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20年4月1日,交通運輸部印發(fā)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據(jù)悉,包括地鐵內進食、手機外放音樂、乞討等七種行為列入“乘客行為黑名單”。
時事鮮評
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fā)展,地鐵成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至2018年年底,我國(不含港澳臺地區(qū),下同)共有24個省份的35座城市開通運營軌道交通,運營線路171條,運營里程5295公里,2018年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約212.8億人次。
與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相比,中國地鐵雖然起步晚,但是發(fā)展速度快。正因為發(fā)展速度太快,乘坐地鐵的社會規(guī)范還沒有達成明確“共識”。有關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些乘客不太清楚,導致地鐵上經常出現(xiàn)一些不文明行為:乘客被迫聞別人早餐的味道,一旁安靜看書的人不得不被喧鬧的偶像劇打擾。有人戲稱:了解最新流行電視劇和音樂的重要渠道就在地鐵上。這些行為讓空間本就較封閉的地鐵里彌漫著難以忍受的氣味和聲音,降低了乘客乘坐地鐵的舒適度。
地鐵空間屬于公共場所,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無傷大雅的行為,在公共場所可能就不合時宜。為了趕時間在地鐵內進食,是用別人的不方便成就自己的方便;在地鐵里外放音樂,也是為滿足自己的喜好而干擾了他人。這些不文明行為從根本上講是缺乏公共意識的表現(xiàn)。
此前,一些人表現(xiàn)出“任性”的態(tài)度,將公共場所中的不文明行為當成個人自由,認為別人無權干涉。此次交通運輸部印發(fā)的《辦法》,是向這些不文明行為堅決說“不”。
當然也要承認,相較于不文明行為發(fā)生的即時性和突然性,地鐵巡查有時不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予以制止,而且對有些公共意識較差的人來說,《辦法》的約束力和威懾力都不算強大。《辦法》的實施只是創(chuàng)造和諧的公共環(huán)境的開始,真正消除不文明行為,最終需要從每個人做起,需要公民素質的整體提升。
選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