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寂
生活中有不少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的憤怒情緒,最見不得孩子發(fā)怒。孩子一怒,第一反應(yīng)就是制止。因為他們認為,憤怒是不好的代名詞,它代表著孩子的行為不妥,脾氣不好,是個不懂事的人。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著名教育家帕蒂·惠芙樂說:孩子的怒氣,通常掩蓋著某個可怕的經(jīng)歷。沒有哪個孩子的憤怒,是突然就有的。
在節(jié)目《育兒大師》中,有一期來了個讓父母特別頭疼的暴躁男孩小花。在節(jié)目里,小花把他愛發(fā)怒的特質(zh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比如,和媽媽一起出門買菜做任務(wù),回來的路上因為又累又無聊,就發(fā)火哭鬧?;蛘?,飯前因為一點小事,就生氣地砸枕頭,跑到角落里大哭大鬧。
大家都覺得這孩子太皮了,稍不如意就發(fā)火,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珊髞聿胖溃』?歲以前,就沒跟父母在一起生活過,一直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父母長期缺位,小花內(nèi)心其實是非常缺愛的。他用憤怒燃燒一切,其實都是在試探父母對自己的愛。
美國兒童心理學(xué)家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拐f: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樱且粋€喪失信心的孩子。孩子憤怒的背后,是愛和信心的匱乏。如果我們一味排斥孩子的憤怒,就永遠不可能看到這背后的真相。也永遠不會知道,孩子憤怒時,其實最需要我們的愛和幫助。
曾看過一段名為“這是我見過最可怕的孩子”的視頻。講的是家庭教育專家蘭海,在幫助管教一個情緒失控的男孩。視頻一開始,男孩就已處于很憤怒的狀態(tài)了。他砸椅子,掀桌子,丟東西,攻擊人,已經(jīng)完全失控。然而面對憤怒的孩子,他媽媽卻仿佛置身事外。既看不見孩子內(nèi)心的呼救,也沒有主動上去安撫孩子,只是冷漠地坐在一旁觀望。和媽媽失去了情感聯(lián)結(jié),感受不到愛的男孩,愈發(fā)憤怒,哭得撕心裂肺。
如果父母忽視或壓制孩子的憤怒,就會讓孩子內(nèi)心失去安全感,失去對父母的信任。親子聯(lián)結(jié),也就開始慢慢斷裂。使得孩子要么變得越來越暴躁易怒,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緒,要么變得過分乖巧懂事,未來形成討好型人格。
曾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網(wǎng)友心酸的分享。她小時候,花了很長時間折了一罐紙鶴,打算送給外婆當生日禮物??捎幸惶?,家里來了個親戚家的孩子,嚷嚷著要拿走那罐紙鶴。她不同意,結(jié)果她媽媽過來直接粗暴地搶走,送給了那個孩子。她瞬間就怒了,歇斯底里的哭喊著,沖上去搶她的罐子。結(jié)果,她被媽媽拎起來狂揍了一頓,罵她不懂事,小心眼,脾氣大……
網(wǎng)友被打得心灰意冷,徹底斷了抗爭的念頭。后來,她就很少跟大人抗爭了,反正抗爭也沒用。她變成了一個“乖孩子”,但卻很難再與媽媽親近了。
孩子發(fā)怒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孩子內(nèi)心關(guān)閉了聯(lián)結(jié)父母的通道。
有個單親媽媽,獨自帶著兩個兒子生活。有一年弟弟生日,她按照弟弟之前的要求,給他送了一件和哥哥差不多的生日禮物??傻艿苁盏蕉Y物時,卻很憤怒,他大喊:“你為什么送我這個?你心里根本沒有我!只有哥哥……”一串激烈言辭之后,他就要去摔禮物。
但媽媽沒有訓(xùn)斥他,她看見了隱藏在孩子憤怒后的東西——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對媽媽的愛產(chǎn)生了質(zhì)疑。于是,她平靜地說:“我很遺憾你不喜歡它,但我的確想要送你一件好禮物。我非常愛你,決不愿意傷害你?!彼呎f邊靠近孩子,把手放在他身上。聽到這,弟弟開始哭了,他們擁抱在了一起。
媽媽接著說:“你想再多知道一點兒你小時候我有多愛你嗎?”弟弟點點頭。于是他們一起躺下來,互相依偎著,開始回憶往日的幸福。就這樣,在媽媽無條件的愛和認真的傾聽下,弟弟徹底平靜了下來,并高興地接受了生日禮物。
心理學(xué)家李雪說,看見是療愈的開始。當孩子憤怒時,我們要把它看成一種暗示,并問自己:“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憤怒的背后,定有所求。然后,我們只需平靜的、溫和的,不斷給予孩子愛和幫助,孩子就能慢慢變得平靜。
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跟憤怒中的孩子講道理,更不要斥責批評他。這只會讓孩子覺得,你在意的是對錯,并不是他,進而導(dǎo)致親子聯(lián)結(jié)再次斷裂。孩子憤怒時,接納的效果遠比說教要大得多。
人間珍貴,愛更珍貴。愿我們的孩子,都能在愛中成長,自信陽光,所向披靡。