取證能力強于被告,在開展訴訟程序的時候被告會受到資源的壓制,導致其無法在訴訟資源和經驗上占據優(yōu)勢,所以這時需要以誰主張誰舉證的標準進行訴訟;假如原告屬于法律內部規(guī)定的組織,就會使原告和被告之間法律地位不夠平等,這時需要使用舉證責任倒置,并使被告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民事公益訴訟中規(guī)定費用的支付是由敗訴方承擔,該制度在民事公益訴訟中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民事公益訴訟原告主要是為了維護大眾及國家的利益,因此假如其敗訴,那么就需要原告承擔費用支出,這種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為民事公益而起訴的群眾的積極性。而原告進行民事公益訴訟的時候需要承擔較高的費用支出,這是一般群眾無法承擔的。因此目前為了激發(fā)群眾的民事公益意識,需要在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中為其獲得一定的支持。例如,可以允許原告不預先繳納民事公益訴訟費用或是為敗訴原告提供資金墊付。
(三)民事公益訴訟給予獎勵
除應為民事公益訴訟原告提供訴訟費用支出外,在國外反欺騙政府法中,規(guī)定勝訴原告可以獲得罰款中的三分之一作為獎勵。而我國大部分學者也認為該獎勵需要添加到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中,為提起訴訟的群眾一定鼓勵。而我國大部分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履行職責,并沒有對提起訴訟人一定的經濟補償,這也使大眾降低了民事公益訴訟的積極性。所以,為推動法律機關能夠積極的起訴和審理,現階段可以為提起公益訴訟的人一定的經濟支持,使其積極投入到公益訴訟中去,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的法制建設出一分力。與提起民事訴訟積極性不夠高相同的是民事公益訴訟質量較低,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中需要進一步調整訴訟權利和訴訟質量不高之間的關系,使其二者保持平衡,而避免無意義的訴訟屬于建立制度中需要衡量的主要方面。相關人員可以基于起訴優(yōu)先的方式避免無意義訴訟。在實際操作中,各個主體可以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時候,檢察機關具有一定的優(yōu)先權;而針對一些特殊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提起訴訟的時候可以強制性提起訴訟,在檢察機關沒有履行職責的時候,才能由群眾提起訴訟。另外,民事公益訴訟需要結合實際公共利益逐步建立起相應的公共隊伍,賦予其一定的訴訟權利,以避免民事公益訴訟行為的濫用,當然,還需要對一些侵害公共利益的無意義訴訟給予懲罰。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進行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建設的時候,對我國未來發(fā)展和法律完善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的彌補國家機關內部存在的制度漏洞,杜絕權利濫用,為市場發(fā)展提供支撐,需要以完善的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作為補充和輔助。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完善不但可以建立較為和諧的社會,還能夠化解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